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峰山国家森林公园景点介绍&历史传说

山谷·居民

<h3>风水林奇观</h3> <h3>赣州峰山国家森林公园</h3> <h3>森林公园规划总面积20735.2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17323.7公顷。<br><br>峰山国家森林公园以“林翠、云幻、水秀、岩奇、史悠”为显著特色,具有森林旅游资源独特,文化底蕴深厚,组合状况好的特点。峰山山区山峻林茂,形成云雾缭绕、云海翻涌的气象景观,山间云雾变幻莫测、千姿百态,让人留连忘返。万顷森林景观,郁郁葱葱、绿峦迭翠。气势恢宏、变化多姿的石角瀑布,从山涧飞泻而下,白练转贯日、彩虹霞飞、白雾升腾,如仙女散花,若珠玑撒地,如梦如幻、变化多端。峰山之巅宝盖峰,峰上建有电视塔、微波站和亭台楼榭,平添了几分山的姿色。席帽山、丫壁山交相辉映、相映成趣,仙人石,石从天来,巧夺天公,造化神奇。深山之中的铜锣鼓,狮子岩,仙人造字等,鬼斧神工,各具神韵。<br><br>峰山属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雨量充沛、气候宜人,为野生动植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自然环境。据赣州市林科所调查,拟设立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有种子植物156科902种,其中有南方红豆杉、银杏、伯乐树、异叶玉叶金花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4种;福建柏、台湾杉、马褂木、厚朴、半枫荷、闽楠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14种;有野生动物184种,其中有蟒、云豹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2种,穿山甲、白鹇、金猫、虎纹蛙、苏门羚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21种。<br><br>森林公园地处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混交林,常绿针阔叶竹、山地灌木林及人工次生林等植被类型形成了丰富多彩、变化多端的森林景观。并因其是赣州盆地周围百里唯一突兀高峰,造就了丰富多彩、变化万千的气象景观。<br><br>峰山森林公园植物景观的独特性还表现在上峰山村和下峰山村上千棵古树组成的古树群落。这些古松树、古樟树、古枫香都是树龄五百年以上的“风水树”, 是姓氏众多的客家人最早进驻这一带时“宗姓围地运动”的见证物。其树种多样,树形千姿百态,在赣南甚至整个江西也是独一无二的。<br><br>峰山自晋代以来便是赣州的名山。唐以前叫仁空山,宋代更名为崆峒山,清朝末年开始称做峰山。历代都是文人墨客吟诗作赋的地方,苏东坡把它列为赣州八景之首,是赣州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br><br>杨仙岭是赣派风水宗师杨筠松结庐寓居,研究阴阳灵台地理学问,完善了形势派风水理论,并收徒授业的地方。及至宋、明时期,赣南堪舆名流辈出,声名远播,闻达于朝廷,奉诏为皇家服务,先后相度明十三陵和择址重修长城等。近年来,随着“人类环境”科学研究的升温与重视,扑朔迷离的堪舆文化也再度引起了海内外各界的关注,在东南亚及内地客家地区更是成为热门话题。这使得堪舆界两大流派之一形势派风水的圣地杨仙岭更具无可估量的旅游开发价值。</h3> <h3>宝盖峰</h3> <h3>大石盘水库</h3> <h3>文昌阁——峰山象山庄</h3> <h3>崆峒寺遗址</h3> <h3>象山庄明清时期私塾——文昌阁</h3> <h3>崆峒寺位于公园东北部,原名崆峒精舍,建于晋代,佛界高僧崆峒大师曾阡驻锡于此,因而又名崆峒寺。<br><br>佛教传入赣南最早兴建的佛寺就是崆峒寺,寺殿面积500余平方米。门外有池:水如明镜,名曰 “宝镜池”。寺枕北山玉屏峰,靠山起伏有致;面朝南山宝盖峰,巍巍壮丽。寺前观水,宝镜池晶莹剔透。四周砂山耸翠,主客同化,天人合一。被堪舆家称为“寺庙形的堪舆佳作”。宋代包拯曾学问于此,明代崇祯七年修缮后,知府刘寰题匾《崆山精舍》。“寺院山门外,有良田百余亩,自古归寺院所有,财源丰盈,香火极盛”。20世纪50年代末大炼钢铁时寺院毁于大火。现寺院遗址尚存,墓塔、宝镜池完好。</h3> <h3>狮子岩</h3> <h3>狮子岩位于宝盖峰南面,与宝盖峰遥遥相对。其右有泉井,名曰“狮泉”,前行百步,是带有人生哲理的“勿回头”景点。两块直立的岩石夹持左右,人需侧身而行。临近则是形如盘状的悬崖。越过此石,抬头仰望,忽见一座花岗岩石头,泛眼细看,状如一头卧狮。此外还有恍如天外来客的仙人石、弥勒佛石和狮子岩洞等等。现在此处建有峰山度假村,山径上有紫气阁、小憩亭、惜亭,山巅有极目亭。</h3> <h3>仙人石</h3> <h3>仙人石位于峰山中部,由七块花岗岩石错落堆成,高6米有余,恰似天外来客飘然而至,故名仙人石。背面刻有行书“石从天降”,正面刻有“仙人石”,每字约30厘米见方。</h3> <h3>云海奇观</h3> <h3>峰山小气候独特,四季都能看到云海奇观。峰山孑立,四周开阔,阵雨之后水汽形成云海。受气流影响而形成的瀑布云更是变幻无穷,风动云滚。</h3> <h3>锣鼓石</h3> <h3>位于主峰西北山中部的锣鼓石,是一处非常独特的地文景观,分“鼓石”和“锣石”,两者相距30余米。<br><br>“鼓石”裸露在外面的石面长30余米,宽15米左右,平整宛如鼓面,游人只要用脚蹬踏,此石便会发出“咚咚”声响,故名“鼓石”。“锣石”是位于“鼓石”下坡一座突出地面的嶙峋岩石,高大如伫立之大象,游人只要轻轻摇动它,便会发出似敲锣的“嗡嗡嗡”声音,故名“锣石”。两石之下,有一村庄,村名就叫“铜锣鼓”。《赣州地名志》记载:“此地历代皆名‘铜锣鼓村’,因村旁有两块大岩石,形状如锣如鼓,击之,声亦以‘锣鼓声’故村名‘铜锣村’”。</h3> <h3>宝盖峰</h3> <h3>宝盖峰是峰山的主峰,海拨1016.4米,耸峻峭拔,状若竦身揽月之势。“707”电视塔屹立峰巅,突兀凌空,极为壮观。登上主峰极目远眺,但见诸峰秀丽嶙峋、险峻多变。入夜,远观宋城,灯火霓光,时隐时现,形成了“宝盖峰” “孤标绝一方”的雄伟壮丽景观。</h3> <h3>规划还新增总长度为28.6公里的9条游步道:其分别是长度为4.6公里的707电视台经上屋到淘金洞游步道,长度为1.6公里的练屋到仙人潭游步道,长度为2.4公里的梅山里到梅山里山脚游步道,长度为1.3公里的社官前到小背坑游步道,长度为0.9公里的猪岭牌到仰坪山游步道,长度为2.2公里的西坑屋到雷公坑游步道,长度为1.2公里的桐子窝到楼梯岭游步道,长度为2.6公里的印角上到侯子石山脚游步道,长度为10公里位于龙村管理服务区绕龙村北侧山体一周的森林绿荫步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