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b> 一、课程起源</b></p><p class="ql-block"><b> 声音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是幼儿所熟知的。但幼儿对声音还存在很多疑问,如何使幼儿进一步感受、探索、制造声音,是本次主题探索的宗旨。让幼儿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所产生的,声音分乐音、噪音。为了满足孩子们更大的探索欲望,我们设计了“声音的世界”这一主题,激发幼儿探索自然奥妙的兴趣,培养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二、班本课程主题网络的预设</b></p> <p class="ql-block"><b> 三、主题教育目标</b></p><p class="ql-block"><b> 1.通过好听的声音,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萌发幼儿的环保意识,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的表现自己,增强自信心,激发探究欲望。</b></p><p class="ql-block"><b> 2.教幼儿体验分辨不同物体的声音,发展幼儿分辨能力,培养幼儿的艺术表现力。</b></p><p class="ql-block"><b> 3.知道声音是怎么来的,用多种方法制作各种动听的声音,培养幼儿对声音的敏感性。</b></p><p class="ql-block"><b> 4.通过唱歌、打击乐等培养幼儿愉快活泼的情绪,进一步培养幼儿的演唱能力及节奏感。</b></p> <p class="ql-block"><b> 四、前期经验铺垫</b></p> <p class="ql-block"><b> 本次的调查表我们都是采用电子版本,家长们配合度很高。</b></p> <p class="ql-block"><b> 1.发现声音:宝贝们在区域活动时,自创游戏玩法,突然发现了声音,有趣的声音游戏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于是一场声音探究之旅开始了......声音在哪里呢?</b></p> <p class="ql-block"><b> 2.老师提出问题“你还听过哪些声音?是怎么样的?”了解孩子们对声音的已有认知经验:</b></p><p class="ql-block"><b> LXZ:我听到喳喳喳的声音,是树上的小鸟再叫!</b></p><p class="ql-block"><b> XYW:水流下来也有声音。</b></p><p class="ql-block"><b> SYH:爷爷看电视的时候电视机里有声音。</b></p><p class="ql-block"><b> ZYG:小动物们也会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汽车上按喇叭会有声音。</b></p><p class="ql-block"><b> 从回答中看出,孩子们在生活中对声音有着丰富的体验,并能用语言描述各种不同的声音。老师在倾听孩子们讨论的同时,帮助大家记录声音产生的来源,既顺应了他们对话题的兴趣,又能帮助他们提升经验,引发了孩子们对“声音”展开更多的探讨。这为后续他们自主探究、寻找声音做了经验铺垫。</b></p> <p class="ql-block"><b> 3.神奇的声音:在探索声音的时候,有小朋友发现有些物体发出的声音响,有些物体发出的声音比较轻。</b></p> <p class="ql-block"><b> 五、声音从哪里来?</b></p><p class="ql-block"><b> 教师:小朋友们,我们每天说话的声音是从哪里发出来的呢?(鼓励幼儿思考,说出“嘴巴”)教师:现在请大家把你的左手摸着自己的喉咙,轻声说“1”,然后再大声说“1”。你们有什么发现?(幼儿发现声音越大,手就越麻)教师:手为什么会麻呢?因为我们说话的时候,喉咙在震动。</b></p> <p class="ql-block"><b> 孩子们的好奇心持续高涨,讨论得不亦乐乎,孩子们的小脑袋也在高速的运转,最后大家都把问题指向了声音是怎么产生的?于是带着问题,我们一起到网上寻找答案。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解决的最初的问题。</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b></p><p class="ql-block"><b> XYZ: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b></p><p class="ql-block"><b> 师: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声音不一样?</b></p><p class="ql-block"><b> WJN:因为声音在不同的物体中传播的速度不一样。</b></p><p class="ql-block"><b> 为了让孩子们可以看得见“声音”,更加直观具体得了解到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让孩子和家长一起进行了声音产生的小实验。</b></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WZM:老师,为什么我们声音越大,盐就震动的越快;声音越小,盐就震动的慢?师:因为我们都知道了声音是由震动产生的,震动越大,声音就越大,震动越小,声音就越小。通过一系列的小实验和老师的讲解孩子们更加深入、生动的了解了声音的产生。孩子们的心里也埋下了探索的小种子,希望有一天它们可以长成参天大树。</b></p> <p class="ql-block"><b> 六、声音是怎样传播的?</b></p> <p class="ql-block"><b> 1.声音在空气中传播。</b></p><p class="ql-block"><b> ①近距离传音:老师有一个秘密,要和一个小朋友悄悄说。请幼儿也对老师说一个秘密。其他小朋友为什么听不到?</b></p><p class="ql-block"><b> 小结:因为悄悄话就只能和听的那个小朋友说,不能让别人听见,要是让别人听见了,那就不是悄悄话了。</b></p> <p class="ql-block"><b> ②隔开一段距离传音</b></p><p class="ql-block"><b> 现在我们隔开一段距离该怎样说悄悄话呢?请幼儿说说如何使用管子传音。两个人一组用管子传音。讨论是什么帮我们传递声音?</b></p><p class="ql-block"><b> 小结:因为管子里有空气,声音能够通过空气传播,所以小朋友能听到老师和小伙伴说的话。</b></p> <p class="ql-block"><b> 2.声音在固体中传播。</b></p><p class="ql-block"><b> 请幼儿站在桌子的一端把耳朵趴在桌子上,教师在桌子的另一端敲击桌底或桌面,问幼儿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能听到声音呢?声音是怎样传到我们的耳朵里?</b></p><p class="ql-block"><b> 小结:我们的手敲击桌子产生声音,声音通过桌子传到小朋友的耳朵里,原来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b></p> <p class="ql-block"><b> 3.声音还可以在水中传播。</b></p><p class="ql-block"><b> 声音除了能在空气和固体中传播,还能通过哪里物体传播呢?请幼儿欣赏视频,随着视频的播放,通过提问来开展:手机放进水箱后,小鱼为什么会游走呢?</b></p><p class="ql-block"><b> 小结:因为手机放在水里也能播放音乐,小鱼在水里时,手机发出来的声音通过水传播到它们的耳朵,所以它们会以为有危险存在,就要赶紧游走。</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b> 七、制作传声筒</b></p> <p class="ql-block"><b> 让我们亲自动手做一个简易的传声筒,把你的悄悄话说给你的好朋友听吧!每个宝贝都有好多的心里话想要跟自己的好朋友分享。</b></p> <p class="ql-block"><b> 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更加真切得体会到声音通过物体的振动传播,操作中孩子们不仅收获了知识,也收获了朋友间分享的快乐。</b></p> <p class="ql-block"><b> 八、我制作的乐器:</b></p><p class="ql-block"><b> 师:我们都有传声筒了,不如我们再制作一些乐器吧,这样我们就可以开音乐会了!孩子们纷纷附和,于是我们选择了几种简单的材料,让孩子们自由选择材料开始动起手来。</b></p> <p class="ql-block"><b> 经过动手操作,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到了声音与材料、物体大小之间的关系,同时对自己的乐器也更加爱护,更加懂得要爱护工具。可见,实践比理论的说服力要大得多。在以后的实践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孩子的操作,学会放手。</b></p> <p class="ql-block"><b> 九、噪音和乐音</b></p> <p class="ql-block"><b> 在寻找声音时,敲敲打打引起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乐此不疲地“探索着”。教室里的噪声问题已经成为老师想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于是我们巧妙地利用投诉契机,组织全班孩子讨论解决问题。孩子们总是能从群体力量中找到问题的原因和解决办法。通过讨论,他们发现原来教室里寻找声音的活动已经给大家造成了很大的困扰,知道了“让人不舒服的声音”其实是噪声。于是,这场讨论引发了大家关于噪声对周围环境及日常生活影响的思考。可以看到,孩子们已经开始将“减少噪声”的新经验迁移到生活中,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学习环境。</b></p> <p class="ql-block"><b> 十、了解耳朵的作用与构造。</b></p><p class="ql-block"><b> 从悄悄话到声音的接收器-耳朵的讨论,孩子们初步了解了耳朵作为声音接收器官的基本结构,对于我们“为什么能够听到声音”有了大概的感知。</b></p> <p class="ql-block"><b> 1.摸摸你的耳朵,说说看它是什么样的形状?有什么特别的地方?为什么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声音?</b></p> <p class="ql-block"><b> 2.展示 “耳朵构造图”:你刚刚摸到耳朵的地方叫什么名称呢?看一看图,耳朵里面还有哪些特别的构造呢?</b></p> <p class="ql-block"><b> 3.探索活动:找耳朵</b></p> <p class="ql-block"><b> 总结:人的耳朵接收声音的过程就是通过外耳收集声音,传递至外耳与中耳间的鼓膜,产生共振,最后通过内耳的神经传递到大脑。</b></p> <p class="ql-block"><b> 从我做起,减少噪音在集体场所要轻声说话,不大声喧哗;在家中不要把电视机、音响等开得太响,以免影响邻居;在别人专心学习或休息时,要轻轻走动,轻拿轻放物品。营造减少噪声的社会环境在市区,禁止交通工具鸣笛,不准燃放鞭炮;在居民区的建筑工地,夜间不得施工;工厂要利用吸声材料、吸声结构来减轻机器发出的声音;专用放舍或场所(如录音室、演播室), 要用隔音墙壁、隔音罩等隔绝外来声音;绿化植树,可减弱噪声。当你在声音过大的地方,要学会自我保护,可临时用双手捂住耳朵,也可用棉花塞在耳朵里,以减少噪声对自己身心的危害。</b></p> <p class="ql-block"><b> 不同物体发出的不同声音更让孩子们体会到声音世界的奇妙与美好,孩子们知道了要保护自己的小耳朵,同时也学会了倾听。孩子们有无限的潜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发现富有乐趣的小秘密,我们要学会观察,学会倾听,帮助孩子去思考、去探索,我们将追逐孩子的兴趣,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继续探索有趣的声音,也希望孩子们会有更大的发现。</b></p><p class="ql-block"><b> 美好在此,美好不止于此。</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