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铅字打字机

任逍遥

<p class="ql-block">说起铅字打印机,如今的年轻人恐怕没有几个人见到过。但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不论是党政机关还是企事业单位以及学校,都离不开铅字打印机,如果打印量大的单位,甚至还配有专职打字员。回忆伴我走过五个寒暑的那台铅字打字机至今不能忘怀……那“吧嗒”“吧嗒”的节奏时常在我耳边响起。</p> <p class="ql-block">至于打字机的发明,我还没查到准确的资料。有的说是意大利人佩莱里尼·图里在1808年发明了第一台机械打字机。也有人说是美国的威廉·伯特在1828年制造了“排字机”,并在不久之后取得了专利。后来又有人说,<span style="font-size: 18px;">1874年诞生第一台打字机,以其维多利亚式的宫庭风格,华丽诞生 。由此开始的一百多年里,无数动人的诗篇、浪漫的情书、不朽的巨著,陆续由此流淌于世。</span></p> <p class="ql-block">1915年,中国山东留美学生祁暄发明了一台大字盘中文打字机。这台中文打字机需要把几千个常用字模都放在字盘里,然后一个一个检索打上去。打字员从中找到要打的铅字,按动打字手柄,将铅字打到蜡纸上。那时熟记字盘表的打字员,每分钟能打20个字左右。</p> <p class="ql-block">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安德森就是从打字机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灵感,创作了一首世界闻明的管弦乐小品《打字机》,它将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衬托着交响乐曲快速灵巧的旋律。<span style="font-size: 18px;">透过这首乐曲,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那种已经消失的古老情趣多么令人敬佩。用真正的打字机作为节奏乐器,乐队声部与打字机急速的击键声,连续三小节后出现的铃声,以及推动机头的咔嚓声等交织在一起,令人耳目一新。这首乐曲描绘了大都市办公大楼中喧嚣的打字机声,和繁忙紧张的办公场面。</span></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长阳一中设在县人委会旁。在这里参加中考结束以后,一位同乡学长领我到他的同学那里去玩。这位同学就在人委机关打字。那一刻留下的深刻印象是:打字机的机头敲击滚筒产生的叭叭声,每行字数已满时发出的“警告”铃声,手动换行发出的“嘎嘎”声和字盘左右滑动时的唧唧声,汇集一起,也犹如一曲动听的交响乐,就像光盘一样深深地刻录在我的脑海中。</p> <p class="ql-block">人委会是全县的首脑机关,各办委都有各自的打字室,打字员操作一台半自动化机器,很有点神奇感。办公大楼里,此起彼伏的打字机声音,这种机关工作好生羡慕啊!</p> <p class="ql-block">说也巧,辍学代课两年后,县文教局一纸调令,我被安排到局里行政股当打字员、收发员,兼图书管理员。我知道,服从分配听指挥是每个干部最基本的素质,只能乖乖地去打字室上班。</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文化教育局座落在县城繁华的新码头附近,据说那里曾是过去的一座寺庙。与城关小学在一起,形成宽敞的四合院。行政股和打字室设在一楼,股长是后来的工会主席马祥林(全国先进基层教育工会主席),我进文教局时,首先到他那里报到,马股长对我讲了很多工作要求,然后带我去打字室引见了打字的师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跟着马股长进了打字室,只见师傅坐在一架小机器旁边,机器上有一个圆圆的滚筒,上面卷着一张深蓝色的纸(后来我知道了那就是打字蜡纸),纸上还显现出一行行横排着的汉字。上方是一个放文稿的铁架子,机器下方是一个长方形的字盘。只见师傅右手握住打字锤的手柄,左手移动字盘,抬头看看文件,低头看着字盘,“卡嚓、卡嚓”正在打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打字室里,弥漫着香烟味,橙色的阳光斜洒在房间里。我的师傅姓秦,穿着非常讲究,还围着一条灰色长围巾,</span>风度翩翩 ,仪表堂堂,很是潇洒。<span style="font-size: 18px;">白嫩的手指头不时按着手柄敲着打字机的键盘,每过几秒钟就听到咔擦一声,像拨动机枪的弹夹一样,拨动打字机的铅字,一个字又一个字,一行字又一行字,有力而有形地出现在滚筒的腊纸上。</span></p> <p class="ql-block">师傅用的这台老式打字机,全身用铁制成,长宽高约为70*45*30厘米,重量约50斤左右。常用字盘上的钢字有2450个,另外还有两盒备用字,全部钢字约5000左右。师傅左手操作常用字盘手柄左右移动,右手掌握“机头”前后左右全方位移动安装在机头上的“字锤”,对准字盘上需要打印的钢字,往下一按,字锤銜住字盘上的钢字,“咔嚓”一声,瞬间打到了装在滚筒处的蜡纸上,又瞬间放回字盘原处,这个“咔嚓”的过程仅一秒钟左右。</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台打字机看上去虽已老旧,但打出来的文件排版整齐、字迹工整清晰,文件资料成立速度之快,是手工刻写无法比拟的。这让我大开眼界,并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对打字机有深刻印象,而且对打字工作非常感兴趣。此时此刻,那《打字机》交响乐曲又在我脑海中回荡。我暗暗下决心一定要把打字技术学到手。</span></p> <p class="ql-block">接管这台打字机以后,可真是“不打不相识”,看以前老师傅打字干脆利落,操作快速,满以为学会打字是轻而易举的事。而当我面对字盘里密密麻麻的“反手字”,脑子里一团雾水,犹如“瞎子跨进苗田里——摸不准方向”。<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文打字机使用的是铅合金铸成的活字,每个字就像印章上的字一样,是倒置并反写的。</span>要在有2400个钢字的字盘上立马找到需要打印的每一个字,谈何容易。</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于是,我首先着手熟悉字盘,照搬照抄地将字盘上的全部钢字打成“字盘表”带在身边,这样,在离开打字机的时候,也能从“字盘表”上熟悉字盘。 </span>打字机上的字盘分三个区域,按汉字的偏旁部首依次排列。中间区域的铅字,是根据本行业和当前社会及国家常用词汇,组成词汇或句子,集中排列。不常用的放在字盘左右两边区域。这样有助于记忆,便于提高打字速度。</p> <p class="ql-block">字盘上的文字熟背以后,按照师傅指点的办法先将蜡纸安放在滚筒上,然后左手握住字盘手柄,就象电影里看到的发报员手握发报键一样,从铅字盘里找到要打的铅字,按动打字手柄,将铅字打到蜡纸上。机械般的一遍遍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啪哒、啪哒……一个字一个字地找,一个字一个字地打,一张一张的蜡纸更换,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错,不但要求眼神好,找字快,看字准,还要记忆力好,动作麻利,操作机器熟练,用力轻重适度,耐心更是必不可少的。</p> <p class="ql-block">那时大单位都有打字机,这更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一般也要有专职的打字员,这无疑是个让人羡慕的岗位。文件起草人把草稿交给打字室以后,就得按文件格式在蜡纸上打好。印刷过程也是使用油印机,那时这就是单位行文比较“先进”的手段了。每次印完了一批文件,两手都是油墨,洗多少次都不干净,但是看到印刷出来的“成果”都是满心的欣慰,现在回忆起来还是有美美的成就感。</p> <p class="ql-block">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文打字机,都是全机械的,恐怕现在已经很少有人认识这种打字机了。但这种中文打字机,可是当时各级党政机关和工商企业下发与上报文件,以及各大学、中、小学校试卷和文件的重要工具之一。那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打字员是从事文字输入文件的文职人员,现在他们被称为“电脑资料输入员”。打字员是一种办公室前线职位,打字员的职位多数称为“初级秘书”或文员。</span></p> <p class="ql-block">风行了近三四十年的手工打字机正式宣布退出了历史舞台。想想在当时,用它打出了数以万计的字、用了数不胜数的纸张。看着它们,机器上的每个部件是这么的熟知,每个部件仿佛都还在动着、动着,"啪啪,啪"的打字响声,仍在耳边回绕。</p> <p class="ql-block">打字机的出现和应用,也令打字员成为曾经很吃香的一种职业。著名文化学者马未都回忆:“中文打字机远离我们不过一代人的时间。至少在我开始工作的年月里,几乎每一个像样的单位都有一个部门叫打字室。打字员一般都是心灵手巧长相可人的女性。打字成为一门职业,单位的打字员都是领导信任的人。”</p> <p class="ql-block">机械打字机伴随我走过了人生起步的那些年。它把文教局里写手们精心创作的每篇文章制作成正规文件,推动了全县文化教育工作不断向前发展。与此同时,我也从中吸收了丰富的文化素养。打字机这熟悉的声音,吟咏着文人们的文字,记录着我的汗水,讴歌着我伏案打字的日日夜夜。在我记忆的长河里,打字机那“吧嗒,吧嗒”声,是我心中最神圣的音乐,我会小心地将她深深藏在心底。</p> <p class="ql-block">覃孟福老师的美评:</p><p class="ql-block">胡老师的《打字机》敲醒了好多人的记忆。打字机不少人见过,我也捉摸过,在我眼里它只是一部听任摆布的工具,到了胡老师笔下,竟然变成了一部史诗。通篇文词华丽,遣字酌句十分讲究,结构起伏迭宕,字里行间蕴藏着动人的诗情画意。象一部浪漫的情书、于不经意间肆意流淌着。</p><p class="ql-block"> 胡老师写东西谋篇、选题材都十分严谨、讲究。这是胡老师出作品出精品的缘由,值得我努力学习。特别是他对好多作者的作品都有很精致的读后感,且每一篇都是一个耀眼的光点,了不起!为胡老师的美文点传。[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张蔓(蔓菁)老师的美评:</p><p class="ql-block">@任逍遥(胡德声) 老大哥早!</p><p class="ql-block">昨晚读了巜打字机》我找回了多年的回忆。我没有打字的经历,但打字机的滴滴声,伴随我走过了许多年。年终和赶会议材料时,我写一稿,打字的小姑娘就打一稿,有时夜里加班到半夜,那辛苦不用提了。</p><p class="ql-block">打字机消失了,但消失不了的是那一段段历史,和一本本用打字机记录下的历史资料。👍 👍 👍 </p> <p class="ql-block">秦明树老师的美评:</p><p class="ql-block">胡德声先生昨日出刊的美文《打字机》,情注笔端,写得投入专注,难得一见的好文,转发后反响良好。可称时代的符号,历史的印记。我虽未打过字,但对打字员打字机还是有深厚的感情的。因为殊多文稿都靠打字机弄出来。</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田启新的美评:</p><p class="ql-block">@任逍遥(胡德声) </p><p class="ql-block">在您的文字裡</p><p class="ql-block">再现了時代的進步</p><p class="ql-block">我在您的文字裡</p><p class="ql-block">看到了崎岖的小道</p><p class="ql-block">看到了我当年揹脚的汗水</p><p class="ql-block">看到了许多的笨拙的过去</p><p class="ql-block">看到了老縣城的窄窄的青石板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是我们的目光</p><p class="ql-block">看着老旧接受老旧</p><p class="ql-block">却也在岁月裡慢慢的改造了老旧</p><p class="ql-block">这便是奋斗的力量</p><p class="ql-block">也是文化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胡振栋先生的美评:</p><p class="ql-block">铅字打字机,</p><p class="ql-block">见证时代变迁与科技进步,</p><p class="ql-block">伴随办公条件的改善,</p><p class="ql-block">也寄托了文字工作者的情感。</p><p class="ql-block">胡行长的好文章,</p><p class="ql-block">把人们带到历史记忆之中!</p><p class="ql-block">[强][强][强][玫瑰][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浅斟轻唱:诗赞!</p><p class="ql-block">铅字一盘各安身,</p><p class="ql-block">一朝选中成时文。</p><p class="ql-block">科技已作日月异,</p><p class="ql-block">只余咔嚓撞心声。</p><p class="ql-block">《消失的铅字打印机》已拜读,特点赞![强][强]</p> <p class="ql-block">蒋贻德的美评:</p><p class="ql-block">德声兄的《打字机》唤醒了我的记忆。长阳很有几位行长都当过专职打字员,老胡一个,邱德明从榔坪的信贷员调到县人民银行来也是当打字员,曾在县农行当过行长的常立中从学校毕业分配到农行时,留在中心支行的前提条件也是当打字员,都是操弄这种笨重的打字机,卡塔卡塔地开启了自己的金融人生。农行长阳支行恐怕是全县最早放弃这种打字机的单位,1987年我在长阳农行任行长时,买回了全县第一台四通2401型的打字机,办公室又配备了复印机,后来也当了农行副行长的罗方珍当时是最早操作复印机的。新设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看如今,根本不需要专职的打印员了,每个工作人员自己在电脑上写文章随手就可以打印出来,或者拿个U盘烤下来去打印。</p><p class="ql-block">这些年社会进步真是日新月异,想想有些脑残动不动就高喊抵制这抵制那,想起2012年部分人高喊抵制日货,我的一位网友兴高采烈地网上发照片,积极宣传他那里是如何激愤砸日本车的,我在他的照片上发现一个小秘密,在网上调侃他:伙计,你拍照片用的是日本佳能550D的相机哦!</p> <p class="ql-block">曾祥友的美评:</p><p class="ql-block">@任逍遥(胡德声) 那年月,打字员是令人羡慕的,预示着前途美好。好多的打字员都做了官员[强][强][强]</p> <p class="ql-block">胡三鹏的美评:</p><p class="ql-block">@任逍遥(胡德声) 美文已读转,那样的打字机,打错了要用蜡凃摸了才能改过来。好多领导都有当打字员的经历。[强]</p> <p class="ql-block">王昌梅的美评:</p><p class="ql-block">这篇文章,写的真好,引起了我的回忆,我66年调到宜昌行署办公室就是干这行工作十年有余,对我的文学提高很大,目赌不少文章,也锻练了我的意志和能力,以及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我为你的文章点赞![强][强][强][玫瑰][玫瑰]</p> <p class="ql-block">雷翠兰的美评:</p><p class="ql-block">读了您的文章,使我想起打字时的情景。我先后打了四年的字。其实打字还是蛮辛苦的,经常要加班到很晩。但我喜欢。您写得太好了。写出了我的感受,我不会用文字表达。谢谢!</p> <p class="ql-block">马凤英的美评:</p><p class="ql-block">〈消失的铅字打字机〉[强][强][强]在当时那种时代是多么的神奇和吃香!老同学:这是你亲身经历的美好时光和记忆!更是永远的美好难忘的回味!祝你永远幸福快乐![玫瑰][玫瑰][玫瑰][握手]</p> <p class="ql-block">黄长科的美评</p><p class="ql-block">《消失的铅字打字机》与我为伍三十多年,从拣字到五笔,懒得记字根的用写字板。那拉蜡纸嗞啦嗞啦的声音记忆犹新。脱稿顺利,那声音特别悦耳,初稿不得要领,领导反复修改重打,那声音搅得你心烦意乱,恨不得把它砸哒[捂脸][捂脸][捂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