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州之冬7】府君山上话蓟州

偃城浪子(户外纪实摄影)

时间:2021.01.16.下午<br>地点:天津市蓟州区府君山公园<br>活动:自驾<br>摄影:偃城浪子 府君山,明代以前叫崆峒山,坐落于蓟州区城北1.5公里处,明、清对此山都有著述,并都有黄帝登此山问道广成子的记载。山中多洞,其中穿云洞、山顶洞、白大洞等较为有名。崆峒积雪,为古代渔阳八景之一。 华夏人文初祖轩辕黄帝问道的典故流传甚广《庄子·在宥》说:黄帝当上天子的第十九年,到崆峒山拜见广成子(广成子是道教的始祖),求治国修身之道.第一次,碰了壁,受到了广成子的讥讽.黄帝很惭愧,回去后,捐弃天下,筑起一间别室,闲居默想三个月之后,再去求见广成子,广成子接见了他。<br>  关于黄帝问道之所的崆峒山,究竟在什么地方?自古以来,众说纷纭。史学界一般以司马迁《史记》中的寥寥数语(西至于空桐,登鸡头)作为定论,认为甘肃平凉的崆峒山就是黄帝问道之所。<br>  其实,汉朝距黄帝时代已有三、四千年。司马迁为考证有关黄帝的神话传说,虽然西到甘肃、北过涿鹿、东到海滨,南渡江淮,踏寻了黄帝诸多足迹,写了《史记·五帝本纪》,但是,受当时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他没有到过燕山腹地,没有找到轩辕黄帝的"根"。当然,他不可能对全国地理进行全部踏查,因此也就不知道其他地方也有崆峒山。<br>  据我所知,全国各地有崆峒山八、九处之多.其中,甘肃3处,河南2处,四川、江西、宁夏、天津蓟县各1处。近年来,经过查阅大量史料和考察,认为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崆峒山,就是蓟州城北的府君山。 1996年,蓟州本着突出旅游功能、注重文化品位、挖掘历史内涵、展示山水园林、体现生态宜居的总体要求,开始动工兴建府君山公园,面积5000亩,设有管理用房、入口三处(其中山门牌楼一座)、功德亭、望湖亭各一座、电视转播和观光塔一座,园内设有比较完善的道路、停车场、开放式运动场、路灯、动物雕塑、地质景观石碑等设施,成为当地人民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场所。 在亲家的带领下,于2021年元月16日下午15点我们来到了蓟州北环的府君山脚下,停好车后我们徒步攀登府君山。不知不觉之中,我们走进了蓟州籍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于庆成的泥塑园,哈哈!还真不错。 于庆成泥塑作品:《妈吃啥咱买啥》。 于庆成泥塑作品:《亲家》。 正好与我的亲家一路同行,合影留念。 于庆成泥塑作品:《别逗了》 于庆成泥塑作品:《老乡亲》 与老乡亲合影。 再来一个,亲爱的。 于庆成泥塑作品:《爷俩》 找一找童年的感觉。 于庆成泥塑作品:《补课》 于庆成泥塑作品:《我最牛》。 于庆成泥塑作品:《赶上了改革开放》。 为改革开放点赞,有我们一份! 于庆成泥塑作品:《长江黄河》。丰乳肥臀的母亲,分别用垂到前面和甩到后面的两只乳房,给前后两个孩子哺乳的《长江黄河》。 于庆成泥塑作品:《见面发财》。 于庆成泥塑作品:《村童》。 我们似乎回到了童年,我在哪里? 童年,永远是美好的回忆。 德国国家设计银奖——于庆成美术馆。<div>  从古至今,一座城市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除了自然景观之外非建筑莫属。由张华建筑工作室为雕塑大师于庆成在天津蓟县打造的于庆成泥塑美术馆一直受到国内外建筑媒体的广泛关注。整栋建筑第一眼望去犹如一个未定型的泥巴与大地紧紧相连。<br></div><div> 张华平时一直都有着收藏奇石的爱好,这些经过大自然千万年雕琢过后的美石,对于他的建筑风格有着深刻的影响,为此他还专门提出了“流形”的建筑设计理念。他认为虽然“流形”是一个数学概念,但其实无论是数学、宗教、哲学都是可以在建筑空间中全部展现出来,而这次特别打造的于庆成泥塑美术馆就将他所想要表达的建筑理念完美呈现。<br></div><div> 于庆成美术馆设计构思用感性的词形容是“捏泥巴”,理性的词是流形。一个从头至尾充满运动变化的并有两个或多个不同表现形式端头的形体,该形体表现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不断流动变化的空间形体,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的过程,一个时空演变的过程。一个机体生长的过程,一个没有焦点的建筑,一个包含有从线性到非线性变化的几何构成,兼具拓扑与分形的特征。</div><div> 于庆成泥塑美术馆除了外形较为奇特之外,它的建筑主体因为由不同大小的曲线波浪构成,给人一种永远都在流动的视觉体验,并且巧妙的呼应了河流与山川的自然美景。</div><div> 如果去天津蓟县游玩,千万不要错过这个艺术美感极强的泥塑美术馆。<br></div> 于庆成,中国美协天津分会会员、中国民协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雕塑协会会员、副研究员,北京工艺美术协会理事、第九届、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div>  1945年出生于天津蓟州。坎坷辛酸的童年和青年时代使他与泥土结下了不解之缘。</div><div> 1977年开始走上创作生涯,组建蓟州第一支农民泥塑队伍。</div><div> 1983年进入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深造。坚持以文养文14年,为蓟州培养了一批艺术人才。</div><div> 1988年获文化部授予的"民间美术工作开拓者"称号。</div><div> 1990年起从事泥塑艺术创作研究,并探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道路。在北京、天津、青岛都举办过个展。参加过`97中国十大民间艺术家精品展和`97盼盼杯国际民间手工艺术周、`98民间艺术博览会。</div><div> 1994年天津蓟县盘山石趣园建立了泥塑创作室-庆成艺术馆。</div><div>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div> 于庆成先生致力于泥塑艺术创作,他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民间艺术特色,而又不缺乏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团泥巴经过于庆成先生一双手的塑造就变成了艺术品,他的作品基本保持了泥土的本色,造型质朴夸张、情态富于戏剧性的流露,表现了冀东农民朴实乐观的精神面貌,从而为他的泥塑作品涂上了一层浓郁的乡土气息,让人过目不忘。 设计师张华说:在我的眼里,美术馆就是一个雌雄同体的二刈(yì)子。左边是又黑又粗直不楞登的刺鼻荷尔蒙,右边是又白又细掐腰撅臀的粉眉。君不见我曾经设计的柳州奇石博物馆也是同一路数。女滳在前男呆押后。一高一矬粘粘乎乎在一起确也自成风景。 (图源自网络) 离开于庆成泥塑美术馆,我们开始沿石阶路上山。 很快我们就上了盘山公路。公路上禁止机动车进入,专为健身活动通道。 冬日阳光普照,天气万里无云,路边松柏郁郁葱葱,路上行人三三两两,很舒适和惬意。 公路盘旋上山,路上可以看到蓟州城区,纵横交错,高楼林立。 我们一路行走,一路欣赏蓟州城市风光,不由得让我对这座古老的城市肃然起敬。 蓟州区,天津市的最北端,位于天津市最北部,地处北京、天津、唐山、承德市之腹心。燕山高耸,雄关巍峨,在大山与平原的交汇之处,有着悠久历史的蓟州古城格外引人注目。她象一块古老的璞玉,镶嵌在山水之间。 蓟州古称无终、渔阳、蓟州,春秋时期称为无终子国,战国时称无终邑,秦代属右北平郡,唐朝设蓟州。新中国成立后,属河北省下辖县,1973年9月,划归天津市,相沿至今。 2016年6月,撤销蓟县,设立天津市蓟州区。 蓟州区是天津市唯一的半山区,也是天津市的“后花园”、天津市重要的水源地,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园林县城 、全国双拥模范城市 、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 、农业农村部“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 很早很早以前,这里是茫茫的大海。后来由于地壳的变动,海水退尽,高山隆起,天翻地覆,形成了距今18亿至8亿年的著名的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这部天然的“史书”记载着古老的信息,给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也暗应着蓟县古称无终的内涵。 斗转星移,日升月落。距今约10万年左右,这里山林茂密,雨水丰沛。体形巨大的古菱齿象踱着方步,和其它古老动物一样,在这里生息繁衍。而当今天,这些古象化石被陈列在天津自然博物馆时,古老的传说又变为真切的现实。<br> 时光飞逝,岁月如梭。当天津市区还是一片汪洋的时候,蓟北的山间谷地和州河两岸已开始形成原始的村落,我们的先民已在这里辛勤地耕耘了。在距今10至1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先民们以自己的聪明才智,亲手打制了各种砍砸器、刮削器等劳动工具,不断地与野兽搏斗,与大自然争夺生存的空间,他们在今天蓟县的山前坡地上留下了艰辛的足迹。 到了距今8000年左右,在州河南岸的山坡上,先民们运用打磨精制的石斧,过着刀耕火种的农耕和渔猎生活。可以想见,祖先们扛着猎获的野猪和麋鹿,燃起一堆堆篝火,一边吃着香喷喷的烤肉,一边唱着古老的歌谣,充满了勇敢和悲壮。接着,岁月的风雨湮灭了那堆堆篝火,灰冷却了,河改道了,这里成了天津市著名的青池遗址。 而后,到了距今5000年左右,人文初祖轩辕黄帝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印。今天城北的崆峒山,就是黄帝问道广成子的地方。唐朝大诗人陈子昂来到古渔阳感叹道:“北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应龙已不见,牧马空尘埃。尚思广成子,遗迹白云隈。”而在蓟县境内的围坊遗址、张家园遗址中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期的遗物,充分说明了黄帝部落曾在这一带生活过。 夏商周时期,蓟县这块土地上燃烧着人类文明的火焰。境内出土的铜簋、铜鼎等青铜礼器和兵器等,说明当时这里的经济、文化已相当发达,也是一个兵家必争的军事要地。<br>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这里为无终县,属右北平郡,并为郡治。汉朝无终仍沿旧制,且人口众多,农业发达,村庄密布,这就是今天蓟县城周边汉墓集中的原因。小毛庄汉墓、崔店子汉墓、别山汉墓等出土的精制文物,无不闪烁着汉时无终人的智慧。 值得一提的是,汉朝时佛教传入我国,蓟县的佛教渐渐兴起。建于渔山脚下的香林寺,几乎与洛阳的白马寺同时,是我国最早的寺庙之一。魏晋时期,盘山有了法兴寺。以后,历代均在盘山修建庙宇。唐建福善寺、李靖庵、千像寺、云罩寺,到清朝达到了鼎盛时期。盘山以外,城内的独乐寺、白塔寺等也如春笋涌出,历经千年,至今巍然。 蓟州区地势北高南低,呈阶梯分布。北缘最高点为九山顶,海拔1078.5米,南部最低处在马槽洼,海拔1.8米。南北高差1076.7米。北部群山连绵起伏,满目青翠;南部平原土地肥沃,盛产稻麦杂粮。千顷碧波翠屏湖点缀其间,蓟运河、州河、泃河纵横交错,水资源丰富。<br> 蓟州区有盘山风景、黄崖关长城,翠屏湖度假、城区古文物、中上元古界标准地层剖面和八仙山原始次生林自然保护区等六大旅游景区。其中,盘山被列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八仙山和中上远古界标准地层剖面分别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蓟州区内还有国家重点保护的千年古刹——独乐寺和白塔寺、鼓楼、文庙、公输子庙、关帝庙、城隍庙、天仙宫等文物古迹。<br> 蓟州区是天津市重要的水源地,地上水年平均径流量10.5亿立方米,地下水年可采量2.4亿立方米。有天津“大水缸”之称的于桥水库,有中、小河流17条,汇入蓟运河注入渤海。翠屏湖水域盛产鱼虾,元、鳜、鲤、鲫四大名鱼独具特色,州河金翅鲤鱼为清宫御膳佳品。 蓟州区植物资源达千余种,有国家三类保护植物核桃楸,有华北地区特有的模式植物东陵八仙花,还有丰富的药用植物。蓟州区果品资源丰富,北部山区盛产干鲜果品,盘山柿子以甘甜硕大闻名于世。长城一带板栗生产历史悠久,被外商誉为“东方明珠”。翠屏湖葡萄、下营安梨、孙各庄核桃、三间房红枣远近驰名。公乐亭稻米曾为清宫贡品,青甸洼水稻享誉京津地区。桑梓西瓜、马各庄大葱、王家浅萝卜久负盛名。<br> 蓟州民风刚直豪爽,具有反压迫、反剥削、反侵略的光荣传统。万历年间,蓟州人王森利用白莲教组织起义,反抗明王朝的腐朽统治。清末,境内义和团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抗日战争期间,这里是著名的冀东抗日大暴动发源地之一和著名的盘山抗日根据地所在地。<br> 1938年,蓟州抗日队伍在邦均镇率先打响了著名的冀东西部抗日武装大暴动的第一枪,全县有一万多人参加,沉重打击了日伪的反动统治。1940 年前后,共产党人李子光、包森领导的抗日武装创建了盘山抗日根据地,使这里成为冀东西部的抗日中心。为扼杀抗日力量,日军在蓟州推行“三光政策”,先后制造了上仓惨案、花峪惨案等数十起惨案,20390 名同胞被杀害,抓走华工 6332 人,将 200 个村庄划为无人区,烧毁村庄 157 个。<br> <div>  解放战争时期,平津战役指挥所就设在蓟州孟家楼村。北平和平解放谈判就在县城南八里庄举行。平津战役期间,蓟州人民踊跃参军参战,积极拥军支前,为平津战役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平津战役后,蓟州子弟兵随军南下,进军江南,直到解放战争胜利。<br></div> <div>  蓟州是历代帝王巡幸之地。五千多年前,轩辕黄帝曾来到城北的府君山(崆峒山)问道于广成子;据史可考的有,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辽太宗耶律德光、辽圣宗耶律隆绪、金世宗完颜雍、金章宗完颜璟、明宣宗朱瞻基等帝王都曾来蓟。 <br></div> 清代,康熙、乾隆、嘉庆等帝王曾来多次来蓟。康熙一生到盘山 9 次,与盘山盘谷寺僧人智朴互相唱和,交往甚密,留下了一代盛世帝王与普通僧人交往的佳话。 乾隆一生喜好游历,迷恋山水,除了下江南、上热河外,游览次数最多、留下遗迹和诗句最多的当属蓟州盘山。在其作亲王时,乾隆被盘山美丽的自然景观、众多的名胜古迹所吸引,在位 60 年中巡幸盘山 32 次,留下了 5 处行宫、20 多处别院、吟咏盘山的诗 1700 多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慨叹。在游历盘山时,乾隆为天成寺、万松寺、上方寺等寺庙题写了许多匾额,同时开创了盘山题诗、题文摩崖石刻的先例,在盘山静寄山庄、天成寺、万松寺、西甘涧等处摩崖石刻达 131 处。 顺治皇帝在位时,在黄花山下为他的爱子和硕荣亲王、爱妃悼妃相度了兆域(墓地),此后,黄花山下先后埋葬了顺治皇帝的皇四子和硕荣亲王、皇二子裕宪亲王、皇七子纯靖亲王,康熙的长子直郡王、皇二子理密亲王、皇十四子恂勤郡王,在朱华山下埋葬了乾隆皇帝的端慧太子,在钟灵山下埋葬了康熙皇帝的皇五子恒温亲王和在九龙山下埋葬了恒温亲王的儿子恒恪亲王、孙子恒敬郡王。<br>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蓟州造就了许多杰出的历史名人。有东汉末年曾为曹操统一北方立下汗马功劳的田畴,有五代时期的窦禹钧。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北宋第一个宰相赵普,有与赵孟頫齐名的书法家鲜于枢。明代,戚继光坐镇蓟州,为蓟辽总兵。 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了李子光、王崇石等许多抗日英雄。建国后,有曾任贵州省委书记的马力、江西省副省长孙刚等领导干部,有曾任兰州军区司令员的卜占亚、王文等将军,有受过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人接见的空军英模刘秀珍,有著名作家浩然、中国曲剧创始人魏喜奎,有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于庆成以及著名画家张仁芝、闫振铎等。 许多历史文化名人都在这里留下过足迹和不少佳话,韩愈写道: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杜甫写道:渔阳豪侠地,击鼓吹笙竽;陶渊明写道:闻有田子泰,节义为士雄,斯人久已死,乡里习其风;《三字经》写道: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戚继光登盘山绝顶写道: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如此等等,不胜枚举! 不知不觉之中,我们转到了府君山的后山,山下就是上次我们去过的西井峪民俗摄影村,居高临下,一排排别致的石头房格外清秀和美丽。 西井峪村的东部,是我们上次没有走到的地方,石头房密密麻麻,错落有致,依河而居,悠然自得。 山村的尽头,就是我们上次前往鹰嘴崖的登山之路,前方横卧的山梁,就是我们走过的鹰嘴崖所在的山梁。站在此处远望,又是一番别样的风景。 镜头拉近,再看看我们上次的登山之路。 还有那令人难以忘怀的鹰嘴崖,远远望去,还有不少游客在鹰嘴崖上游玩、拍照,不时的还传来清晰的吵闹声和口哨声。 西井峪村全景。 再看看于桥水库和蓟州城。 公路在此绕过府君山,直通西井峪村。我们在此离开公路,走登山小道上山。 顺着林间的登山小道,可以直通府君山的山顶。 沿途还设有几个休息的亭台,可以随时歇歇脚。 很快我们就到达了府君山的山顶。山顶上,老庙的基址上已经硬化,估计准备修建的新的庙宇道观。府君山道观毁于60年代文革期间,但从其地基上看仍能想见当年的恢宏气势。据老人讲:大殿曾供有鸿钧玄玄上帝、太上老君、元始天尊塑像,偏殿有广成子、轩辕黄帝塑像;山门处有金童爷爷、金童奶奶塑像(其在当地传有许多精彩故事)。 府君山海拔763米,是世界闻名的中、上元古界自然保护区的起点。山上多洞,其中穿云洞、山顶洞、白大洞等较为有名。图为矗立在山顶的蓟州电视信号塔。 山脚下建有蓟州地质博物馆,是蓟县古渔阳十大建筑之一。建筑整体高低起伏,完美地融入特定的地质环境。造型风格具有强烈的个性创意,体现出鲜明的时代感,达到现代建筑与远古地质环境的高度和谐与统一。 府君山目前已建成了蓟县地区最大的免费健身休闲公园,渔阳古城的老百姓多聚于此放松休闲。夕阳下的蓟州城,有点逆光,拍出了迷迷糊糊。 镜头拉近一些,可以看到城中的高高低低的建筑,也可以寻找到白塔寺的白塔。 夕阳中,蓟州城的东侧正好顺光,于桥水库群山环抱,东城楼阁回照出片片点点的白光,很有点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感觉。 在府君山顶小坐,我们开始从正面小道下山,羊肠小道走起来很舒服。 沿途,还有几个休闲的亭子。 其中不远的小山头上一个碑亭很漂亮,我们上去看看。 回头看看,亲家还在崎岖的山路上攀登。经典的府君山乱石,不规则的分布在山路的两旁,很像护驾的士兵卫队。 碑亭之中,矗立了1996年10月的一块《修建府君山公园碑记》。此后,2001年12月国土资源部批准建立“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2003年11月8日正式揭碑开园。2003年11月府君山公园划为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景区——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是我国惟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质历史的国家地质公园。 碑亭之上,一条崎岖陡峭的小路,直通蓟州城区的北环。 与其说是下山小路,还不如说是山洪下泄的河沟,乱石斑驳,野趣横生,我很喜欢。 对于户外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山间小道走起来更有味道。回头给爱人照个相,很棒。 她穿的鞋不行,有几个地方还需要小心翼翼。 坐在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质遗留下来的石层上,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穿过我们走过的盘山公路,继续沿小道向下,不远,就到了府君山南麓山脚下的蓟县地质博物馆。 蓟县地质博物馆的设计造型很独特,将层的地质、叠的历史、层叠的岩石、层层叠叠的建筑作为贯穿始终的设计主线,采用在自然界数亿年演化而成的奇石形象来塑造建筑的形体和空间,采用螺旋上升式的平面布局,仿佛在地壳运动中不断层叠堆积的地层。不规则出挑的曲线屋檐以及未经人工雕琢的层层叠砌的毛石,宛如经过亿万年沉淀后形成的层层叠叠的岩层。<div>  建筑立面上层层叠叠的飞檐采用土黄色人造石材浇注而成,来源于自然的细部充分展现了建筑的主题与独特创意,重叠弯曲之中美不胜收。<br></div><div> 在蓟县的深山中,曾有不知凡几的山民祖祖辈辈世居于取材盖成石屋,历经风雨沧桑,如今却已是人去屋空,一片石墟隐没于荒草暮鸦之中。蓟县地质博物馆的墙面用这些废弃的石块重新砌筑,所有石块原样保留,毛石毛砌,展现出饱经风霜巨变后的独特美感,同时表明了对于保护生态环境更有一份不必言说的责任感。<br></div><div> 博物馆建筑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内设地质展馆和历史展馆,是国内同类展馆中规模最大的一个。我们看了一下,博物馆今天没有开发,我们也无法进去一观,遗憾!<br></div> 走下博物馆的石阶,螺旋式缓缓而下,也十分独特和美观,别具匠心,如诗神韵。 石阶的一边有一块很大的奇石,令我兴奋异常。<div>  虾米石,又称墨虾石、丹青石,产于天津蓟州北部山区,因石体上有“色如墨、形如虾”的黑亮如玉般的物质而得名。属中上元古界奇石之一,距今8-18亿年,记录了元古宙天体、生物、地理的演变过程,被古今中外的地质学家们誉为“大地史书”。一般呈灰白色,上有墨色纹理。虾米石是这地质宝库中日精月华的产物,有很高的观赏、科研和收藏价值。<br>  2004年被有识之士发掘正式进入观赏石界,虽不及黄龙玉那般火爆,但在华北地区乃至全国范围内也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与叠层石、金海石并称为“京东三大名石”。<br></div> 虾米石地质断代为13亿年,它不是河谷的中的水冲石,而是在特定的矿脉和断层线上才能寻觅到的珍贵石种。<br>  它在山体内独立成块,形态各异,小如鸽卵,大的则可以达到十几吨重。并且截至目前为止,世界范围内只有蓟县出产这种石头,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br> 它的成因至今在地质科学上也有争议:有人认为它是古生物、海藻的沉积演变;有理论则认为它是泥浆碳化镶嵌而成;还有专家称其是火山喷发运动的结果。我们暂且不从科学角度去研究它,作为观赏石,它给人带来的坚毅的美感和幽然的气息,已经足够我们陶醉的了。它虽没有大化石的珠光宝气,也没有太湖石的通灵隽秀,但在我看来,它却有着北方汉子般的博大胸怀,奔放中隐约着温情。 在石阶的最下边,也有一块很大的奇石,油光滑腻,十分漂亮。可惜我对奇石知之甚少,无法叫上他的名字了。 遇到了就是缘分,看到了就是福分,哈哈!照相留念。 看到本文的朋友们,谁知道这块石头的姓氏名号,请告诉我,先谢谢咯! 博物馆的设计师是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的总建筑师张华。蓟州地址博物馆曾获得:2009年教育部优秀建筑设计一等奖;2009年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建筑工程二等奖;第四届中国威海国际建筑设计大奖赛优秀奖;中国建筑设计奖银奖。 蓟州地质博物馆2008年9月16日正式对外开放,展出内容以地球科学、中上元古界地层剖面、矿产资源为主。目前免费,欢迎大家有机会去看看。 走出蓟县地质博物馆,已经是下午17:00了,夕阳西下,留下一片落日余晖。 我们走下蓟县地质博物馆,也就游完了府君山公园,前方不远,就是蓟州的城区北环。 北环路旁,还有一个府君山广场,是当地居民休闲娱乐的活动场地。我们的车就停在广场旁边,上车返回。 最后,我用一首小诗作结吧——<div><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一座府君山,千年蓟州史 ,</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千秋桑梓地,沃土传神奇。</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上元古界石,庆成塑成泥,<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黄帝曾问道,燕山无终子。</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白塔与独乐,渔阳古城里,</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长城黄崖关,继光戍边急。</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津门后花园,翠屏湖水溢,</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古来咽喉地,今朝正雄起。</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偃城浪子2021.01.20随笔</font></b></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