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海安部分战友纪念入伍五十周年联谊活动纪实

杨吟托

<p class="ql-block">  2020、2021这个年末岁首,是通州和海安的战友们应征入伍五十周年的日子。五十周年,半个世纪,五十周年,弹指一挥间。这是一个值得纪念和庆祝的日子。新年伊始,元月3日,由通州、海安两地战友张福生、沈林冲、范本义三位战友发起并做东,在南京这个两地战友从军的故地举行聚会。</p><p class="ql-block"> 应邀参加这次聚会的首长、战友共19人,规模虽小,但参加的首长、战友具有较广泛的代表性。他们中有通州、海安两地入伍五十周年的战友代表;有比他们入伍早一年,在部队是同一个连队的张家港的战友代表;有张家港、通州、海安三地战友当年服役时所在警卫3连的几位连首长;有当年兄弟连队警卫5连的几位连排干部;有后来曾任过警卫营的营长、教导员代表;还有一位曾经的军嫂代表。</p><p class="ql-block"> 本篇根据聚会庆祝活动的顺序,以图片、视频和文字形式记载,以便参加聚会活动的首长、战友收藏纪念,同时让更多未能参加活动的战友分享。</p> <p class="ql-block">  2021年元月3日晚,参加“纪念应征入伍五十周年联谊晚宴”的19位首长和战友欢聚一堂,合影留念。</p><p class="ql-block"> 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每位首长和战友的情况。</p> <p class="ql-block">张怀训,安徽六安人,1960年1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连长,退休前任军区华东饭店总经理。</p> <p class="ql-block">邢印岺,<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桐山人,</span>1963年8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付连长,退休前在南京新街口街道办事处工作。</p> <p class="ql-block">郁书涛,<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涟水人,</span>1968年3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指导员,退休前任军区华山饭店书记。</p> <p class="ql-block">孙仲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张家港人,</span>1969年12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班长、后担任过丹阳湖农场场长、军区农副业生产基地主任等职。全军劳模,高级职称。</p> <p class="ql-block">徐广军,<span style="font-size: 18px;">安徽省长丰人,</span>1963年2月入伍,原警卫营五连连长,退休前任南京市江宁区麟麟镇人武部长。</p> <p class="ql-block">缪关金,<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张家港人,</span>1969年12入伍,原警卫营五连司务长,后任陆军指挥学院院务部副部长。</p> <p class="ql-block">杨吟托,江苏<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东台人,</span>1969年2月入伍,曾在警卫营卫一连、五连、一连、营部,西村农场分别任班长、排长、助理员、指导员、副教导员、教导员。1985年底转业到原籍东台供电局工作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王龙,江苏滨海人,1973年12月入伍,曾任警卫营二连连长,警卫营营长,企业局助理员,后转业到江苏省地税局稽查局工作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陈德琢,<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滨海人,</span>1973年12月入伍,曾任警卫营一连指导员,营教导员,司令部门诊部政治协理员,干休所政委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顾林祥,<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张家港人,</span>1969年12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战士。</p> <p class="ql-block">宋根祥,江苏张家港人,1969年12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班长。</p> <p class="ql-block">季正明,<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张家港人,</span>1969年12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战士。</p> <p class="ql-block">张福生,<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通州人,</span>1971年1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班长,先后在第五招待所、华东饭店、司令部管理处、丹阳湖农场、铜陵军分区后勤部担任会计、干事、教导员、协理员、主任、部长等职,九十年代中期转业地方旅游部门工作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沈林冲,<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通州人,</span>1971年1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战士,后调富贵山警卫一连,退役后在通州原籍邮电局工作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徐永斌,<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通州人,</span>1971年1月入伍,曾任警卫营五连炊事班长,后调入军区司令部机关食堂改为志愿兵,现退休在南京定居。</p> <p class="ql-block">范本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江苏海安人,</span>1970年12月入伍,原警卫营七连班长,退役后在海安李堡中学任教,后负责分管校后勤领导工作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徐德山,江苏<span style="font-size: 18px;">海安人 ,1970年12月入伍,</span>原警卫营七连炊事班长。徐徳山爱人,姜某,军嫂代表。</p> <p class="ql-block">徐洪兰,女,江苏南京浦口人,原青龙山农场特聘农业技术专家。<span style="font-size: 18px;">1973年3月入伍,1975</span>年后先后在司令部和南京陆军学校门诊部工作,1986年转业滁州市工商银行人力资源部副经理至退休。</p> <p class="ql-block">  参加这次聚会的外地战友下榻在位于九华山下,军区大院旁的盛世咸集酒店。</p> <p class="ql-block">  元月3日下午,住外地的战友早早来到酒店,他们中有的自部队退役后分别了40多年,久别重逢,心潮激荡,握手对视,不敢相认。真是:</p><p class="ql-block">当年帅哥今日翁,</p><p class="ql-block">岁月如梭宛如风。</p><p class="ql-block">今日故地喜相聚,</p><p class="ql-block">如愿以偿不是梦。</p><p class="ql-block">图为他们自发地聚在酒店大堂叙旧交流。</p> <p class="ql-block">  纪念应征入伍五十周年活动安排在美丽的富贵山下,太平门旁,玄武湖畔的随心圆酒楼。</p> <p class="ql-block">  是日,夜幕降临,参加聚会话动的首长、战友们陆续来到酒店,阔别几十年,故地再相见,握手致问侯,交流叙旧情。气氛十分热烈。</p> <p class="ql-block">  晚宴正式开始前,与会首长、战友全体和自由组合拍照留念。</p> <p class="ql-block">  联谊晚宴开始,战友张福生代表发起人致欢迎辞。他深情地回顾了50前,一腔热血,应征入伍的情景;在部队战友们朝夕相处,亲如兄弟的情谊,倾诉了分别50年来大家的思念之情。他的致辞,勾起了首长、战友们的回忆,拨动了大家怀旧的心弦,激起了大家热烈的掌声。</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纷纷用手机记录下这激动人心的场面。</p> <p class="ql-block">  接着,郁书涛、孙仲民、杨吟托、王龙等首长和战友作了代表性发言。他们分别回顾了50前在部队一起战斗的场景,抒发了参加聚会激动的心情,表达了对组织这次聚会的3位战友的真诚谢意。</p> <p class="ql-block">  晚宴开始,首长、战友们纷纷举杯,相互敬酒,相互问候,互诉衷肠,互致祝福,场面十分感人。</p> <p class="ql-block">  张怀训老连长是这次参加聚会老首长中最年长的一位。年轻时,他帅气十足,英姿威美,是我们军人形象的代表。今天,他见到当年的战友,战友们见到他,都十分高兴、开心。</p> <p class="ql-block">  “相隔近50年,今天终于见到我们的老连长了!老连长:我敬你一杯酒”。战友沈林冲曾在微信上看到老连长张怀训当年的照片,感慨万分,在微信上发了一大段回忆和感激之情。</p> <p class="ql-block">  宴会上,沈林冲当着老连长的面,深情地念了他发的微信,表达了他对老连长思念和仰慕之情,同时也代表了战友们的心声。</p><p class="ql-block"> “看到我们老连长的照片,倍感亲切。不由地想起当年在葛塘,马叉河农场当兵时的情景。当年的他也是意气风发的年青连长,在众多连首长中,他高大魁伟,英恣勃勃,带领我们多次完成了艰巨的军农任务,是个能干的好连长。他给我个人印象:一,队列时发号司令的声音很尖,发声在喉头,如同唱歌时没有放在丹田和腰部。如同公鸡报晓。二,因每星期他要回城探亲,但星期一总能看到他带领我们向马叉河进发,有一次休息我们躺在田头不远,听到他感慨地说:还是马叉河好哇!空气比城里好多了,当年的话我记忆犹新。三,难得的一次晚间紧急集合,我已与全连战友头顶滿天的星斗,在操场整装待发,心想完了,我刚开刀出院呢。只听到张连长出发前一刻:请沈林冲留下,注意啦,向右转,齐步走,就这样部队就被拉走夜练了,而我被留下,直到清晨部队才回耒。这也是难忘中的一次。我们的连长,就是一个大大咧咧的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也是性情中人。很爱兵。去年我在南京时与他通话,他说快八十了,特别声音早已沒有当年的那种豪气,其实我们也快七十了。我们能记得他,因为他象老师一样教导过我们,我请张福生几次相邀,电话就是打不通,张福生分析,可能年纪大了,去南京后我仍想相邀,望连长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50年前,战友沈林冲、张福生曾是司令部宣传队参加编排《军农新歌》的队员,在司令部直属队汇演中获得一等奖。50年后,他们抢救性地挖掘,<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反复回忆,成功地将该节目又搬上了舞台。</span></p> <p class="ql-block">  席间,沈林冲、张福生战友激情四射的表演,把大家带回到50年前那场抗洪抢收的岁月。将晚宴的气氛推向高潮。</p> <p class="ql-block">  晚宴结束前,沈林冲战友还即兴给首长和战友们跳了一段新彊。优扬的音乐旋律,优美的舞姿,激起大家热烈的掌声。</p><p class="ql-block"> 丰盛的晚宴,热闹的气氛,大家度过了一个愉快开心的夜晚,留下了美好难忘的记忆。</p> <p class="ql-block">  重返军营,寻访故地,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开垦马叉河农场的历史背景。 我们的老司令员许世友是毛主席的忠臣,他坚定执行毛主席关于军农生产的指示,可以说,他是和平时期军农生产的拓荒者,是南京军区开发各个农场的总指挥。</p><p class="ql-block"> 图为许司令员视察青龙山农场时,在长满高粱的山坡上留影。</p> <p class="ql-block">  1964年,毛主席发出“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号召,南京军区率先执行毛主席指示,投入60军两个师的兵力,在安徽霍邱开垦了12.5万亩的大型农场,当年粮食就获得好的收成。司令部同时在南京八卦洲开垦了八卦洲农场。</p><p class="ql-block"> 图为千军方马围垦城西湖农场的场景。</p> <p class="ql-block">  图为许司令员在视察城西湖农场时与军垦部队官兵合影。</p> <p class="ql-block">  总后勤部将全军及南京军区军垦的成就向毛主席写了报告,毛主席看后,1966年5月7日给时任军委副主席的林彪写了一封信作了指示,这就是后来的“5.7指示”,军队大办农场,马叉河农场应运而生,各地大办五.七干校。</p><p class="ql-block"> 图为大批干部下放五.七干校劳动。</p> <p class="ql-block">  1969年毛主席发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的指示后,许司令又筹划开发新的农场,并将警卫营扩充为两个营,一个营专搞生产,青龙山农场、丹阳湖农场又应运而生。</p><p class="ql-block"> 图为许司令在视察青龙山农场时与参加劳动的司令部机关干部合影。</p> <p class="ql-block">  图为1973年5月4日(青年节),许司令在视察青龙山农场时与警卫五连的干部、战士合影。</p> <p class="ql-block">  许司令员动用他的“御林军”搞生产,可见是对身边警卫部队的信任。许司令员热衷地执行毛主席的指示,那段时期,他的住地中山陵八号院内都开垦种了几亩高梁、地瓜、水稻,他的一间作战室里,沙盘是军区农场分布摸型,墙上挂的是农场产的高梁穗、水稻穗、大地瓜。</p><p class="ql-block"> 图为许司令员兴致勃勃地抱着两个青龙山农场培植的地瓜王照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有了南京军区的军农发展史,就有了马叉河农场的历史,也就有了战友们个人的这段不平凡的经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聚会纪念活动第二天上午,张家港、通州、海安三地战友怀着期待,激动的心情来到故地马叉河。脚踩故土,展望四周,思绪万千,感概满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叉河,战友们终身难忘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叉河,战友们怀念的第二故乡。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里,我们挥过大锹扛过钢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里,我们度过数年青春华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里,我们担负光荣军农生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这里,我们经受锻炼得到成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离别这,我们梦牵魂绕日夜念想,</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离别这,我们坚信终有一天回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十年,战友聚会相约一起前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五十年,终于梦想成真心潮激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到这,今非昔比已经变了模样,</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到这,唯有那水塔朝我们瞭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到这,眼前浮现犹如当年战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来到这,至今仍感到无尚的荣光。</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啊!</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叉河,我们终身难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马叉河,我的第二故乡。 </span></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远眺近望,已经无法找到当年的模样,只有耸立的水塔,见证这里的变迁。大家以水塔为背景,合影留念。</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站在马叉河畔,遥望着这片熟悉的土地,当年连队火热的生活,战天斗地夺丰收的情景一幕幕从眼前闪过,请看:</p> <p class="ql-block">  昔日年轻帅气充满朝气的小伙子:</p><p class="ql-block">手拿铁锹就象紧握的钢枪,</p><p class="ql-block">面带笑容,英姿飒爽,</p><p class="ql-block">整齐排列在耕种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虽然没有穿着戎装,</p><p class="ql-block">但照片一看就是军人的形象。</p> <p class="ql-block">  秋熟季节,田里的水稻一片金黄,一派丰收的景象,田头红旗迎风招展,战友们挥舞着镰刀,埋头抢收稻谷军粮。</p> <p class="ql-block">  1971年夏的洪水肆虐,我们连续奋斗两天一夜,固堤坝,堵决口,抢收割,夺丰收,打了一场与天斗的硬仗。那战斗的场景永久难忘。</p> <p class="ql-block">  在水塔下,战友们回忆起当年水塔上架着高音喇叭,场部设立了广播站,沈林冲战友曾担任广播员,每天向全体战友播送各种自办节目,鼓舞大家战斗的士气。</p><p class="ql-block"> 图为沈林冲战友在现场演示播音,重现当年的一幕。</p> <p class="ql-block"> 原南京军区大院,有着厚重的历史沉淀,是我们警卫营营部所在地,因而也是战友们向往的又一个地方。</p><p class="ql-block"> 聚会活动第二天下午,战友们经联系,有幸进入大院故地重游。</p><p class="ql-block"> 图为大院南大门。</p> <p class="ql-block">  图为军区大院西大门。</p> <p class="ql-block">  院内主要道路两旁的梧桐树、水杉树,象排列整齐的仪仗队在迎接我们离别50年的战友。</p> <p class="ql-block">  大院的腊梅,向来访的老兵们露开了灿烂的笑脸。</p> <p class="ql-block">  位于南大门至原军区大礼堂中轴线上的<span style="font-size: 18px;">毛主席塑像,经过文革后的风风雨雨,依然屹立在</span>军区大院中心广场中央。</p> <p class="ql-block">  毛主席塑像是军区大院标志性景点,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是当年我们这一代人的奋进口号。战友们聚集在塑像前合影。</p> <p class="ql-block">  现为南京军区军史馆的原南京军区大礼堂,曾是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的旧址,是侵华日军签定投降协议书的旧址。1985年,许世友将军逝世后的遗体告别仪式也在这里举行的。礼堂前的广场曾是我们警卫营训练队列、会操的操场。</p> <p class="ql-block">  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在这里低下了高傲的头颅(网络图)。</p> <p class="ql-block">  南京军区军史馆碑记。</p> <p class="ql-block">  军区大院的古树名木,见证着大院厚重的历史。</p> <p class="ql-block">  战友们漫步在这林荫道上,浮想联翩,思绪万千,兴奋之情溢于言表。</p><p class="ql-block">再见吧军区大院!</p><p class="ql-block">再见吧马叉河!</p><p class="ql-block">再见吧南京!</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22px; color: rgb(255, 138, 0);">尾声:</span></p><p class="ql-block">军营一别五十载,</p><p class="ql-block">今日相聚心澎湃,</p><p class="ql-block">叙旧交流抒情怀,</p><p class="ql-block">举杯祝福春常在。</p><p class="ql-block">相聚终有离别时,</p><p class="ql-block">握手惜别难分舍,</p><p class="ql-block">相约来年还相聚,</p><p class="ql-block">幸福翘首再期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随着战友们游览军区大院结束,这次聚会纪念活动算是落下帷幕。</p><p class="ql-block">祝贺这次纪念入伍五十周年活动圆满成功!</p><p class="ql-block">感谢沈林冲、张福生、范本义三位战友的一片盛情!</p><p class="ql-block">感谢沈林冲、张福生、范本义、徐永斌等战友的精心策划,周到安排,热情服务!</p> <p class="ql-block">编辑:杨吟托</p><p class="ql-block">照片、资料提供:沈林冲、张福生、范本义、徐永斌等。</p><p class="ql-block">诚谢提供照片、资料,协助编辑斧正的战友们!</p><p class="ql-block"> 2021年1月1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