古泉收藏夜话(5)

兰雪斋后人

笔者在《古泉收藏夜话(2)》中,谈到罗振玉老前辈收藏的古钱币拓片中有一枚折五“崇德通宝”钱的拓片: 这枚“崇德通宝”的拓片是根据罗老先生的藏品做出的拓片。<br> <br>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罗老先生的这枚“崇德通宝”与近年来东北出土的“崇德通宝”就是同一种钱币。<br>现在有两个问题,这枚最早发现的类瘦金体“崇德通宝”现在何处,其二这枚钱币的所谓年号“崇德”与后金年号“崇德”相符,是不是就是后金铸造。<br>上篇文章,曾经提到1945年苏军占领大连,将罗家中罗老先生的旧藏全部作为战利品掠走!这使我想起“靖康之变”也有相同的事情。<br>在一篇关于古钱币五十大珍的文章中有一段:<br>“后金 - 崇德通宝折五 发现2枚,1枚在新加坡,1枚在苏联 40万”,<br>笔者似乎在什么地方看到过这枚钱币现收藏于前苏联远东的“伯力博物馆”说法,也许这枚“崇德通宝”就是罗老先生的藏品,恰与传说不谋而合!<br>有人认为这种钱币是“后金”的皇太极在“崇德年间”铸造的。<br>罗老先生本身就是清末著名的儒学大家,金石收藏家,如果是后金钱币,一定在其“俑庐日札”中有所记载。<br>关于后金“崇德通宝”在两部英文钱币书中所有介绍,一本书伟烈亚力的《大清泉谱》:<br> 另一本书为新版的《清钱编年谱》(英文原版ch’ing Cash)中也有“崇德通宝”钱的介绍: 在老版的《清钱编年谱》中记载一枚大型的“崇德汗钱” 这种钱币在裴元博先生的博文中所有介绍: 这说明这种类瘦金体的“崇德通宝”,不是后金钱币。<br>在庞千巧先生惠赠的古钱币照片(实物照片)中,有两枚后金汉文钱币——“天聪通宝”和“崇德通宝”:<br> 因为不知道两枚钱币的大小,但是这两枚钱币应该酷似明钱,应该是真正的后金钱币,这至少证明了类瘦金体的“崇德通宝”不是后金钱币。<br>现在有一种形象,按照“中国历代年号考”中的“年号”将一些待考钱币,硬往某些年号上考,最出名的莫过于各种“开皇钱”,硬说成是隋代钱币,并且以此臆造历史!<br>其实隋代是“五铢钱制度重归同一的时代”,隋文帝登基伊始, 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铸行五铢钱,重如其文。“高祖既受周禅,以天下钱货轻重不等,乃更铸新钱。背面肉好,皆有周郭,文曰“五铢”,而重如其文。每钱一千,重四斤二两。”<br>怎么会铸造出“开皇元宝”、“开皇通宝”、“开皇重宝”这类的钱币呢?<div> 历史是会说话的!<br>其实关于这枚类瘦金体的“崇德通宝”是否为后金钱币的讨论就也是基于史料的研究!<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