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旋的美篇——三河市医院抗击新冠病毒肺炎疫情

凯旋

<h3>抗疫记事——感谢,加油<br> 三河市医院 朱文凯</h3> <p class="ql-block">  在最黑暗的夜晚,仍有一处处灯光照亮人们,那是医生护士在社区加班采集核酸;在最寒冷的冬天,总有一团团火焰温暖人们,那是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在社区协助工作。2020年的1月到今年的1月,整整一年的时间,从新冠病毒肆虐湖北武汉开始,到新疆、黑龙江、北京、山东青岛、辽宁大连,再到我们的家乡河北,我们喊了太多的“加油”,而这一次,我要说的是更多的“感谢”......</p> <h3>(第七中学的教师志愿者提前到达社区工作)</h3> <h3>(组长梁静主任帮助组员做好防护)</h3> <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11日晚上八点半,三河市医院紧急召开中层领导会议,我作为科室主任提前赶到会议室。由于河北省石家庄、邢台、廊坊三地的疫情严峻,次日三河市将启动全民核酸检测,我院需要派出200名医护人员。我所在的心电图室共6人,大家都踊跃报名,最后医院决定由陆海燕、郭媛媛参加。我迅速调整了排班,没有参加采集核酸的人员都放弃休息甚至带病来上班。那是一个不眠之夜,千言万语我只能说“感谢”。真的很感谢科室的姐妹们,在疫情面前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积极参加到抗疫的各项工作当中。也特别感谢徐玉香总护士长,不辞辛劳反复为我们培训,让全院医护人员准确掌握咽拭子采集核酸的方法。</p> <h3>(2021年1月12日,三河市医院陆海燕,郭媛媛在紫竹湾小区参加第一次核酸采集)</h3> <p class="ql-block">  两天后,第一次任务圆满完成。大家还没来得及休息,1月15日,三河市132万人第二次核酸检测开始。下午一点,我和本科室的陈继华准时到医院集合。我们被分在第二十组,主管领导是赵立军副院长,组长是肿瘤科的梁静副主任,带队的是肿瘤科的于立慧护士长。下午一点半,我们到达紫竹湾一期小区,穿上隔离衣,戴好防护物品后就开始了紧张有序的工作。非常感谢物业的工作人员,提前搭建了采集核酸的帐篷,办公、照明、取暖等设备一应俱全。志愿者服务队是第七中学关校长带领的多名教师,他们穿着红马甲,有条不紊的登记人名,分组带领居民进出帐篷接受核酸采集。有了他们的协助,我们的工作才进行的格外顺利。感谢志愿者的同时,也同样感谢居民,上千人站在冷风中按顺序排队,耐心等待,配合我们的采集工作。六个小时后,我们六名医生护士共采集核酸一千八百多人次,超额完成任务。我们撤离的时候,物业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还在做统计,收拾东西;组长和院领导也要回医院汇报工作,准备第二天的物品。我回到家中已是晚上九点多,寒冷、疲惫、汗水侵袭着身体,但是我仍感到无比的自豪,希望继续战斗在抗疫一线。</p> <h3>(2021年1月15日,三河市医院朱文凯在紫竹湾小区采集核酸)</h3> <h3>(2021年1月15日夜战,三河市医院采集核酸第20组于立慧,李歆华,陈继华)</h3> <p class="ql-block">  今天下午,三河市第二次核酸检测已经完成。我不想说什么白衣天使,负重前行,只是觉得作为一名医生,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值得我们去做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面前,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奉献自己的爱心,以“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为宗旨的我们更应该贡献自己的力量。</p> <h3>(2021年1月16日三河市医院采集核酸第20组提前完成任务)</h3> <p class="ql-block">  在这个寒冷的冬夜,因为有那么多人的无私奉献,让我感到温暖,看到光明。感谢所有人的付出!感谢所有人的努力!众志成城,抗疫必胜!三河,加油!河北,加油!中国,加油!</p> <h3>(三河市医院采集核酸第20组医护和七中教师志愿者合影留念)</h3> <p class="ql-block"> 朱文凯写于2021年1月16日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