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曲的美篇问祖(二)

辰曲

<p class="ql-block">  我们基本默认了库区为画溪古村落遗址,滞留片刻后,三明说;带我们去“天马饮泉”形祖坟山上看看,一行五人朝库北方向约走了一里多路,向左转到了“天马饮泉”形,攀登到墓地是坐北向南,两个被盗挖过的墓葬,一东一西,间距约十米,据三明介绍说;两个墓穴分别是左右马鼻孔,东边是“忠公”夫妇合葬双墓,西边是“镟公”单坟。三明叫我测了坟向,我用手机“三合罗盘”测出是;东为戌山辰向,西为壬山丙向。</p><p class="ql-block"> 下山后原路返回,可我们还是朝着水库坝方向走去,一路上生活用瓷碎片和瓦砾随地可见,我们用目深邃地搜视着水库内每个角落,还想找出有力证明古画溪村的奇迹出现,当看到海寿在翻弄一个古石栏柱时,更加认定库内就是古“画溪村”遗址。反躬自问:水库属鄱阳辖区,那么画溪杨氏为何不西迂鄱阳?反到要东迁浮梁柏树门?三明说;东边有杨氏祖坟和祖辈传承下来产业。:啊!原来如此。</p><p class="ql-block"> 我们上车离开时,还紧紧地盯着这个淹没了画溪村的”上人山”水库。由于版图不断更新,画溪村因水库已从版图抹去,消声匿迹了六十多年的画溪村,从而分别由“上人山”水库和“柏树门”村替代。我们寻根问祖何处适从?现代网络“百度”又何处搜索?难怪!几代人寻根问祖的”梦”几成泡影。这一切的一切,都归属于这个“上人山”水库。</p><p class="ql-block"> 车向东驶去,沿途,三明一一向我们介绍,到了一个小村,车速减缓,三明说:这就是“柏树门”村,我抬眼一望,原来取代画溪村就在眼前,车速缓慢前行,我注目窗外,见一家门墙上有“画溪”字样的榜文,三明停车让我们看仔细,恰巧这时屋中出来一人,三明认得是宗亲,急忙下车,因午饭在即,寒喧了几句就离开了。</p><p class="ql-block"> 车速仍然是缓慢前行,三明教我们看到了北面山麓,离路不远的墓群,我们仔细辨认到,都是画溪杨氏古今墓葬。再往前行,三明介绍说:这两山夹水垅田的九里山峽,犹如通往浮梁县城的九里长廊,是画溪杨氏祖业,是“忠公”在浮梁为官时买下的遗产。怪不得筑“上人山”水库时,画溪人不西迁鄱阳要东迁在此之迷已解开。几十年来,他们默默地守护着墓群,辛勤地经营着老祖宗留下的九里产业。</p><p class="ql-block"> 午饭后,为履行诺言,我们又回到了柏树门村,三明约见了一个叫”杨锦明”的人,三明向他说了上午之行后,我问库内原有一支溪水?答曰:没有溪水怎称画溪?我问”天马饮泉”墓葬何时?答曰:五代十国时,锦明接着说:唐末,哥哥“忠公”在浮梁为官时徙居画溪,后来把他弟弟“镟公”邀迁至此。听到此话,我心窃记之,继而,三明说要到“铁栏关虎”形风水山上去,到了山上看到了新修的七十九世,八十一世,八十二世三座古墓,墓碑全都是汉白玉做成,三明告诉我,八十一世万荣公,和南宋大诗人杨万里是兄弟,我听到和看到了后,赞叹不已。由于时间太晚,不容多留,只好下山离开了铁栏关虎,到了村口道别了杨锦明。</p><p class="ql-block"> 回家的路上,我时而把和杨锦明的简单对话和几件事情联想到一起。一,我问锦明:忠,镟,二公墓葬何时?对曰:五代十国时。这不得不把秉衡公于同治五年丙寅谱序联系起来:我族世居沿水,由南唐肇基以来,已够千年。我在前文说过,公有接触过画溪谱可能,是暗合,是巧合,还是心有灵犀?二,锦明说:哥哥忠公在浮梁任知县时,把弟弟镟公带到了画溪。再看忠公世录:光启丙午至乾宁年间迁画溪。在我看来,光启丙午至亁宁年间,是两个概念:(1)忠公在浮梁为官后,于唐光启二年丙午(886年)迁入画溪。(2)经文德,龙纪,大顺,景福再到乾宁元年甲寅(894年)中间时间塅八到十年,也就是说忠公在八到十年中,从安徽黄墩把弟弟”镟”带到了画溪。死后双双埋在画溪的“天马饮泉”形。</p><p class="ql-block"> 接下来沿沟始祖是谁?望沿水杨氏裔孙们共同探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