侗布与盛装:千锤百炼终成衣

布依媳妇侗家女

侗布原材料从哪儿来? <p class="ql-block">侗族服饰从一个从无到有,从简到华的漫长过程。它的材料演变可分为三大阶段:一是纯自然阶段。即将草、树叶、树皮、羽毛等披在身上作为挡风遮雨御寒之用。二是卉衣阶段:即用草类编织草衣。三是絺衣阶段: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尤其是种棉业的发展,棉织品极大的丰富了侗族服饰的原材料。</p><p class="ql-block">传统的侗家喜欢种棉花,这在我年幼时是有印象的。“谷雨”之后,母亲和寨里许多村妇一样,把棉花种子种入去往三龙侗寨的“喇多”(侗语音译)地里。待到暑末,棉开花,父亲就会派我去邀寨里的小伙伴(我的发小)早上趁太阳还没出来,不是很热的时候,一起组队走5、6里路的样子去采摘棉花,因为摘棉花是手上轻松活儿,所以父亲只用准备好我在路上要吃的食物(苹果、糯米饭、腌鱼……中秋后有月饼)指派我去进行劳动锻炼(开学后每周末去一次)。这样的劳动却让我和发小很是开心,乐此不疲。</p><p class="ql-block">待棉花背回家之后,母亲就开始进行晒棉,遇到秋季雨多的时候,母亲会想办法将棉花放入侗家专用的烘干用具“竹烘篓”内,然后烧一小盆侗家人自己烧制的炭火(注意:火不宜烧大,有温度即可),最后把放着棉花的烘篓盖在火盆上进行对棉花的烘干。</p><p class="ql-block">晒好、烘干的棉花一般有几种用途,产量多的时候可以分出一部分去集市上卖;碰上姐姐和我出嫁时,妈妈用自己种出来的棉花为我们请师傅打成棉被拿去打被子置办嫁妆;还有剩余的棉花可以和奶奶一起合力做成侗布,未染色的便是我们侗家办丧事时,死者子孙披麻戴孝时需要用的大量白布;经过染色做成亮布的侗布便是制作侗族服饰的不二选择。</p> 侗布的历史意义 <p class="ql-block">我们传统的侗族妇女,平日里的穿着一般是一身简单青色或黑色或紫青色斜襟侗家便衣(男子则是正开襟),身处山野之中,这种服装的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舒适。而在一些盛大的场合上,他们则可能穿上一身呈现金属光泽的衣服,其色泽、工艺一点不亚于刺绣和织锦,很是好看。侗族人平日里所穿的紫青色服装,由侗族地区极为流行的一种衣料——侗布所制,这是一种十分特殊、工序复杂并且传承久远的民族工艺。他们节日里所穿的亮闪闪的衣服布料则是更加神秘的布料——亮布。它是一种在侗布的基础上经过表面特殊处理而成的布料,是侗族印纺染织物中的上乘之作,备受侗族人民喜爱。</p><p class="ql-block">侗族的文化、事物在古代的起源均以民歌和传说故事为载体,通过口头文学传承下来,纺织品亦是如此,世代相传,传唱千古。侗族人认为是其繁衍人类的始祖发明了侗布,它是伴随着侗族的诞生而逐步发展起来的民族手工纺织品。作为侗族地区最具特色的一种传统布料,侗布是侗族民族服饰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甚至可以说是支柱。侗布不仅有着良好的蔽体御寒的使用性能,其用途还非常广泛,从内衣到外衣,从头帕到绑腿,从工艺品到祭祀用品,各种用途应有尽有,同时还融进了本民族的文化气息和审美理念,以及一个民族的历史。</p> 侗布初制过程 <p class="ql-block">“亮布”是一种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且保暖、防水、透气、抗菌的神秘面料。即使少女身上的银饰、绣片五彩炫目,依然压不住它的魅惑。那是一种黑色中透着金属般神秘冷艳之光的面料,有点儿挺括,但自然成形。在揭开亮布的神秘面纱前,首先需要了解它的基础——侗布是怎么制成的。侗布虽然种类繁多,但其主要的制作工艺大同小异。在织造工艺上,摘棉、弹棉、纺线、织布等环节均为手工操作,织成的土布有平纹布、蜂窝布、鱼骨头纹布、花椒布、斜纹布等,制作较简单省时也最常见的为平纹布和斜纹布。<span style="font-size: 18px;">那么说到这里,我来详细介绍一下常用的平纹白布的制作工艺:</span></p><p class="ql-block">第一步,首先把优质的棉花,用除棉花籽机(手工的又称压花机)除去棉花籽。找一小块光滑的模板和筷子大小的木条,把棉花一团团均匀平放在木板上,用手压制木条来回揉搓,使棉花均匀缠绕在木条上,接着从棉花卷中拿出木条,就形成一根如手指大小的棉花条。</p><p class="ql-block">第二步,大量的棉花都做成易拿上手的条状后,我们开始用侗家传统的纺纱机(又称织线机、纺车、纺线机)来进行纺线了。首先我们用手把棉花条拉出一条棉花丝,缠绕在一根小竹棒上,放在织线机偏低的一端的线轴上,然后左手拿着棉花条,右手拿着织线机的手柄,转动机子,带动竹棒旋转,把棉花丝拉成一条棉花线,一圈圈缠绕在灵活的线轴上,一团团的棉花线就是这样织出来的。在我固有的童年记忆里,晚上时有挑着煤油灯干这活儿的是奶奶或叔公家里的幺奶奶。</p><p class="ql-block">第三步,在织好的线之后,还有一道非常需要耐心的工序,就是把这线根据自己所需粗细来决定用几股拉成一股,然后利用膝盖或工具(我们侗家现成的工具一般是:四脚朝天放的自制木质长凳)绕成一捆捆线圈。</p><p class="ql-block">第四步,把从山上挖来的粘薯洗净,捣碎,加水变成黏黏的水。把准备好的线圈放进粘水里充分浸泡浆洗(其目的是让粘薯汁液能够被棉线充分吸收),然后取出,晒干。</p><p class="ql-block">再把晒干的线啦长,一根根连起来,用织布机缠绕许久,方才可以开始用织布机进行织布了。经过不断的织上一段时间,最原始的白布就出来了。</p> <p class="ql-block">纺纱</p> <p class="ql-block">浆洗晒纱</p> <p class="ql-block">织布</p> <p class="ql-block">木梭</p> 侗布自染四大工序 <p class="ql-block">侗族妇女擅长纺纱、织布。建国前侗族家家户户都有木制纺纱机和织布机。侗族的衣料多为自织自染的“侗布”,有粗纱、细纱之分。侗布结实耐用,染色青蓝鲜艳。其印染工序繁多,一是用蓝靛(采用自种的蓼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的染料)染三、四道(每道染后清洗晒干),方变蓝色;二是将蓝色布再用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捣烂挤汁染成青色;三是又用蓝靛继续加染多次,使布景出青而带红的颜色;四是用牛皮赘胶又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挣不退色。青年妇女喜欢穿既柔软又为青底带红的布衣,还有用薯根块作料蒸布匹二小时许即成。 侗毯、侗帕、花带 侗毯、侗帕在木制织布机上用竹片针挑引梭手织而成,工艺十分复杂。有飞禽走兽,昆虫及各种花草图案,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朴素美观大方。花带不用机织,其经纬线编配后,一端套在腰带上,一端勾住脚拇指,手持竹片挑织而成。除自家用外,过去侗家姑娘多以花带作定情信物。</p> 千锤百炼的亮布 <p class="ql-block">在“肇兴”比较原始的侗寨,我们可以看到侗族妇女做“亮布”、做“侗衣”的全过程。染布时,要在染缸里加入靛蓝(采用山上釆的靛蓝草叶加石灰泡制而成),每次浸染后清洗晒干,如此重复三到四次,布变成深蓝色;然后再将柿子皮、猴粟皮、朱砂根块等原料捣烂挤汁,用这种汁液把布染成青色;最后再用靛蓝继续加染多次,使布透出青而带红的颜色。侗布有紫、黑和青紫等多种色调,而控制颜色深浅的诀窍就是浸染的次数。</p><p class="ql-block">将染好的布晾干后叠在一起,在布上涂抹鸡蛋清,并用木槌反复捶打。这个捶打的过程会持续一至两个月,直至侗布变得闪闪发亮,最后用牛皮熬胶浆染一遍,使布质硬挺不退色。不同的人家,其制作手艺和捶打时间不一样,侗布的亮度也有区别。表面越亮的侗布就越是珍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土布脱蜡,晒干,蓝靛着色,将这些步骤一再反复之后布料终于被染成需要的颜色,而后捶布,蒸布,上树水,上鸡蛋清,又再次将这些步骤不断重复,亮布经过千锤百炼,得以脱颖而出。做出来的亮布质地细腻,青里带翠,光泽可人,却又凝重素雅,含蓄不张扬。</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一般从3月种棉、8月收获棉花,再到纺纱、织布、直至侗布制作完成,已近11月。接下来还要缝制成衣。妇女们会按照侗族服装的传统式样为家人裁剪新的侗衣。与较为简单的对襟上衣男装比起来,侗族女装就复杂许多。因为不光需要裁减服装样式,还得在衣服各个部位绣上复杂的刺绣和银饰。刺绣的过程又要花上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才能完工。</p><p class="ql-block">当刺绣和银饰最终完成,至此,一件历经了种棉、纺纱、织布、刺绣的完美侗族女装上衣才算化蛹成蝶。因为这些服饰和布料经过侗族妇女们历时近两年六百多天的制作和成千上万次的捶打,不论是整个过程还是最终的作品,都是一个民族历经千年的精华凝聚和完美展现。</p><p class="ql-block">由于侗衣制作太过复杂,现在的侗家的姑娘们很少自己做衣服穿了,很多女孩已经不会这门手艺。年轻人平时喜欢穿买的衣服,人们下田劳动时也不会穿自己本民族服饰,只有在过节或重大活动时才把闪闪发亮的侗衣穿在身上。这样的习惯也有珍惜侗衣的意味,因为买来的衣服就算破了也可以再买到,而精致的侗衣则备显娇贵。家中的长辈往往做侗衣给小辈,作为贵重的礼物世代相传。</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染缸</p> <p class="ql-block">染布</p> <p class="ql-block">洗布</p> <p class="ql-block">晒布</p> <p class="ql-block">锤布</p> <p class="ql-block">染布</p> <p class="ql-block">洗布</p> <p class="ql-block">晒布</p> <p class="ql-block">锤布</p> <p class="ql-block">晒布</p> <p class="ql-block">锤布</p> <p class="ql-block">成品</p> 盛装的制作工艺 <p class="ql-block">侗族服装工艺制作:侗族服装制作一般都是用传下来的纸样操作,根据实际穿着者的身高、体型进行修改。男子服饰分上装、裤子,有必要的话会有马甲,装饰相对较少,版型结构要求不高。女子服饰则有肚兜、上衣、裤子、裙子、围裙,据装饰图案和表达效果的要求不同,有服装制成进行装饰的部分,也有直接在面料上完成装饰设计再进行服装制作的部分。这些装饰多是在领口、袖口、下摆、脚口等处做局部装饰。除了侗族亮布本身的特别,侗装中的百褶裙和刺绣装饰尤为突出。</p><p class="ql-block">侗装中的百褶裙:裙子为女性专属,形式多样,装饰手法丰富,烘托凸显女性的柔媚。侗族百褶裙是侗族服饰中吸睛之处之一,侗族人尊萨为神,伞是萨的随身宝物,故形似伞的百褶裙在侗族服饰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也是女子陪嫁中必不可少的物品。侗族百褶裙的下围多采用窄边的刺绣进行装饰,现代也有采用采购的窄花边进行装饰。百褶裙制作需要借助胶管完成。将事先制作好的侗布用指甲在胶管上折出0.6-0.8cm的细褶,用绳子紧紧捆扎放入水中浸泡5-6天,之后取出晾干,反复如此三次之后就能得到裙子片块雏形,然后再根据需要进行缝制、刺绣装饰。</p><p class="ql-block">侗族百褶裙在膝盖以上6-10em左右,既不会显得腿太短,裙摆的动荡也能拉长实现,弥补小腿粗壮的即视感,也符合裙子与膝盖之间长度的审美法则。现代侗族服装装饰用的花边、流苏等已实现了机器制作,而很多诸如的盘扣、铃铛、亮片等的装饰只能以手工的方式实现,就演变成了半手工半机器化生产的模式。因为民俗文化情结和生产状况,在湖南通道、黔东南苗侗自治州、肇兴等地仍有纯手工作坊存在。</p><p class="ql-block">侗装上的刺绣:生活环境的特殊造就了侗族人不同的自然领悟和审美趣味,心灵手巧的侗族妇女将大自然的花、鸟、草中素材通过刺绣的手法表达出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侗族服饰上,侗族服装的衣襟.衣袖、衣边,围裙、头帕,帽子、鞋子、背带以及挎包等无不有精美的刺绣做装饰,采用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者对称等装饰艺术,独具韵味。主要种类有平绣、缠绣辫绣、贴布绣等。</p><p class="ql-block">平绣不但是侗族,也是苗族和其它民族刺绣中应最普遍的针法,一般只要在绸缎或绣布上绣上自己喜爱的图案,不需要描绘或数纱等繁杂的工序。平绣具有色彩鲜艳,形象生动,形式活泼的视觉效果。</p><p class="ql-block">缠绣是侗族与苗、水、等几个少合的具体体现,主要在侗族地区居多。缠绣是把线在轴线上缠绕,然后按想象或描绘好的图案进行刺绣,具有强烈的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效果。</p><p class="ql-block">辫绣是先取几根丝线编成辫子,把剪好的图案贴在绣布.上,将编好的丝辫子按图案由外而内平整铺就,另取一-丝 线将它钉牢成图。辫绣表面针向规则,图案朴实。</p><p class="ql-block">贴布绣是将选好的各种颜色的原材料剪成需要的图案贴在布上,再从图案周围用丝线钉在绣布上。贴布绣具有醒目、粗矿的效果,使主题更为鲜明,是黔东南少数民族都喜欢的刺绣手法。</p><p class="ql-block">侗族服饰及其工艺是侗族民族审美艺术和精湛技艺的重要表现,是侗族历史文化变迁和发展的载体,具有深刻的社会性和种族印记。弘扬发展侗族服饰文化,要创新,打破单一的应用方式,结合现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进行拓展应用,迎合当代人审美需求,将民族服饰文化合理的应用于现代设计之中,焕发更持久的生命力,让侗族服饰文化元素继续流传下来。</p> <p class="ql-block">侗族日常装</p> <p class="ql-block">童装</p> <p class="ql-block">盛装</p> <p class="ql-block">盛装</p> <p class="ql-block">侗族绣娘们</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