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城故事

杨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月,春暖花开的时节,每缕阳光,洒在身上暖暖的;每朵花,都向着太阳露出笑脸。2018年清明那天,我驾车一家三人,8时许从宜宾出发,途径新建设的宜屏快速通道,汽车就驶行在了弯弯曲曲的麻柳弯S307公路上。不一会儿,就来到了我曾下乡当知青的第二故乡大乘镇,这里的山巍峨秀丽,绿峦翠叠,异峰迭起,薄雾轻霞,风景独特。一会儿汽车就穿越山顶,过了美丽的马草坪,驶过了分水岭,驶入一片潺潺流水的底坝河旁。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十时许,我们驱车到达向家坝电站库区湖边,小城屏山已被淹没于湖底,眼前是波光粼粼,湖光山色的秀丽风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片湖水静静的,像一块无限的翡翠闪烁着光泽;清澈的湖水,水面映出太阳的七彩光芒,就像神话故事中的宝镜一样,神秘而遐想,仿佛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昔日小城美丽的画卷还呈现在眼前…在湖边,阵阵春风轻轻的吹来,湖面上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我的心,追逐那童年的往事和记忆,想起儿时许许多多小城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湖水碧绿碧绿的,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光彩。景色秀美的库区,清澈斑澜的湖水,让人留连往返。在这美好时光,我们在湖边留下了美好的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一、 历史沿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上世纪五十年代,小城屏山明清风貌建筑、古城楼、古城墙、聂家、郭家、权家大院等保存完好。清晨与傍晚,人们还能听见寺庙里传来绵长悠远的钟声。古街石板路面苔藓斑斑,民风民俗纯朴,小街两旁是蜀地独有的质朴民居,古朴典雅,全木结构的串架木房,宫廷似的雕刻,彰显出门窗与屋檐的独特,使这小城民居格外漂亮。当你走入在古城烟雨的小街上,仿佛步入典雅美丽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屏山古城,地处金沙江下游北岸,因县城东有宝屏山,山如屏障,而得名屏山。追属其历史沿革,屏山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春秋时期,分属古蜀国和古僰侯领地。汉代,属键为郡僰道、朱提县。三国时期,蜀汉置安上、马湖县。唐属戎州都督府。宋属叙州府,通称马湖部。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置马湖路总管府,治所涪口,即今新市镇。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改为马湖府;万历十七年(1589年),置屏山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裁府留县、属叙州;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先后分置云南绥江县、雷波县、马边县。民国初,属永宁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五行政督察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分置沐川县。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属乐山专区;1957年后,改属宜宾专区、宜宾市。屏山,一个美丽动人的地方,历史悠久,人杰地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西门明清一条街,是小城屏山保存最完整的街道,这里有许多四合院,很有名气的[王家大院]、[仰光旅馆]、[西门茶馆],明代建筑西门城楼,古城墙上有[龙家大院]和[周家大院]。从西门河边码头上街,就能一眼看见,那明清老街上的一排排吊脚楼建筑,非常独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座落在小城屏山买鱼桥河边上的[五陵庙],明代建筑,全木结构,雄伟壮观。儿时我们也多次到过楼层上去玩耍。每当金沙江的河风微微吹来,吹的那四角屋檐上的风铃“叮当、叮当”直响,悠扬声声,真好听,是小城人们休闲好去处。“文革”时期,被强行拆除,建成屏山蔬饮公司。</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是座落在小城屏山南门河边上的[迎江门],因向家坝电站的修建,现已整体搬迁至屏山书楼镇[马湖府]景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迎江门]后面就小城很著名的[禹帝宫],始建于明代,雄伟壮观,原在县城东门外犀牛桥东,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迁入小南门内。主殿为单檐歇山式九脊顶大殿,正脊火珠宝顶,大吻战兽齐全,前卷棚廊,廊下雕花驼峰,檐下满饰如意斗拱,斗拱雕有各式花卉。庙内石柱上刻有水文标志4个,这些标志忠实地记载了金沙江百多年来历次洪峰,具有重要的水文科学价值,为修建葛洲坝、三峡和向家坝水电站提供了历史资料。1992年,禹帝宫被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二、大院趣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七十年代初,“文化大革命”在全国各地轰轰烈烈的开展起来。那一年,母亲在[县级机关幼儿园]工作,分配到单位两间卧室,我们又搬家了。从东门外搬到县城热闹的街上的[机关幼儿园]。幼儿园出大门,就是西正街,有小城最大的[百货公司大楼]、[国营照像馆]、[食品公司]、[缝纫社]和[人民餐馆],往卖鱼桥方向走,有[绵屏供销社]、[理发店]和[陈家茶馆],走下河坝就是[五陵庙]和轮船码头。卖鱼桥往上走就是大十字,侧面是任家大院和张家弯,张家弯里面有几幢著名四合大院,曾家大院、张家大院、王家大院都在这里。</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幼儿园]出门到后街,就是新街,人民广场对面是[蹬鞍坝],有几处保存完好的四合院,往里走就是小城最著名的[聂家大院],大院下面有一古井,屏山老百姓称[官水井],用青石条、青石板材砌筑成十多平方米的一个打水井台,井水常年清澈,还放有一只打水的水桶,我们到人民广场去耍后,都要跑到[官水井]去打水来喝,水质甘甜。新街还有[锦江医院]、[西城小学](聂家大院)、[糖酒公司]、[粮食局]和[剧场]。按现在的说法和地理位置,应该是小城的闹市中心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那个年代,搬家很简单,床铺、桌子、椅子都是由单位提供,没有什么东西可搬。搬家那天,老爸借来了箩筐,把衣服和被子打包装在了箩筐里,我和大姐杨碧琼用背篼各装了些碗盆和日用品,三弟宋新、四弟宋铁屏和幺妹宋英就各自收好自己的书包。我们一家人就这样搬到宽敞的幼儿园大院。走进[机关大院],就能看见那幢全木串架结的楼房,有一种朴实而庄严的感觉。这幢木楼,民国初期修建,听大人们讲是民国的县衙门所在地,楼上楼下两层,这幢民国建筑,全是三十公分直径以上木材将大梁和柱子串架而成,而且没有用一颗铆钉。大楼外墙主体、楼梯、楼板、房间隔段,也全是用沙木板材装修而成,小青瓦屋顶,使得这幢全木结的建筑,采光和通风特别好,而且冬暖夏凉。走进幼儿园大门,有一个用三合土打的操场坝子,有两个蓝球场那么大,是幼儿园小朋友们,上课做操玩耍的场所。</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话说幼儿园大院,进门围墙右侧生长着四棵高大的梧桐树,左侧紧挨着县人委会围墙,围墙下面是幼儿园厕所和一个大花台,花台中间有一棵很古老的大槐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楼后面还有一个后院,这是一个土坝子的后院,有一间为幼儿园小朋友做餐的厨房和保管室。后来,幼儿园新修建了两幢教室,就把厕所改建到了后院,后院坝里还种有两排高大的梧桐树,厨房门前,有几棵每年开花结果的桃树和香蕉树。印象里,儿时的幼儿园大院非常古朴、整洁、典雅。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把它改建成了小朋友们能上学读书的幼儿园。在幼儿园,我们认识了慈祥和蔼可亲的曾主任、刘老师、廖老师、姚老师、金老师、凃老师、陈老师、权老师、易老师和毕老师,食堂宋孃孃、郑孃孃,还有门卫余大孃,还有许多、许多老师和阿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那时,我们小学放学后,大院发小凌建华、权政、邓建明、权力、叶小平、叶兵、叶志荣、叶文华、凌俐、谭俊、谭宁、许群、爱真和许文,街上的发小朋友凌八号、曾九九、小娃儿刘建成、李天福、何如、单秀桃、彭跃华等常在一块伙起在坝坝头"藏猫咡"、"碰玻璃球"、“打烟壳"、"滚铁环"、"斗鸡",小一点小朋友就伙起"跳橡筋绳"、"办家家"。有一天,邓建明、叶小平、叶兵、宋新五、六个发小哥子兄弟,在坝坝头一起打“烟壳子",四弟铁老师,带起几个小妹妹,在花台上"办家家",有的折树叶叶做菜,有的找小瓦片当饭碗,树枝当快子,几个小朋友"办家家"办的挺热闹,还弄起“午饭”来吃喽。后来,咋听到一个小朋友哭了起来,大人们才过去看咋了,听小朋友们讲,说是大家"办家家",没发生争吵,做“午饭”来吃,有的当爸爸,有的当妈妈,没当上妈妈的小朋友就哭了起来。后来大人叫重新来一次,当一次妈妈,这个小朋友就没有哭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儿时也做过一些荒唐的事,幼儿园、县人委一墙之隔,县长吴道三的儿子吴渊和邓建明是小学同学,学校放假或没上课,都爱伙起跑出去到北门坡耍或到西门河坝坝头游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有一个星期天,邓建明把我和三弟宋新喊到:“今天我们把吴渊叫出来耍。”在吴渊家窗下,邓建明吹几声口哨,吴渊就知道了,立马从人委会的墙上翻到幼儿园来。吴渊就问:“邓鸡嘎咡,今天到哪里去要”?这时,左孃孃,吴渊他妈妈也听到吴渊的说话声,便在窗口大声说道:“吴渊,别耍久了,早点回家”。吴渊望着他妈妈答应了一声:“要的”。(“邓鸡嗄咡”也是邓建明的外号)。邓建明说:“今天我们上北门坡去耍,打雀咡。”大家都点头说:“要的”。吴渊说:“我没有弹弓”,邓建明说:“早就给你准备好了”。边说边把弹弓递给了吴渊,还抓了把小石子给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四人,带好了打雀鸟的装备,轻装出发,途径新街、剧场、二小和铁业社,我们就到了北门,这是一片柑橘林,侧面弯弯头还有一片苦竹林,麻雀、山雀、黄鹏、树雀在林子里叽叽喳喳的叫个不停。邓建明这时就发话叫我们:“各自散开,到树林里寻找目标,”命令一出,大家就分头行动去了。不一会儿,就听见吴渊喊:“我打到一只麻雀”,一会儿,邓建明也喊:“我也打下来一只”,我和三弟后来,也各打下来一只山雀。在柑橘林转了一个多时辰,一共打了山雀、黄鹏、麻雀二十多只。在要上山的时候,头邓建明说:“时间还早,我们把麻雀的毛拔了,找点玉米杆把它烤来吃喽,”那个年代,由于食品匮乏,话一出口,大家不知心里有多高兴,有嘎嘎吃喽,都异口同声“要的”、“要的”,大家就动手找来玉米杆、柴棍,还找来几块石头,砌成了简易的灶头,把雀鸟的毛拔完,肚腹处理干净,就用一根根细细的竹棍棍把雀鸟串起,就在火上翻烤,烤了一会儿,雀鸟肉就烤熟了,香喷喷的,这会儿,大家就吃上了这原生态的烤鸟肉了,真香,真好吃。三下五除二,吃完了就下山,大家边走边说:“下星期继续到北门坡,打雀儿”,“要的”。</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下山来到新街,我们都看见电杆电线上站满一排排燕子,这时,弹弓技术最佳的吴渊,一举弹弓就击落一只燕子。我们又过街来到糖酒公司门市,门市上班的有辛孃孃和郝孃孃,她们几个在柜台里摆龙门阵,头邓建明说:“我们的木棍棍还没丢,今天,把落在柜台夹缝里的硬币把刨出来,明天赶场买梨吃”。这时,我们就埋着头,像鬼子进村似的,弯着蹬着悄悄的进门市,开始在柜台与柜台之间的夹缝里刨里面的硬币,一会就刨出了三个5分和四个2分的出来,最后还是被辛孃孃她们发现了,跑过来大声喊到:“鬼娃娃些在干啥子!”吓得我们棍棍都没拿就跑出了门市。还听到辛孃孃说:“邓尚林的娃咡,告给刘素英听,”邓建明这时头也没回,就对我们说:“辛姑娘,别管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得有一天,是星期天,小朋友们都没上学。我和三弟宋新、叶兵、邓建明、何如在院子里“打烟亮”,突然听见院门口“啪”的一声枪响似的,跑过去看,见四弟“铁老师”吓的一脸卡白,手里还拿着一块石头,站在那里直发抖,吓得说话都说不出来。一看裤脚被穿了个洞,问四弟,“铁老师”才结结巴巴的说:“我…我…在武装部拾到一颗子弹,想…想…把这颗子弹的弹头取出,没想给锤爆了”。这是颗小口径步枪子弹,还好,锤爆的时候弹头没打在脚上。后来,我们大家找子弹头,在幼儿园教室的墙脚下,找到了这颗小口径步枪子弹头,墙体都打了一个洞,太险了。这个“子弹头”事件,我和三弟给四弟“铁老师”隐瞒了好几天,后来母亲在洗裤子时,发现了裤脚上的这个枪洞,把四弟叫来站起,一问全“交待”了。结果,我和三兄弟俩,因犯“包庇罪”,也被站了教室,受到了严励的批评和教育。回忆品味着大院里的时光,童趣很多、很多…,至今还记忆犹新,童年的往事却深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小朋友们在大院里,男孩们有些在滚铁环,有些伙在一块弹玻璃球玩耍。</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张照片拍摄于,上世纪60年代,我和我的发小同学张健、凌俐、崔月红、周丽、钱京屏、李家林、高峰、赵定、袁远、王作、税力、王宁、郑屏、尹林、吴旗、田玲、王庆明和史小平等在幼儿园大门前,大家一个个紧挨着一起,坐在石梯台阶上,留下了这张童年最珍贵的毕业照片。这是小朋友们在大院里,打烟壳子玩耍的镜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三、梧桐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幼儿园大院里,有十多棵梧桐树,长的枝叶茂盛,排的整整齐齐,长的亭亭玉立。春天花开的时候,梧桐树会结满像碗角一样的果实,这个季节,大院里非常热闹,院里院外的发小凌建华、邓建明、小平哥,曾九九、凌八号他们就趴到梧桐树上,采折果实,把梧桐果剥下来,装在衣兜里,用不到一尺长的竹筒当枪管,把梧桐果作子弹,抓一把梧桐果在嘴里,使劲一吹,就能把梧桐果吹打出十来米远。那个季节,小城里,一场“吹梧桐果”的打仗就上演了,街头巷口,到处都能见到“吹梧桐果”打仗玩耍的小朋友,这样的“吹梧桐果”打仗要持续好七、八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秋天来时,是梧桐树上果果成熟的季节,大院那梧桐树上挂满了金灿灿的果果,非常漂亮壮观。这个季节,大院里又热闹起来了,发小们爬到十多米高的树杆上,手拿一根竹杆去折梧桐树上的果果,小朋友们就在下面拾折下来的梧桐果果。在那个食品匮乏的年代,采折下来的梧桐树果果,用清水淘洗干净晾干,用文火在锅里翻炒,要炒好时,还要放些盐水继续翻炒,待梧桐果果炒香后就可食用了。香喷喷的梧桐果,是那个年代,大人小孩们都爱吃的东西,炒好后的梧桐果果,由大一点的哥哥、姐姐们来分配,你一包我一包,大家就把炒好的梧桐果分享完喽。</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四、 屏山古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川南金沙江畔,有一座古都马湖府,她就是现在的屏山县,因全境多山而得名。五六十年代,金沙江两岸还生长着茂密的森林,为了建设新中国,森工局在两岸砍伐木材多年,把木材从金沙江放木排到达下游重庆、武汉和上海等城市,支援国家经济建设。目前,屏山县境内老君山还保存有60000万多亩原始森林,资源丰富,这片原始森林中,桫椤、银杏、珙桐、红豆、桢楠,樟树等弥足珍贵,据清代修的《屏山县志记》载说,明成祖在北京修建皇宫,曾派大兵亲屏山采伐优质木材,用作太和殿栋梁。</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也曾是荔枝的故乡,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屏山金沙江,距县城三公里外的蔡家坪,就生长着一棵唐代荔枝。这颗古荔枝树,历千年风雨,至今仍年年开花结果。东门桥的水棬子树,要五、六人才能围抱,东观的巨树,千古长青,流传着许多神秘的童话故事。诸如:“肥皂树”、“豆豆树”、“摇钱树”、“灯笼树”、“桥树”明目繁多,紧挨着紧靠的“夫妻树”尤多奇情妙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屏山县凉水乡插花村,有一颗近千年的古银杏树,被生物界誉为“生物活化石”,当地人称它“夫妻树”,这棵树罕见的两棵树主杆下部合二为一,犹如一对恋人紧紧拥抱着。这颗这棵银杏树,胸围有六米多,要好几个人才能围抱上,此树在地约三米高处分开,枝叶遮天蔽日。其树汁浓如乳汁,形若玉浆,颗颗银杏像镶嵌在这对“夫妻”翠绿衣裙上的美丽珍珠。把她装点得娇艳多姿,神奇而富有诗意。这棵“桥树”,现在还生长在老屏山的共和村的宜屏公路上。</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怀旧,不是因为那个时代多么好,而是那个时代你年轻。那些逐渐远去的儿时故事,都深深的烙印在记忆里,偶尔想起,偶尔出现,尽是亲切和快乐。回味起童年的点点滴滴,却还有当年味道,童年的味道令人难忘。</span></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作者简介】杨宁,四川乐山市人,曾下乡当过知青、当过兵。热爱写作,有四百余篇文章先后刊载于《人民政协报》《中国质量报》《四川日报》《四川旅游报》《宜宾日报》《大洋文艺》《天府作家》《战友杂谈》等,其中有十余篇文章荣获省市好新闻奖。2019年【难忘的军旅】,荣获《天府影视》优秀作品奖。</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