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我是汉族,当兵的时候就这么登记的,奶奶、母亲都是满族,我不知道自己有几成满族血统,按照满人的说法,他们的小脚趾的指甲是分半的,我的也是。</p><p class="ql-block"> 孩子的妈妈是满族,孩子出生时,随母亲登记了满族。</p><p class="ql-block"> 家里这么多的满族人,自己却没有觉得满族和汉族人有什么区别。</p><p class="ql-block"> 姑娘在法国外事部门工作,不知什么原因,法国驻中国大使罗梁对满族文化有兴趣,指派法国驻沈阳总领事馆总领事、文化领事、驻哈尔滨办事处负责人一行三人到访黑龙江大学,了解满语在中国的现状。</p><p class="ql-block"> 说来还真有点意思,中国自己都不当回事了,一个外国人还这么上心。</p> <p class="ql-block"> 有一天和姑娘聊天,我问为什么是到黑大呢,她说黑大有满语专业,其他学校,诸如中央民族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东北大学等学校,只有满语研究方向,没有满语专业。</p><p class="ql-block"> 其实,从古到今,世界上研究满文的国家并不少,特别是法国,从路易十四(康熙)年间,就用满语满文与大清帝国交流,早在十八世纪,法国人古伯察用13年的时间走遍了大半个中国,从黑龙江畔到青藏高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回国后,出版了“鞑靼西藏旅行记”,其中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了满文的兴起与衰败。</p><p class="ql-block"> 满语很早,满族自古就有自己的语言,从“肃慎”“靺鞨”到“女真”几千年了,而满文较晚,努尔哈赤从1599年才开始创制满文,到现在才420年。</p><p class="ql-block"> 满语是中国最后一个王朝的“国语”。</p><p class="ql-block"> 自从满族人控制幅员辽阔的中华帝国以来,几个世纪过去了,他们的风俗习惯、语言文字,甚至是原有的地区都已汉化。而今天,我们可以断言说,满族,除了户口本上的标注之外,跟汉族根本就没有一点区别,已不可挽回地要彻底消失,其灭绝的过程,今天比过去任何时代更快。</p><p class="ql-block"> 现在,在中国,你可能找不到任何一个完全排除了汉人的某座城市或某个乡镇。跑遍整个原来的满洲属地,即使到了黑龙江边上的赫哲族、鄂伦春族的村落,完全如同在内陆的某一省份一样,地方色彩已完全消失,偶尔见到的几处草房或桦树皮房子,也只不过是人造的旅游景点而已。</p> <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场全面的汉化之中,还有诸如锡伯(西伯)达斡尔、赫哲、鄂伦春、鄂温克等几个部族尚忠实地保留着他们那满族的特征,但是,他们不承认自己是满人的后裔。</p> <p class="ql-block"> 在东北,除了齐齐哈尔富裕县的三家子村还有几个老人会说几句满语外,没有人再操满语。我们之前所听到的几句什么阿玛、额娘,也是在宫廷剧中听到的,看到的几个满文,也是康熙、乾隆皇帝写在永久的建筑物上的,我第一次看到满文,是在老家承德避暑山庄,丽正门的匾额是用满、藏、汉、维、蒙五种文字书写的。</p> <p class="ql-block"> 《鞑靼西藏旅行记》中有这样一段话:“由于国朝前几代君主那英明的关心和热情,现在已没有任何优秀的汉文著作未曾被译成满文。所有这些译文都翔实可靠,因为他们都是在数代皇帝的直接监修下由一个博学的学馆译制的,后来又由其他也很博学的学馆校订,这些学馆的成员都十分精通汉语和满族方言,满族由于这些认真负责的著作而获得了一种坚实可靠的基础,这样一来,仅仅有数年的工作,就足可以使一位坚持不懈学习的人能够卓有成效地研究可能会遇到的最为珍贵的满文不朽文献。”</p><p class="ql-block"> 由此可见,法国驻中国大使罗梁为什么会关注满语,也就顺理成章了!</p> 如果你去仔细品味,满语的影响在东北并没有完全消失,已经融入到地理、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人们浑然不觉而已。<br> 比如有一句满语,东北人天天在说,而且频率特别高,这句“嘎哈”?都听说过吧! <p class="ql-block"> 其实,所谓的东北方言,大多都是满语,包括内蒙古东部、河北北部,比如:</p><p class="ql-block">1、嘞嘞:满语为“说”的意思,在东北方言中则通俗化,我们老家,谁要是罗圈话说个不停,就有人说,这人真能“嘞嘞”,略带贬义。</p><p class="ql-block">2、特勒:满语义为衣冠不整,东北方言则用以形容人邋遢。</p><p class="ql-block"> 3、埋汰:满语为脏、不干净,东北方言也是此意。</p><p class="ql-block">4、砢碜:满语意谓丢人、丢脸,指人行为低下,东北话多指羞辱、害臊。</p><p class="ql-block">5、喇忽:满语原意为“不善射箭者”、“不善打猎者”,指办事不认真,东北方言引申为做事不认真、不利落。</p><p class="ql-block">6、故懂:满语义为“心眼儿多”,东北方言指人品格不端。</p><p class="ql-block">7、面乎:系满语“豆腐”一词的音变,汉语引申为“性格软弱”。</p><p class="ql-block">8、各色:满语原意为“不一样”、“不像”,东北方言则变称为“特别”、“另类”。</p><p class="ql-block">9、沙冷:满语意为“勇敢”、“办事果断”,指人有</p> 满族的文字是在蒙古文字的基础上改进的,看着比英语还费劲,一个字不一定发一个音,比如清朝皇帝的姓氏爱新觉罗发音是四个,而文字让我们看就是两个,觉罗为姓,爱新是族名,就像是我们汉族,一个姓的不一定是一族人,我岳父家姓王,是西边王家,在他们那个村还有东边王家、窑沟王家。 还有,东北的地名大多因满语而来。<br> 黑龙江,满语叫萨哈连乌拉,是“黑水”的音译,省会哈尔滨,一说“晒网场”之意,一说是“天鹅”的满语音译,最早叫哈勒宾。还有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加格达奇、漠河、抚远、伊春,等等,都是满语地名。<br> 吉林省因吉林市得名,吉林在满语中的意思是沿江的城市,“吉林谓沿,乌拉谓江”。而且,吉林的名字还是康熙钦定的。<br> 辽宁省的省会沈阳市,1634年清太宗皇太极尊其为“盛京”。1657年清朝以“奉天承运”之意在盛京城设奉天府,故沈阳又名“奉天”。<br> 我们当兵的地方叫法库县,法库是满语的音译,原意是“鱼梁”,就是在河流上修的堤坝。<br> 我原籍的市、县、村与满清都有渊源。<br> 我的籍贯是河北承德市隆化县。<br> 承德是雍正皇帝1733年效仿其父康熙的做法,将当时的热河命名为承德的,昭示承受德泽之意。而我们的县名隆化,则是清代承德地域皇家命名的最晚一个地名,取隆盛开化之意,宣统二年(1 91 0 年)建县,原县址在唐三营。<div> 我们那个村叫台吉营,康熙女儿固伦荣宪公主在那里生过一个孩子,额驸是漠南蒙古巴林部博尔济吉特氏乌尔衮,其儿子自然是蒙古台吉,故取名台吉营。<br> 我们老家管村子不叫“街”、“堡”、“屯”,都叫“营子”,其实营子大多都是由八旗的营盘演变而来,如唐三营、张三营。</div> <p class="ql-block"> 满族流传下来的游戏也很多,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大多都玩过。歘趵(嘎拉哈)、走冰鞋、抽冰尕(陀螺)、踢毽子、踢䃻、跳百索、放风筝、荡秋千、踩高跷、撞拐、打格挡、打老道、翻花绳、下五道、七巧板、九连环。</p><p class="ql-block"> 满族的“二贵摔跤”,是流传于东北的一种传统满族民间舞蹈,我们河北隆化发展的比较好,多次在国家级各类比赛中获奖,在全国引起很大反响,2008年1月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p><p class="ql-block">满族姑娘出嫁的时候,母亲都要给绣个长方形的双人大枕头,枕顶是绣花的,我结婚时,岳母就给我们绣了一个。</p> <p class="ql-block"> 重视也好,忽视也好,满语的消失都不可挽回,就像契丹语言一样,当年大辽帝国也曾横行欧亚,但如今其后代在哪里没几个人知道,任何一个大学都不去研究他的语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