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记(326)红军第一所医院——小井医院

51年老刘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井冈山,因其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光荣与梦想,奋斗与辉煌,成了无数人神往的地方。建党90周年前夕,我们来到井冈山,这里众多的红色景观让人内心深处深感震撼。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西北约6公里处的小井红军医院,因其悲壮与凝重格外让人铭心刻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小井医院,是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建于1928年,最初名为“红光医院”。这所医院是一座依山而建的木结构二层楼房,共有32间病房,可容纳200位伤员。医院有中医、西医,但条件极差。当时医院的医生很少,药品奇缺,医务人员自己上山采药,并用竹片、木板做成一些简单的医疗器械。</b></p> <p class="ql-block">小井医院</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29年1月下旬,湘赣两省敌军调集十八个团的兵力,对井冈山根据地发动了第三次“会剿 ”,红五军和王佐部在彭德怀、滕代远等指挥下与敌军展开了激烈的战斗。一天夜里,敌军由冈宁县斜源村一游民带路绕道偷袭了小井村,住在红军医院和群众家中的130多名重伤病员因来不及转移,落入敌手,敌军对我军伤病员严刑拷打,威逼伤病员说出红军主力的去向,伤病员们面对敌人的枪口,忠贞不屈,视死如归,最后全部在敌人的机枪扫射下英勇就义,医院也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英雄们倒下后,隐蔽在深山密林里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将他们的遗体掩埋在附近的稻田中。小井医院因自身的壮烈被载入革命史册。</b></p> <p class="ql-block">雕塑</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今数十年风雨飘过,小井医院黑灰色的外观仿佛一直述说着曾经的腥风血雨,古朴沧桑中隐含着悲愤与忠烈。医院里,看着红军战士用过的病床、木头做的手术洗手盆、竹片磨制的手术刀、用了又用的绷带,中国共产党人在革命岁月中艰苦卓绝的斗争情景,仿佛清晰呈现在眼前。</b></p> <p class="ql-block">医院内部房间</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备受瞩目的革命女战士曾志曾经担任小井医院的党支部书记,曾志同志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了一生,将毕生精力无私地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她的高尚品德和优秀情操,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称赞。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历经各种艰难困苦,但对共产主义的信念始终如一,依然毫不动摇。土地革命战争期间,她的第一任丈夫夏明震和第二任丈夫蔡协民先后为革命英勇牺牲,3个小孩或忍痛送人或为筹集党的活动经费而被迫卖掉,为革命事业付出了巨大牺牲。1935年春,因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她孤身一人辗转在汕头、宜章、广州、上海等地寻找组织关系,打杂做工,经过20个月的艰难寻觅才在上海与党取得了联系。延安整风时,她被诬陷为“怕死鬼”受到审查,始终抱定实事求是的态度,不讲一句假话,直到甄别平反。“文革”中丈夫陶铸蒙冤被迫害致死,她也遭到批判并被遣送到粤北农村劳动。面对这种常人不能忍受的的磨难,她以顽强的毅力挺了过来。粉碎“四人帮”后,她担任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积极投入拨乱反正的斗争,为落实干部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她晚年对儿女坦露心迹:“只要为了党的利益和需要,我可以舍弃一切,包括生命。因为我不仅是一个女人,更是一名战士”,“ 我对我选择的信仰至死不渝,我对我走过的路无怨无悔”。</b></p> <p class="ql-block">革命女战士曾志</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次井冈行,一生井冈情。井冈山革命纪念地早已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永放光芒的井冈山精神将为我们提供巨大的前进力量!</b></p> <p class="ql-block">以下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著作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