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纺织博物馆参观记

丁春晖

上海纺织博物馆位于苏州河南岸、澳门路北侧、昌化路东面、长寿路桥西北翼原上海申新纺织第九厂旧址,户外展示面积1500平方米,室内展示面积4480平方米,是一家地域性行业博物馆。博物馆通过实物、资料、场景、图文、模型、多媒体等,展示上海地区纺织业发展的历史文脉,集中展示了上海纺织的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积极参与反帝、反封建、发压迫斗争的悲壮历史,展示了上海纺织工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光辉业绩。气势恢弘的序厅、底蕴厚实的历程馆、时空连贯的撷英馆、互动叠现的科普馆、赏心悦目的京昆戏服馆,演绎了上海纺织六千多年的产业历史和文化。博物馆现已成为全国纺织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工业旅游基地、申九“二二斗争”革命纪念地。 夸大的纺织机的雕塑——纺织魂,在场馆的正门处便矗立着一座数几米高的织机,这已然告诉到此的参观者博物馆的属性。 象纱绽一样石盘,似乎也在向人们叙述着一桩桩纺织行业的史记。 织机塑像的正前方地砖上,刻着纺织的整个起源、发展史上的公司名和地址。 进门大厅铜制的有关纺织的金文、篆书、隶书和楷书。 有关纺织发展史的场景浮雕场景在墙上展开 走上二楼就进入展厅,展厅有由两部分组成,左侧粉橘色是历程馆,右侧粉红色是撷英馆。<div>历程馆分为:萌芽期(1840年以前);发轫期(1840年—1911年);徘徊期(1911年—1949年);辉煌期(1949年—1992年);涅槃期(1992年—2009年)。</div><div>撷英馆分为荣誉区、人物区、红色主题区、老字号区。<br></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总前言</div>上海成陆已有六千年历史。明代“松江布”有“衣被天下”之美誉。十九世纪末,上海纺织引领中国进入近代动力机器纺织时代。新中国成立以后的40多年,纺织业作为上海的支柱产业,为上海乃至全国做出了贡献。经过90年代的第二次创业,上海纺织以“科技与时尚”为内涵,走高端发展之路,重铸辉煌。<br> 纺织起源<br>六千年前——公元十三世纪宋末,纺织的出现时人类从“刀耕火种”向文明进化的重要标志。<br> 在此提到黄帝妻嫘祖,教民养蚕取丝,遂有人类文明史上的重大创造——丝绸生产。左下角展示商代甲骨文中“蚕、桑、丝、帛”文字,表明蚕桑纺织业已有普遍发展。右侧是西汉新疆各地出土的残衣袖、残绢、毛葛、手套等实物,同时左侧配合电视多媒体讲述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故事。 通过两张国画,还有汉代、北朝、唐代和晚唐五代时期的陶俑服饰展示说明服装成为人们的装饰并且形成表示等级、尊卑的功能。 古代上海纺织<br>五千年前——公元十九世纪清末<br>棉花引进勃兴了上海纺织,从而奠定“衣被天下”的历史地位。<br> 上海古文化遗址地标图,以移动的灯光表现自古以来的陆地东扩。下面展柜里是古代纺织用的最早的工具“纺锤”。 6000年前上海青浦崧泽遗址中的一口古水井,口呈圆形,井壁光滑,用钢芦、竹片、<b>编织</b>而成,由此可见此地纺织起源很早,故做一大场景见证。 这里同时展示了《康熙御制耕织图》,《耕织图》是中国农桑生产最早的成套图像资料,它的绘写渊源可上溯至南宋,绘者为楼璹。楼璹在宋高宗时期任於潜(今浙江省临安市)县令时,深感农夫、蚕妇之辛苦,即作耕、织二图诗来描绘农桑生产的各个环节。《耕织图》成为后人研究宋代农业生产技术最珍贵的形象资料。 宋末元初,棉花传入上海路径(从云南、海南等地) 明代主要产棉区松江,由于棉纺织业很发达,棉花需要由外地供给。 通过各类纺织机(小花楼织机、多综多蹑机、斜织机、卧机、大花楼织机、原始腰机) 场景以微缩景观的手法,再现了当年上海七宝古镇因棉布贸易发达而崛起、布业兴隆、市井繁荣的情景。肩挑车拉的贩夫、茶坊酒肆的食客……道具惟妙惟肖,人物栩栩如生,展现了一幅江南“清明上河图”。 这里是成品(作品展示),古代衣服,悬挂起来的好像是贡品。 “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曾经蜚声国内外的松江布令人自豪、赞叹。一些字画、展示说明牌和民国布衫向人们诉说着这段往事。 <div>这个元宝石是宝贵的文物,它跟纺织是什么关系呢?<br></div> 第一,用元宝石碾布可使染过的织物“缕紧不松泛”。第二,“取江北性冷质腻者”做“碾石”是有道理的,即使碾压作业时间长了,“石不发烧”,不会由于磨擦产生静电发热而损坏织物。 最后以一个“家庭作坊”场景结尾,诉说千年来中国农业社会家庭生活的主基调。<br>自元明以来,手工纺织成为广大农村养家糊口的生计来源。唧唧复唧唧,农户当户织,一派恬静的农家乐景象。<br> 近代上海纺织(发轫期展馆)<br>1840年后——二十世纪初,西方工业革命成果,激发了上海纺织业的迅速发展。<br>洋布、洋纱大量输入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洋务派李鸿章等人提出购置机器,设立布局,堵塞漏卮。<br><div>右下角是李鸿章全集相关内容影印件。</div> 民间对纺织业的投资<br>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初,民族资本进入纺织业仅三十年,便已成为行业中间。<div>左侧为洋纱洋布在1840年—1903年进口数量价值图。展柜里是一些刺绣布品。<br><div><br></div></div> 清末民初的长衫、夹袄、单衫等。 中国近代纺织工业的标志:由清政府官僚资本新建的上海机器织布制造局(1889年12月28日)。图为坐落于杨树浦路87号的大门。 外商对上海纺织的投资<br>十九世纪六十年代——二十世纪初,甲午战争后,外商大规模来沪投资纺织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br> 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纺织业<br>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二十世纪初,上海机器织布局问世,开中国近代棉纺织工业历史之先河。<br> 苏州河边忙碌的工厂和搬运工场景 上海第一家时装店:鸿翔 充满年代感回忆感的展陈物品 上海街景旧貌场景 支柱产业的辉煌<br>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上海纺织工业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是上海的支柱产业,利税大户,1949年到1993年,累计生产总值6320亿元;实现利税806亿元;出口创汇280亿元。行业员工最高时达55万人。对上海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过历史的贡献。<br> <b>第二次创业的成就</b> 进入九十年代,由于历史原因和城市定位需要,上海纺织“壮士断腕”实施战略转移,开始了第二次创业。重新构筑三大支柱产业,大力推进品牌战略。 沉思——压锭第一锤 <b>科技与时尚的前景</b><br>经受了烈火洗礼的上海纺织,其国有纺织的比例已从原来的98%下降到20%,开始了向科技与时尚进军的新征程。通过加强科技研发,发挥名牌优势,实现高端品牌策略,以及利用工业厂房开辟文化创意园区等措施,取得瞩目的成就。<br> 现代纺织发展的背景<div>中国纺织高加工量与低附加值现状的思考。</div> 上海纺织构建“科技与时尚”产业的举措 “科技与时尚”建设的初步成果<div>励精图治辛勤耕耘结硕果,任重道远展望前景更美好。上海纺织继续发挥名牌优势,大力发展名牌产品。通过调整与改造,三枪、海螺等品牌整体终端形象有很大提高。</div> 上海纺织控股公司的系列成就 上海纺织发展新成就示意图。 上海纺织战略转型,向高附加值、高利润率、高市场占有率、低能源消耗的“三高一低”产品生产发展。沿着科技与时尚的发展道路,上海纺织控股公司生产经营状况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结束语</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传承,百年辉煌,十年创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沧海桑田。</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纺织的历程浸润了无数志士仁人的心力。</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殚精竭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海纺织工人,上海工业的骄傲。</div></div>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心可鉴</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尊顽强不屈的女人体</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母亲工业形象的浓缩</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向上伸展的臂膀载着厚实的巨掌</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托举起纺织明天的太阳</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隆起的姿势</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种解脱</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是一种献身</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拱形的躯体犹如一座石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承受着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沉重步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蕴含着上海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过去与未来的链接</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截去的那一段肘部</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记录了“壮士断腕求生存的”“第一捶”</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来了纺织第二次创业的涅槃重生</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浓发掩映着的脸</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根植于大地的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深陷历史的右肘</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支撑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经络分明的手</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托起希冀</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呼唤和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迎接阳光</div> 接下来是撷英馆 天地悠悠,星河璀璨。这里荟萃了上海纺织发展历程中的精髓,既可了解上海纺织创造的中国之最,也可看到上海纺织创造的行业领先;既可感慨上海纺织先贤、实业家、专家和劳模的精湛技艺、聪明才智、奉献精神,也可缅怀革命洪流中先贤们的可歌可泣事迹;既可回味昔日美好生活中的纺织工业“老字号”,也可追忆难忘岁月里的纺织商业“百年老店”。<br>人世沧桑,岁月如歌。正是这一件件人与事的缤纷,绘就了上海纺织自宋元勃兴、经历千年发展里程的精彩的历史画卷。<br> 纺车照片墙 领导和前辈的题字 各类科学技术奖状 国际交流的见证 国际交流和支援的见证 为神舟五号六号飞船研制配套的荣誉证书 纺织俊杰浮雕 “车转轻雷秋纺雪,弓弯半月夜弹云”,慈祥的黄道婆在使用她创制的三锭棉纺车的场景。 黄道婆时期使用的织布鬃框 四位纺织先进工作者,在弹棉、纺棉、刺绣上有一技之长的达人。 李鸿章主持在召开商讨建立机器织布局的会议大型油画 荣宗敬雕塑(1873~1938年)<div>先生才思敏捷力办实业立身济世,享有中国“面粉大王”、“棉纱大王”之美誉,堪称中国民族工业之先驱。</div> 纺织劳模照片墙 "五卅"反帝爱国运动群雕 顾正红烈士雕塑<div>1925年5月15日,为抗议日商纱厂资本家撕毁与中国工人达成的协议,顾正红带领工人群众冲进工厂与之交涉,被日商举枪威胁。当顾正红的大腿被击中时,他振臂高呼:“工友们,团结起来!”当再次中弹时,他抓住树杆,号召工人继续斗争,当连续中弹并被刀猛砍后昏迷,同年5月16日,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而牺牲。<br>重要事迹<br>1925年5月16日,因顾正红的牺牲,沪西日本纱厂2万多工人,发表宣言,宣布罢工,呼吁各界人民支持和援助工人斗争。上海学生首先走上街头,工商业界也纷起声援。24日,上海各界在闸北潭子湾举行公祭顾正红烈士万人大会。28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发动群众举行反帝示威。随后,罢工斗争迅速成为著名的"五卅"反帝爱国运动 [2] 。<br></div> 难忘的老字号老店 布高里,斯文里,都是曾经老上海的石库门建筑,有许多老店,文化名人居住。 门洞里各种展示老品牌海报。 记忆——纺织商标、包装纸集锦。 总有一些事迹叫人难忘,总有一些人物令人感动。上海纺织由“母亲工业”成长为“支柱工业”,期间涌现出一大批先驱性人物。他们身上或体现出忧国忧民的爱国思想,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或表现出百折不挠的钻研毅力,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他们留下的片片记忆、步步脚印,给后人以有益的教育与启迪。<br>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责任。今天,在推动科技进步、产业升级的历史跨越中,我们奏响“科技与时尚”的时代音符,传承纺织文脉,再创行业辉煌!<br> 乘坐电梯来到二楼的科普馆<div><br></div> <b>前言</b><br>纺织,之所以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就其“母亲工业”、“支柱产业”的地位。离不开科研的发展、应用范围的扩展。本馆通过“神奇的纤维足迹”、“缤纷的面料世界”、“完整的工艺链”、“广泛的应用空间”的展示,让人们感性地认识和了解了纺织科普知识;在参与、互动中,更直观地认识、了解和体验纺织科技的成果。 神奇纤维知多少? 彩棉展示。 科技树加展柜。 各类纤维展示。 各类常人看不懂的名词和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