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东婚俗——吵扒灰佬

光影随行

<p class="ql-block">要想媳妇娶进门,公公必须戴彩披红。这是衡东娶媳妇时公公的必修课。吵扒灰佬,是衡东婚礼上常见的一出滑稽剧。一顶官帽戴在扒灰佬(公公)头顶上,帽翅上是两个扒灰耙子的造型。脸上涂着由口红、锅灰、粉底调成的油彩,又像关公、又像曹操、又像包拯,又谁也不像。身穿大红官袍,脚蹬粉底皂靴,手握大板耙。先游街一圈预热,后推出彩纸彩布条装饰的土车,让扒灰佬(公公)推着,漂亮媳妇坐着,吱呀吱呀往前推。儿媳妇车上坐,老汉后面推,一美一丑,一老一少,滑稽可笑,引来宾客和路人哈哈大笑,热闹气氛一浪高过一浪。</p><p class="ql-block">扒灰佬是什么意思呢?《吴下谚联》解释其由来说:翁私其媳,俗称扒灰。鲜知其义。按昔有神庙,香火特盛,锡箔镪焚炉中,灰积日多,淘出其锡,市得厚利。庙邻知之,扒取其灰,盗淘其锡以为常。扒灰,偷锡也。锡、媳同音,以为隐语。</p><p class="ql-block">扒灰——偷锡——偷媳——与儿媳偷情。</p><p class="ql-block">衡东的吵扒灰佬,借用偷锡的谐音来表示偷媳,并把扒灰的动作夸张放大。</p><p class="ql-block">吵扒灰佬,少不了一种器物——耙子。以前农村人家烧灶,灶膛灰多了,要用“耙子”把灰扒出来,用簸箕接灰。吵“扒灰佬”,耙子是必备的工具。有木质的,有不锈钢的,有塑料的。木质的要用红漆刷过柄杆,不锈钢的、塑料的要用红绸缠绕柄杆。耙子的两头用红绸系住。</p><p class="ql-block">媳妇娘家不管远近,出嫁新娘不管车载还是步行,到了男家新房之前,是要停下来,让公公陪着游走一圈才能进新房的。公公涂脂抹粉打扮成扒灰佬,跟着媳妇的轿子行走在娶亲路上,媳妇的婆婆——扒灰佬的老婆,也跟在媳妇身边,背着一个“闹鸡耙”(一种用竹做的赶鸡的一种工具),不时赶赶扒灰佬。到新房门前,新娘不用新郎背,而是要扒灰佬背。这种吵扒灰佬,有点低俗,能接受的认为是一种表演,博得大家一乐;不懂民俗的,不接受的,弄得哭笑不得,甚至生出许多意见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