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开国少将 谭友夫

人生弹指一挥间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第三篇)</span></p> 在解放战争中……(三)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父亲谭友夫</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解放勋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人无精神则不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国无精神则不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陕南十二旅自从一九四七年八月跨过黄河,进军陕南以来,就是凭借着这股子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历经七个多月,攻克卢氏县城;掐住豫、陕、鄂咽喉要地 — 荆紫关、漫川关、上津关;解放陕西的商南,抓住西安至南阳公路上的重镇 ─ 龙驹寨、商洛镇;渡过丹江,解放郧西县城;建立起新的解放区根据地。再沿汉水西进,攻取白河、旬阳等十几座县城,歼敌一万多人。直接威胁胡宗南部的大后方,就像一根钢针,插入蒋军胡宗南的腚眼,使其坐卧不宁,极度恐慌。蒋介石亲自飞抵西安,布署、调集了二十多个整编旅进行围堵“陕南十二旅”,有力地配合了中原和西北野战军作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四八年,是十二旅最为困难的时期,也是新的解放区根据地党、政建设和武装斗争发展最快的时期。十二旅充分发动和依靠群众,扩大和巩固了根据地,克服重重困难,排除坚难险阻,新生的红色政权由6个县发展到14个县, 宛西战役(河南南阳简称),使陕南、豫西根据地连成了一片,主力部队由原来的9000余人发展到1.5万余人,组建了5个独立团、15个县大队、共计9700余人的地方武装。粉碎了敌人的多次围攻,消灭欺压百姓的土顽惯匪。队伍在一天天壮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月份,成立郧阳军分区和郧阳城防警备区;刘金轩兼任军分区司令员、李耀兼任政委;父亲谭友夫兼任郧阳城防警备区司令员。归属西北野战军指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六月七日,根据中央军委、中原军区指示,在商(州)洛(阳)成立陕南地区党委、行政公署和陕南军区。由原“陕南十二旅”旅长刘金轩任军区司令员,第三十八军政委汪锋任军区政委兼陕南地区党委书记,第三十八军副军长陈先瑞任军区副司令员,原第十二旅政委李耀任军区副政委,辖第十二旅、第十七师和两郧(郧阳、郧西)、商(州)洛(阳)军分区。 “陕南十二旅”由薛克忠接任旅长、父亲谭友夫接任政治委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四八年,是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失败,不得不转为被动防御,也是我军转为战略进攻的第一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七月二日开始,到十六日结束,历时十四天,十二旅与友邻部队一起发起襄樊战役,解放了老河口、谷城、宜城、南漳、襄阳、樊城,进一步扩大了陕南解放区根据地。歼敌二万多人,活捉敌中将司令康泽、中将副司令郭勋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九月,十二旅奉命由旅长薛克忠、政委谭友夫率领三十四团、三十五团、郧白独立团和十七师五十一团,东进河南南阳地区,造成要攻打南阳的态势,吸引敌黄维率第十、十四、十八、第八十五军、11个师加上一个快速纵队共计12万人前来增援南阳。左扑右抓,被十二旅牵着鼻子走,始终找不到我军影子。搞得身疲力竭,狼狈不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而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并肩作战,发起淮海战役,将敌黄百韬兵团全面包围在徐州以东的碾庄地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时蒋介石才知道上当了,急令黄维兵团火速东进,增援黄百韬兵团。黄维仗着自己坦克、大炮,全美式武器装备,四个军,一个快速纵队,12万人马,空中还有飞机支援,天下无敌。却不知前面是王近山六纵队的节节阻击、请君入瓮;后面是薛克忠、谭友夫的十二旅穷追猛打、赶狼入笼。</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敌黄维兵团进至皖北宿县以南的浍河地区时,又遭到我中原野战军强力阻击。直至十一月二十二日,黄百韬自杀,淮海战役第一阶段胜利结束,黄百韬兵团全部被歼时,只推进二十多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此时的蒋介石已是回天无术,急令黄维兵团向南,企图与蚌埠之敌合成一股。岂知,尾随其后的十二旅和迅速赶到的六纵队所组成的南线集团,已经堵住其退路,扎紧了口袋。中原野战军将敌黄维兵团死死包围在皖北平原的宿县双堆集地区。一场恶战即将开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战前动员大会上,全体指战员就订下立功计划,决心用鲜血和生命坚决守住阵地,与阵地共存亡!决不放走一个敌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这广阔的淮北平原,淮海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维还仗着坦克、大炮,空中还有飞机支援,向十二旅防御阵地猛攻。大炮发射的炮弹和飞机投下的炸弹,像雨点般砸向十二旅构筑的大王庄、小王庄、杨庄、小李庄等一线阵地。进攻的敌人数倍与我军,再加全美式装备,在数十辆坦克的掩护下,敌人以整团、整营编制,向我十二旅51团坚守的小周庄、35团坚守的小李庄、杨庄等防御阵地轮番攻击。敌坦克数次冲过35团一营坚守的小李庄,在我阵地上来回碾压,一个班的战士壮烈牺牲。 二连机枪班班长任光友在已经负伤的情况下,抱起已经点燃导火索的炸药包,滚到敌坦克底下,与敌坦克同归于尽。坦克后面跟进的敌人,像蜂群一样扑来。一连战士占成元、张清旺都身负重伤,眼看敌人就要冲过来,占成元扛起机枪自己当枪架,让张清旺赶紧射击,密集的子弹打得敌人倒下一大片。突然敌一发炮弹打过来,他们俩都壮烈牺牲。三连班长李生根身上7处负伤,当看到一群敌人冲过来时,抱着一捆手榴弹滚入敌群之中,随着一声巨响,将十几个敌人炸死,自己也英勇牺牲。敌人冲上我军阵地,只要能行动的战士全部跳出工事,端起刺刀愤怒地喊着“杀啊!”与敌人展开激烈的肉搏战。三连班长刘全生,头上、脸上还淌着鲜血,他紧咬牙关,端着枪左刺右拼,5个敌人被他刺倒在脚下,这时的刘全生已身疲力尽,被蜂拥上来的敌人刺中,壮烈牺牲。全营指战员,怒目圆睁!奋勇杀敌!整个小李庄沉浸在一片火海之中。一个营400多人,打得只剩下40几人。但35团一营顽强地守住了阵地,击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没让一个敌人跑掉,唱出了一曲曲《英雄赞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旅长薛克忠、政委谭友夫亲自到小李庄阵地前沿,见到如此战况,立刻命令预备队34团投入战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真金不怕火来炼”!这就是我们用革命精神武装起来的革命战士!十二旅打退了敌数十次猛烈进攻。以“誓死与阵地共存亡!誓死与部队番号共存亡!誓死用鲜血和生命守住阵地!”的英雄气概!将敌人一次次击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战况报到中原野战军司令部时,司令员刘伯承赞誉“钢铁小李庄”;政委邓小平也称赞道:“打得英勇顽强!打得好!十二旅打光了,我首先给他们补充兵员,恢复建制。”至今,刘、邓首长嘉奖为“钢铁小李庄”的锦旗,还存放在淮海战役纪念馆中。</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黄维见小李庄方向突围不成,召开师团级以上军官会议,研究下一步突围方案。早在1927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潜伏在敌85军110师师长的廖运周,“自告奋勇”要求率110师当突围的“先锋”。黄维见廖运周在此时表现,还被深深地感动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廖运周却暗地里派出作战参谋悄悄跑到我军十二旅三十四团前沿阵地,联络起义一事。父亲谭友夫得知后,立即向刘、邓首长报告并得到指示,父亲和旅长薛克忠一起,迅速赶到三十四团前沿阵地,布置起义时的注意事项以及相关细节,以三颗红色信号弹作为行动开始的信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十一月二十七日清晨,看到三颗红色信号弹后,我军让开一条道路,廖运周率110师5000多人走过时,双方一起朝天开枪,真叫个“热火朝天”。当起义部队通过后,敌黄维还真以为突围成功,即令后续部队跟进。那知道,遭到我军所有炮火像暴雨般地猛烈打击,几辆坦克的“天麟盖”都被炸开,有的坦克被击中尾部的发动机,燃起熊熊大火,冒起滚滚黑烟。敌见情况不对,急忙退了回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天,当黄维在收音机里听到廖运周起义的广播,这才恍然大悟。一屁股坐在板凳上,说:“运周负我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蒋介石见自己最精锐的王牌被围,原命黄维向徐州方向突围,遭陈赓率四纵的正面阻击不能前进,转而向皖北蚌埠方向突围,又遭十二旅及六纵的顽强阻击。只能令黄维就地固守待援,急令徐州的蒋军杜聿明,率部增援被围在双堆集的黄维,却又遭到华东野战军阻截、包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直至一九四九年一月十五日,敌黄维兵团十几万人,除兵团副司令长官胡琏等少数敌人逃脱之外,全部被歼灭。司令官黄维、副司令官吴绍周、军长覃道善、杨伯涛、副军长王岳及4个师长全被我军俘虏。淮海战役第二阶段胜利结束。</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四九年的一月,十二旅奉命转移至战地西南的马家湾休整。休整期间,整顿组织,补充兵源,调整干部,配备武器装备,加强训练,评功授奖,总结战斗经验,各团恢复了原来建制。为回师陕南继续作战,奠定了坚实基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二月底,中央军委电令十二旅回师陕南,扫除鄂北、陕南残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从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九年,仅仅三年多时间,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我军的胜利,蒋介石要消灭共产党及其军队的妄想,被彻底粉碎。长江以北地区,除胡宗南、阎锡山、傅作义加起来才百来万军队之外,再无可用之兵。而我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已势不可挡!所向披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向全军发出“人民解放军向全国进军”的命令。</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最早提出人民解放军称谓,是刘少奇在1944年8月20日中央军委高级干部会议上提出的。9月22日在六届七中全会主席团会议上再次提出,八路军、新四军的名称已不适用,可改称解放军。1945年8月11日,朱德在受降命令中提出山西解放军的名称。《解放日报》社论中,多次出现解放军称谓。1947年2月10日朱德第一次以“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的名义与毛主席签署了组成陕甘宁野战军的命令。直至10月10日毛主席起草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才正式称谓人民解放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五月一日奉命成立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军(兼陕南军区)。任命刘金轩为军长,第一政治委员张邦英,政治委员汪峰,副军长陈先瑞,副政治委员李耀,参谋长薛克忠,政治部主任张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同日,安康军分区成立。任命谭友夫为司令员,唐方雷为政治委员,副司令员兼参谋长肖良清,政治部主任刘汝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未完,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