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至八十年代, 一场露天电影给乡亲们带来的惊喜与激动是无法想象和形容的。如今已步入中年的我,翻阅生活的日历,好多往事渐已模糊,唯独家乡的露天电影却常萦绕心头,至今仍让我记忆犹新。 生于六十年代的我那时尚小,只在印象当中有一位“美女”电影放映员经常来我地方放映电影,她时常踩着一辆单车,车架子后面装有电影片子,片盒子有写着今晚要放映的电影,只要她一出现,是我们小伙伴们欢呼雀跃的事!<br> 近日有缘与“美女”谋面,与她聊起放映电影那段难以忘怀的时光,内心感触良多。<div> 她叫张明香,今年66岁,原是招贤高埂村人,20岁的时候经招聘成为招贤公社电影放映员,24岁嫁到湖东公社鲁里村。当时整个公社只在胡家淤和上埠两个地方设立电影放映点,因为这两个地方人口众多且集聚,她与蒋建的蒋立长二人是全公社的电影放映员,两人分别在胡家淤、上埠定点轮流放映电影,经费由村集体出,公社统一发她们每月24元的工资,吃饭是搭火要付钱的,胡家淤人很好客,逢上有人家过生日或乔迁等喜事的,就会提前通知她去放上1、2场电影,这种情况下东家会热情招待就不用搭火了,1978年—1981年一直在下淤村最中心的晒谷场上公演。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确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村集体一下没了经济来源,放映点就移到了上淤村礼堂,由公演改为买票观看,尽管是1、2角的电影票,每场也能收上个几十元,礼堂大门边上那小小的售票口更是吵着嚷着、竞相购票!24岁直到45岁,22年的青葱岁月都奉献给她心爱的事业,伴随她动情忘我的讲述,我也打开了尘封40多年的记忆,回到了童年时看露天电影的那些日子,怀念看电影带给我的欢乐和情趣之中……</div> <br> “今晚我村放电影”了,放映队到来的消息如一股温馨的和风,吹进千家万户,吹开了孩子们的笑脸。社员们再奔走相告,一传十十传百,还有的跑去通知临近村庄的亲戚,叫上亲朋好友一起过来看电影。 于是,像我等一帮小屁孩子总是在上午就急忙搬起自家的条凳,跑去场上抢占好位置,也有放块砖瓦占位的,还有画地圈位置并写上大名的,各个使出浑身解数;家家户户都早早地迎着晚霞升起袅袅炊烟,传送起兴奋与喜悦。妈妈在灶上炒着瓜籽,唯恐孩子等不急一般,炒铲声像是应征的锣声幻化成细细的私语,催促嘱咐着孩子,早早吃好晚饭,兜上满满的瓜籽、花生、番薯等,怀揣满心欢喜就等出发。<br><br> 天慢慢的的暗了下来,扛着长凳、木椅,陆陆续续的村民,从各个角落向露天电影场走来。由于电影还没有开映,场地上显得非常热闹:有旁若无人大声聊天说笑的,有责怪别人扰乱秩序挤占位置的,也有后排吆喝前排坐下的,有孩子的哭声,大人的笑声等等。而此时,小孩子们总会在荧幕前面跑来跑去,对着电影机打过来的灯光,在屏幕上做手势、装鬼脸。有时,一些胆大调皮的孩子甚至会伸手去摸一下放映机,然后便立即开溜,虽无伤大雅,但身后却会传来放映员的呵斥声。 两根竹竿一竖,一块幕布一拉,放映机一转,光影投射到幕布上,露天电影便开映了。每次在放映前都是插上话筒让村干部讲几句话,有讲当前村里农活安排、天气预报、计划生育的等等,各式各样,水平各异,村干部讲完话后马上放电影。放电影有“加演”和“正演”,,“加演”为新闻简报、科技、木偶片等,“正演”就正式开演了。 在我的记忆里,当时放的电影好像以战斗片如《地雷战》、《地道战》、《南征北战》等之类的居多,这特别符合我们当时的胃口,往往觉得这种电影看起来特带劲,每当看到精彩处常常会忍不住叫好,在平常的时候甚至会模仿影片中的人物相互玩耍。在寒冷的冬天观众会冻得直哆嗦,电影放完一片在换片的短短几分钟的间隙中,个个会原地跺脚,随即尘土四起,满场飞扬,一片跺脚声和喧哗声,换片后又回复寂静,观众又聚精会神的观看。 有了好看的电影,各村都争先恐后,迫不及待的争取,先睹为快,有时还实行“跑片”的办法看电影,就是在同一个晚上,两个村同时看一部电影,一村一套放映机,只有一套电影胶片,这时一个村先放映,放完第一片接着派专人将影片送到另一个村接着放映,这就叫两地“跑片”。看电影有本村的,外村的,看了本村的再去外村看,去外村有几里、十几里路的,印象中曾去灰山底看《红高梁》、何家看《碧玉簪》、团村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由于通讯闭塞,情报不准确,常常出现去外村看电影扑空现象,看得眼冒血丝,但仍乐此不疲!<br> 电影精彩时,大家抬头看电影,电影无聊时,大家从银幕下方看对面的观众,彼此打招呼、逗趣、起哄。孩子们大多时候的兴致和乐趣并不在电影上,而是呼朋唤友,东追西闹;看露天电影的契机让男女老少欢聚一场,许多人“看电影之意不在电影”,或拉家常,或聊消息,嗑着瓜子,飞着唾沫,或谈情说爱,打情骂俏,也有趁着天黑趁机揩油,讨骂讨打的…… 到了初中,要上夜自习了,只有周末的晚上才能偶尔看上一场。再看电影时,我不再是只满足于热闹的场面,而是开始欣赏、品味其中的细节:雷锋的故事让人潸然泪下;董存瑞、邱少云的故事让人惊叹唏嘘;红军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冀中的地道战、地雷战;狼牙山五壮士等……只看得村民血脉贲张,陪着波澜起伏的剧情,一会儿流泪,一会儿欢呼,往往一场电影看完,有关人物和情节成为我们近期茶余饭后的话题。而我也都会在班里给同学们滔滔不绝地讲述,影片中许多的经典台词和歌曲张口就来,同学们听得入迷入神,戏称我为电影大王,获得感、幸福感满满!<br> 还记得母亲经常对我唠叨电影中的精彩世界,鼓励我要好好学习,将来到电影里出现过美好的地方去工作和生活,但至今我未实现她的初衷,真乃一憾事,就有待我的下一辈去完成吧!<br><br> 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从露天电影到彩电,从彩电到DVD,从DVD到影城,再到数字电视、互联网,翻开频道,随心可挑选各自喜欢的电视剧。但露天电影,幕幕感人、部部铭心,那情那景、那滋那味,那种心理享受是如今坐在家里,坐在豪华3D影院里无法体会到的! 人生有诸多的悲欢离合、也有很多的不舍情结。露天电影于我们这辈人来说,是一种不可磨灭的影像,是一种难于忘怀的往事。它带给我快乐和慰藉,就像一坛甘醇尘封的老酒,氲氤在我的记忆里醇香绵长,久久挥之不去。露天电影是尘封在那个年代美好的回忆,是一种难以忘怀的乡愁…… (胡志刚) <br><br><br><br><br><br><br><br><br><br><br><br> <br><br><br><br><br><br><br><br><br><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