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b></h3> <h3><b> 石屏千仞立,古寺半空悬</b></h3> 16日早餐后告别五台山,驱车180公里赴大同市浑源县,游览北岳恒山第一奇观-悬空寺。悬空寺位于浑源县恒山金龙峡西侧翠屏峰峭壁间,是世界十大奇险建筑之一。车到景点停车场,远远就看见寺院似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屏,镶嵌在半崖之上,壁立千仞,如刀切斧削,的确令人称奇。悬空寺以“奇、悬、巧”三大特点著称。奇在设计、选址,整座阁褛建筑在离地50多米的峭壁内凹之处,以崖为檐,因而上无雨水冲涮之患,下无洪涝浸漫之灾;悬在所处位置,全部建筑均立于危岩之上,附着于峭壁之边,上无攀援,下临深渊;巧在型制,殿阁环廊因地制宜,高低错落顺势而为。 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当年李白至此题写“壮观”二字,勒石以铭。<div> <div><br data-filtered="filtered"></div></div> <h5><b> </b></h5> <h5> <b> 李白题壮观二字 </b> </h5> <h5> <b>岁月静好</b></h5> <h5><b> </b> </h5> <h5><b> </b></h5> 悬空寺 原名玄空阁,“玄"取于道机,"空"源于佛理。“玄”是道家思想核心,要旨在立言玄妙,行事雅远。老子《道德经》说"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故道教又称"玄门“。"空"是佛教思想要义,空即无,万物缘于心造。《般若心经》说"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为空义。可能因该寺释、道、儒共祀,故集释道两家之要义,取名玄空阁。玄、悬同音,抽像的“玄空”后来就变成了写实的“悬空“了。<br> <h5><b> 青山依旧在 哥们夕阳红</b></h5> <h5></h5><h5> <b> </b></h5> <h5></h5><h5><b> </b> <b> </b></h5> 悬空寺建于北魏,天师道长寇谦之仙逝前留下遗训,要建一座道观,以“上延霄客,下绝嚣浮”。上可结交神仙,下要杜绝尘世宣嚣,居于高处才能延至霄客,处于绝境才能免却嚣浮,这确是一道难题。弟子精心选址,才找到这样一个绝妙之处。又经多方筹资,精心设计,终于在北魏太和十五年(公元491年),建成了这样一座空中楼阁。共有独立的阁楼六座,殿宇40间,总长约32米。阁楼之间以环廊或栈道相连,整体为一个木质框架结构。 <h5><b> 公输天巧</b><b style="color: inherit;"> 凿壁造阁 </b></h5> <h5><b> 飞檐翘角,白云悠悠</b></h5> <h5> <b>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b></h5> 从下往上望,六座阁楼似悬挂在刀切斧削的峭壁之上,极具特色,俚语有“悬空寺,半天高,三根马尾空中吊”一说。仔细观察可看出,阁楼所依附的岩壁向内凹陷了一些,这样山崖就像屋檐一样,可减少风雨侵蚀,这也可能是阁楼历经1500多年而犹存的原因之一。寺内空间有限,不少地方行道狭窄,仅容一人通行。从高处往下看,如临深渊。有恐高症的高维刚几经犹豫,最终还是忍受不住美景的诱惑,与大家一起登上了楼顶。因庙堂容量小,游客实行定时限量放行。殿堂之内可供观赏的文物有限,游览需时不多。现存悬空寺曾经明清两代修缮,入选《时代周刊》世界岌岌可危十大建筑。国内其他地方也有类似的建筑,但以山西悬空寺最为有名。 令人费解的是,悬空寺本是道家所建,但其殿阁既有道家的纯阳宫、太乙殿,又有佛门的释迦殿、五佛殿,甚至还有儒释道三教教主孔子、释迦牟尼、老子同堂共祀的三教殿。(将儒家称为儒教多有不妥,姑妄从之)。为何如此设计,设计者的想法可能是:天地玄黄,宇宙洪荒之时;浑元如一,清浊同流之际;本无此佛彼道,三教九流。三教共祀,既彰显大度,又可免却日后为阁楼的归属而产生的纷争,可能不失为明智之举。不过这纯属本人妄加揣度,看官姑妄听之。三教共祀在中国的庙、观中不是唯一的也是罕见的。 <h5><b> 当年徐霞客至此,称悬空寺为“天下奇观”</b></h5> 悬挂于崖壁的悬空寺是拍照的极佳背景,下得寺来大家纷纷以各种组合为题材拍照。因下午还要去云岗石窟,拍照完后随即登车出发。回首向来处,“山川缭绕仓冥外,殿宇参差碧落中”。 <h5><b> </b></h5> <h5><b> </b></h5> <h5> <b> </b></h5> <h5><b> </b></h5> <h5><b> </b></h5> <h5><b> </b></h5> <h5><b> </b></h5> <h5><b> </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