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潭柘寺 幽幽思古情

飘萍

<p class="ql-block">  “先有潭柘寺,后有北京城”,这句民谚入耳已久,但总是没有机会前往一游。前段时间北京电视台录制的一档节目-----大西山,又勾起了我对潭柘寺的向往。</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潭柘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依次为回龙峰、虎踞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向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寺内古树参天,佛塔林立,殿宇巍峨,整座寺院依山势而建,巧妙布局,错落有致,更有翠竹名花点缀其间,自然环境极为优美。</p> <p class="ql-block">  走近山门,山门外是一座三楼四柱的木牌坊,康熙三十七年,康熙皇帝为牌楼亲题匾额,北面写的是“香林净土”,南面写的是“翠嶂丹泉”。牌楼前有古树两株,枝叶相互搭拢,犹如绿色天棚。过牌楼是单孔石拱桥,名“怀远桥”。过桥就是山门,寺院的山门又称为“三门”,因寺院的大门一般是三门并立,中间一座大门,两边各有一座小门,象征着佛教的“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和无作门”。所以凡俗之人出家为僧为尼,被称为“遁入空门”。</p><p class="ql-block"> 潭柘寺的整座山门完全是砖石结构,未用一根梁柱,是一座“无梁殿”。正中一块汉白玉雕龙横匾,上书“ 建岫云禅寺”六个楷书金字,为清代康熙皇帝御笔亲题。</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坐落在七尺高的月台上,其边缘装有雕工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在大雄宝殿的门额上所题的“福海珠轮”的金字行龙戏珠横匾是乾隆皇帝御笔亲书。大殿正中供奉的是漆金的佛祖释迦牟尼座像。</p><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碧绿的琉璃鸱吻,是元代精美的遗物。</p><p class="ql-block"> 相传有一年夏天,康熙皇帝在潭柘寺避暑,正赶上雷雨交加,电闪雷鸣,康熙皇帝抬头一看,这两个鸱吻要有腾空行走之势,于是,康熙皇帝赐一条“镀金剑光吻带”将其锁住。</p><p class="ql-block"> 潭柘寺建于西晋永嘉元年(公元307年),寺院初名“嘉福寺”,到了清代康熙皇帝赐名“岫云寺”,因寺后有龙潭,山上有柘树,故一直称为“潭柘寺”,素有“皇家第一寺院”之称。</p> <p class="ql-block">  潭柘寺古木古树其多,最著名的千年古银杏树,千年娑罗树,千年柏,二乔玉兰等,游逛于古老的寺院,听古刹光荫讲述过去的故事,闻古钟雄浑悦耳的轰鸣声,涤烦乱心绪,品悠悠佛乐,达超凡脱俗境界。 在这里特别值得值得一提的是有着1400年树龄的银杏树,它被冠以“帝王树”的美誉。</p><p class="ql-block"> 转过大雄宝殿,一参天大树映入眼帘,它气势夺人的伫立于毗卢阁前,不愧为帝王风范。大树的四周被密密的红绸美带挟裹着,形成了一道别具一格的景色,虔诚善良的人们把它作为一棵神树供奉起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大雄宝殿的阶下有一株看似不起眼的开着黄色小花的灌木,近前一看,腊梅,我的天哪,我心中无比向往的腊梅竟然是这种模样,“雪虐风欺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看了说明才知道,腊梅并非梅类,只是花香似梅,且腊月开放,故称腊梅。女儿说我们错过了观赏腊梅的最佳花期,再早些来,看到腊梅含苞待放样子一定很美,希望是这样。</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的娑罗树历史悠久,是印度高僧于公元566年为弘扬佛法从西域移植来的。娑罗树又叫七叶树,因每组树叶都有七片叶子而得名。相传释迦牟尼的生、死、传教都是在这种树下,所以娑罗树被誉为佛门圣树。潭柘寺毗卢阁前的这株娑罗树已有300年以上的树龄,高20米以上。树冠硕大,每年五月娑罗树开花,高高的花柱洁白无暇,似佛的宝塔,又似殿前银烛,既渲染着古刹高洁肃穆的气氛,也象征着芸芸众生为佛祖致敬、致哀的心境。</p> <p class="ql-block">  在毗卢阁东侧有二株享誉京城的已有400年历史的“二乔玉兰”。它种植于明朝,是我国迄今为止“独二无三”的双色玉兰。因其花瓣兼有粉白双色,十分娇艳,所以被冠以,“二乔”。“二乔”虽以有400年的历史,但长得并不粗壮,也不高大,这也就应了“二乔”美女的好名声。</p> <p class="ql-block">潭柘寺文物古迹众多,镀金鸱带,金代诗碣,清代肉身佛,神奇的大铜锅和石鱼,都是难得一见的珍品。</p> <p class="ql-block">  寺院东路由庭院式建筑组成,有方丈院,延清阁和清代皇帝的行宫院,院内幽静雅致,碧瓦朱栏,流泉淙淙,修竹丛生,颇有些江南园林的意境。院内有流杯亭一座,名“猗玕亭”。“猗”是指带水的美妙玉石,而这也正是流杯亭的美妙之处。亭内巨大的汉白玉石基上雕琢着弯弯曲曲的蟠龙形水道,水道宽深各十厘米,其所构成的图案十分奇特,从南向北看像龙头,从北向南看像虎头,清乾隆皇帝游寺期间,经常和王公大臣围坐在亭边,当泉水流过时,放入带耳的酒杯,任其随水漂流旋转,如果酒杯在谁的面前倾倒或停住,就要罚谁喝酒一杯或赋诗一首。乾隆皇帝曾特意为流杯亭题诗:“扫径猗猗有绿筠,频伽鸟语说径频。引流何必浮觞效,岂是兰亭修契人”。</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流杯亭是中国特有的建筑,是根据我国古代三月三“曲水流觞”的习俗而建造的。“曲水流觞”有两大作用,一是欢庆和娱乐,二是祈福消灾。</p> <p class="ql-block">  北京的流杯亭现仅有四座,即中南海的流水音亭、故宫的契赏亭、恭王府的沁秋亭和潭柘寺的猗玕亭。行宫院是皇帝住的地方,普通人是不准进入的。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后,这里才成为寺中一处供游人参观的地方,今天的人们依然可以在这里享受到“曲水流觞”的乐趣,也可以来此祈福免灾,去不祥,求好运。</p><p class="ql-block"> 故宫和恭王府的流杯亭现今只供参观,中南海是党中央国务院所在地,因而潭柘寺的流杯亭是北京地区唯一一处开办了“曲水流觞”娱乐项目的地方。想一想,我们所站之处当年可能是帝王举觞畅饮之地,一饱帝王之眼福,二尝王者之风范,隐约约似闻诗词歌赋唱和之声,模糊糊可见推杯换盏相邀之状,岂不快哉。</p> <p class="ql-block">  寺院西路大多是寺院式殿堂,主要建筑有戒坛,观音殿,龙王殿,一层层排列,瑰丽堂皇,观音殿是全寺最高处,殿门上悬康熙手书“莲界慈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在寺中太后宫的甬道两侧,各种有一池翠竹,在金色的竹干上,有一道翠绿的细条妆纵沟,每节之间交错而生,名为“金丝挂翠”,俗称“金镶玉”;在行宫院南侧也有两池翠竹,在碧绿的竹干上,有一道金黄色的细条妆纵沟,也是每节间交错而生,名为“碧玉镶金”,俗称“玉镶金”。竹林纤细挺拔,整齐向上,给人一种清爽高傲之感。</p><p class="ql-block"> 两种竹均产自成都,后移植江浙,康熙三十年整修潭柘寺山门牌楼时,由康熙御赐题匾时一并赐予寺院,距今300多年,依然枝繁叶茂。我喜欢“玉镶金”的贵气,更喜欢“金镶玉”的大气。</p> <p class="ql-block">  试想,在这座已有1700年历史的潭柘古寺悠然的漫步于红墙黄瓦、绿树红花的梵天境界,忘却尘世中的名利纷争和五味杂陈,品一杯禅茶,闻一缕清香,静静的欣赏造物主赐于我们的一切,用心感悟,用心倾听,为我们疲惫的心田找一所归处,哪怕这安宁不是永远,或只是刹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