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首例收治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病例

紫萝兰

<p class="ql-block">  嘉峪关市中医医院皮肤科于2021年1月2日收治首例嗜酸性脓疱性毛囊炎病例,目前此病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与皮脂溢出和性激素有关,或者是对溶血性链球菌抗原过敏的细菌疹。也有人认为是对金属(如金、银、锡、铜等)的过敏反应。</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临床表现:皮疹好发于面部(尤其额、颊、颏部)、胸、背、肩、腰及上肢伸部。皮损为毛囊性红色丘疹,顶端常有脓疱,周围有直径1--2mm红晕。丘疹一般群集分布,中心部丘疹消退后有少量鳞屑和色素沉着,边缘又有新起丘疹,逐渐向周围扩大,皮损扩至一定程度不在增大,境界清楚,脓疱和丘疹常常混合存在,且可以在患处反复发生。毛囊性丘疹除局限性分布外,亦可广泛散在呈播种状分布。多数患者现在或过去患有痤疮或脂溢性皮炎,有些患者家族内患有哮喘及湿疹史。本病慢性经过,反复发作,一般不影响健康。</p> <p class="ql-block">  组织病理:早期外毛根鞘细胞内、细胞间水肿,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毛囊内形成脓肿。脓肿内含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及上皮细胞。毛囊及血管周围有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浸润。</p><p class="ql-block"> 下图为患者病检报告:</p> <p class="ql-block">  实验室检查:多数病人外周血白细胞轻度增多,嗜酸性粒细胞不同程度升高,最高达0.46。脓液细菌培养一般阴性。</p> <p class="ql-block">  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好发于脂溢部位有毛囊性丘疹、脓疱、轻度瘙痒,没有全身症状,血嗜酸性粒细胞升高,毛囊内形成脓肿,含较多嗜酸性粒细胞。本病应与脓疱疮、体癣、疱疹样脓疱病、脓疱性银屑病、疱疹样皮炎和接触性皮炎鉴别。</p> <p class="ql-block">  治疗:皮质类固醇口服或外用治疗皆有效,部分患者用氨苯砜或磺胺嘧啶治疗有效。个别患者摘除扁桃体、龋齿后,或应用抗生素后好转。</p> <p class="ql-block">  患者马某,女,57岁,面部红斑、脓疱疹反复发作2月余,伴有瘙痒、疼痛,有头痛不适,曾在广州某医院住院治疗一月余,疗效欠佳,遂来我科就诊。体格检查见患者颜面部大片红斑,其上可见密布粟粒大小丘疹、脓疱疹,高出皮肤表面,抚之碍手,压之不褪色,部分破溃,有淡黄色脓液,部分丘疹消退后,有结痂、脱屑、色素沉着。</p> <p class="ql-block">  予以复方甘草酸苷注射液、青霉素、醋酸泼尼松、西咪替丁、维生素C、维生素B6等对症治疗,并予以中草药及外用药膏涂抹后症状明显好转,于2021年1月9日出院以上图片记录患者自入院到出院每一天病情变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