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东巴凤”,是东兰县、巴马县、凤山县的总称,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壮、瑶、毛南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85.3%。“东巴凤”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源地,是一个“无山不洞,无洞不奇,山藏幽洞,洞潜碧流,水穿洞出”的山秀洞奇景美物华之世外桃源。 东巴凤是邓小平同志领导的“百色起义”的腹地和右江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70多年前,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在这里运筹和策动了举世闻名的百色起义。当年,邓小平在广西的4个多月中,就有3个多月在这一带从事革命活动。革命战争年代,三县各族人民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大革命时代的1932年,东兰全县人口由11万人减少到5万人;凤山县有14550人为革命壮烈牺牲或为反动派残酷杀害,巴马瑶族自治县有1460人为革命牺牲。解放初期,三县平均每9户人家中就有一位革命烈士。</p><p class="ql-block">“东巴凤”既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典型的“老、少、边、山、穷”地区。三县一直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特困县。</p> <p class="ql-block">陈哥驾车带着我们四位河南老乡开启了为期两天的行程🌹🌹</p> <p class="ql-block">美景在路上👍👍是我们这次出游最深的感触</p> <p class="ql-block">途经江平田园风光、月亮河长寿村、西山乡,来到了天宝山风景区。</p> <p class="ql-block">一路欢歌笑语,我们又来到了列宁岩</p> <p class="ql-block">列宁岩原名北帝岩,位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巴学村,分别距县城、武篆镇38公里和4公里,是个天然石洞,洞口宽64米,洞高43米,纵深137米,洞内宽敞明亮,干燥平坦,可容纳数千人。1922年3月,韦拔群在此组织革命同盟,发表《敬告同胞书》,1925年9月,韦拔群、陈伯民等在洞内开办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30年2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来到武篆,认为韦拔群在北帝岩宣传了马列主义,提议改名为“列宁岩”。1962年6月26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定为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广西东兰第一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1978年,值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20周年大庆,中共中央副主席叶剑英题写了“广西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放大后刻在岩洞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