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单元教材梳理,构建有效数学课堂------记兴华路小学数学团队大单元备课教研活动

哓洋芋

<p class="ql-block">  教师好好学习,学生天天向上。为进一步<span style="font-size: 18px;">落实学校的教研工作计划,</span>提升数学教师的备课水平,使教师能从整体把握教材,整体掌握教材知识体系结构,在刘校长鼎力支持和金校长的带领下,本学期兴华路小学数学团队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大单元备课"教研活动。</p> <p class="ql-block">  学期伊始,金校长就如何实现高效大单元备课知识梳理召开了教研会议。</p><p class="ql-block"> 通过金校长的讲解,我们理解了我们为什么要做单元知识梳理,这件事并不是为老师们增加负担,而是让我们把教材读薄,抓住单元教学的主线,达到高效率教学,从而让学生在脑中建立完整的知识链,老师在教学中也能减轻自己的负担。 同时我们明确了单元知识梳理的具体方法以及大体思路:本单元属于哪个知识体系的内容,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哪些与本单元相关的知识,本单元知识将为后续哪些内容打下基础,本单元有哪些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能为学生自主迁移性的学习提供学习经验和生长力等。</p> <p class="ql-block">在金校长带领下,田主任制定了本学期的教研活动方案。活动分为两项,各年级组数学老师们首先进行大单元备课的教材梳理,然后各个年级组两至三名老师进行种子课、生长课的课时教学展示。</p> <p class="ql-block">下面请大家一起走进兴华路小学数学团队大单元备课展示吧!</p> 一年级组 一年级组大单元备课梳理的是青岛版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   一年级组课堂展示种子课《9加几》,赵老师用心的利用动画片小猴子分桃子的情景导入课堂,利用学具裴斯泰洛齐方块,让学生在动手中充分理解凑十的方法。杨老师在此基础上上了生长课《8.7.6.5加几》,老师半扶半放,给了学生自由思考的空间。 二年级组 二年级组大单元备课梳理的是青岛版上册第五单元《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年级组王老师课堂展示种子课《认识平均分》,结合一年级所学的分成知识,利用教具学具分分摆摆,体会各种分法。张老师在此基础上上了生长课《平均分的两种情况》,在初步认识平均分的基础上,张老师进一步利用学具让学生认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三年级组  三年级组大单元备课梳理的内容是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 三年级组课堂展示种子课《分数的初步认识》,梁老师利用唐僧师徒分月饼的情景导入课堂,利用学具圆片动手分一分,创造分数,在创造过程中掌握读写并理解分数的意义。徐老师在此基础上把《分数比较大小》和《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为一节课,半扶半放,这一节课内容充实但是学生能够接受,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四年级组 <p class="ql-block">四年级团队带来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单元梳理以及课堂展示,四年级团队的老师从知识结构解析、教材及学情分析、思想方法的提炼、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的确定、教学过程介绍这五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单元知识梳理。他们统揽全局,站在知识体系的高度理清了整个单元的知识脉络。</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四年级组郭园园老师带来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教学展示,郭老师采用复习导入,激活学生已有经验。借助这两个问题情境使学生回忆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算法。课上大胆放手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算理,作业设计层层递进,充分考虑了不同学生的差异性。随后纪老师带来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充分放手的课堂让学生灵活运用估大、估小的估算方法。最后栾欣欣老师带来了《商不变的性质》,学生们充分利用任务单自主探索商不变的性质。</p><p class="ql-block"><br></p> 五年级组 五年级团队展示的是《多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的知识梳理,他们首先着重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问题分析、教学策略及目标、教学重难点及教学具五个方面进行单元教材解读以及课时解读。 <p class="ql-block">  随后展示的两节课都是通过引领学生经历新旧转化、寻找关系、推导公式的过程进行教学设计的。马美玲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通过复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推导过程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了转化思想和“以盈补虚”的数学文化,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提高了学生数学文化素养。</p> <p class="ql-block">  江改焕老师执教的《三角形的面积》以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归纳基本的计算方法为主线进行教学的,并把这个过程作为学生思维训练的过程,通过“合拼”法和“以盈补虚”的方法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推导过程。</p> 六年级组 <p class="ql-block">  六年级团队进行了《完美的图形--圆》这一单元教材梳理,他们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难点四个方面进行了单元教材解读以及课时教材解读。随后进行了《圆的认识》、《圆的周长》、《圆的面积》的教学展示。</p> <p class="ql-block">  《圆的认识》这节课郭琳琳老师为了突破难点,遵循了一个循序渐进的深化过程,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散难点,逐步深化。加强了学生对圆特征的真正理解、掌握,为后续的学习奠定基础。</p> <p class="ql-block">  席开英老师执教的《圆的周长》课更加精彩,亮点颇多,整节课席老师都把学生放到主体地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展示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了圆周率的产生过程,理解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层次清晰,设计新颖,非常值得学习。</p> <p class="ql-block">  最后由田少波主任执教的《圆的面积》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创设情境,适当调整教材编排顺序,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再加工,实现了“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课上田主任通过相应的学具操作让学生体会极限思想的应用。最后补充刘徽的割圆术,简单说明割圆术求圆面积的方法,感受中国古人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大单元备课后的教师点评也是精彩纷呈,大家畅所欲言,诚恳的提出有效建议,努力提升自己的听评课水平。</p> <p class="ql-block">  各年级组单元梳理完以后,金校长又利用教研时间针对本次单元梳理活动进行了总结,将老师们的单元备课教学设计收集保存,老师们发表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以及对下学期教研活动的建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刘校长和金校长以及田主任全程参与了此次活动,对数学组的大单元备课展示立足学科本质的做法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数学组继续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扎扎实实备好课,上好课,提升常态课水平,力争上好每一节数学课,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p> <p class="ql-block">  教研相长,教材为本,教研路漫,脚踏实地。今天的我们首尝大单元备课研讨模式、集团队集体大智慧,以期加快我们在专业道路上成长步伐!未来已来,我们必将全力以赴!学无止境,<span style="font-size: 18px;">兴华路小学数学团队,让</span>我们并肩前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制作:马美玲 梁宁宁 李肖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审核:金敏 田少波</p><p class="ql-block"><br></p>

单元

年级组

学生

教材

备课

教学

老师

梳理

教研

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