洮河漂流考察

陈九如

<p class="ql-block">  洮河,又名巴尔西河,是黄河上游的主要支流,甘肃省第3大河。<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发源于青海省西倾山东麓,</span>全长600多公里,流经三区八县,三区即甘南、定西和临夏,八县即碌曲、卓尼、岷县、临潭、渭源、临洮、广河、东乡。于永靖县注入刘家峡水库,流域面积2.55万平方公里。 洮河在临洮县流径全县13个乡镇,长达115Km,年径流量为52亿,水质无污染,属国家一级保护水系。洮河进入刘家峽水库与黄河交汇以后河水并没有融合为一,而是继续保持黄绿两色前行,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永靖县刘家峡大坝附近汇入刘家峡水库</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 18px;">古人云:“山环水抱必有气。”龙汇山就是一个山环水抱的地方。它巍然屹立于黄河岸边,面向洮河口,气势非凡。如果把黄河比作巨龙,那么龙汇山就是龙头,洮河与黄河交汇,活像两根龙须,有人说这里是藏龙卧虎之地。</span>龙汇山位于刘家峡大坝西南侧。东南毗连黄河,因洮河与黄河在此交汇、高家山与雾宿山在这里相聚,形成水旱四龙汇聚景观而得名。当地民谚曰:“单不投唐,洮不离黄。”就是说单雄信不投唐朝,洮河离不开黄河。</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洮河从南至北,纵贯临洮全境,有115公里。洮河上游多林木,曾是筏运业、水上运输业的主要通道。每当筏运时节,串串木排逶迤顺流而下,水手手把长桨,以悬崖堤岸、绿树田野为背景,放声高唱花儿,也曾经是洮河上一道秀丽的风景线,现在已成为历史了。</p><p class="ql-block">有人赞叹洮河: 水如长江、黄河,挟高原之风,浩浩汤汤,奔流到海不复回;有水如苏州河、湘水,像江南丝竹,风姿绰约。但能担当起“歌之河”美誉的,恐怕只有洮河 了。是的,一到临洮,身边那条始终缠绕着山间公路的河,就是洮河——悠悠然然加倒蛋调皮。</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夏天是洮河漂流考察的最好季节,我们顾不得天热,穿上了救生衣,就上了漂流用的橡皮舟,我们用桨在岸边轻轻一点,橡皮艇便顺水而下,漂流开始了。洮河沿途有的地方河道狭窄,水流急滩险,两岸是奇异俊美的陡山,黄芪、党参等多种药材和奇花异木遍布于山峡峰岭,真是一幅奇妙的天然山水画卷。听老乡说白天鹅、斑头雁、翠鸟等水鸟特别多,果然,我们一路上看到了数百只白天鹅飞翔。橡皮筏在河水里上下颠簸着前进。每当我们被颠起时,我都会喊手抓紧,向中间靠,而女人们这时就会发出尖叫。</p> <p class="ql-block">泛舟洮河,本来是从容的感觉,可是在夏初的风里显得几分急促和清凉。山风呼呼吹来,水面翻腾起层层波浪,推着“橡皮艇”偏离航道向岸边靠去,耐心地用力地将浆插入水底,以“一拨千斤”的从容驾着橡皮艇压着波浪前行。坐在橡皮艇上,眼前河水一览无余;河中大大小小的石头已被冲刷得浑圆无棱,石头上长满长长的青苔,与水流共舞,颇有韵律。洮河两岸是一幅曼妙无比的山水画卷:两岸古柳依依,峻峰林立;河道开阔处,便有村庄依水而建,古旧的农舍,随风而逝的袅袅炊烟。</p><p class="ql-block">我们坐在橡皮艇上,尽情地观赏着两岸秀丽的景色。沿岸树木茂盛,郁郁葱葱,给人满眼绿色,赏心悦目;河风吹动,发出“沙沙”的响声;五颜六色的鲜花张开笑脸,散发出阵阵芳香,喜迎远方来的宾客,陡峭的河岸上,不时能见到一群群羊在啃青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顺水漂流,河道时宽时窄,水流时急时缓。遇到险滩急流,我便会高声叫道:“注意坐稳”。橡皮艇冲浪而下,我们心也随之悬了起来,眼看着橡皮艇在被水浪高高抛起约两米高,稍有闪失就要翻船,溅起来的水花,打湿了我们的衣裳,感觉凉飕飕的,在一阵阵惊呼声中,皮筏又稳稳当当地落了下去。</span></p> <p class="ql-block">当橡皮艇行至平缓水面时,“哎……千百年的洮河水不干, 千万年不塌的青天,千刀万剐我情愿 ,不唱我花儿是万难。 ”岸边的老乡突然意兴大发,唱起洮岷花儿来,洮岷花儿是流行在临潭(古洮州)、蜗县(古岷州)一带的花儿。也即以此两地为中心,沿洮河、岷江、渭水流域一带流行的山歌。 老乡 带着浓重的乡音,飘荡着幽静的水面上,花儿溅起水花朵朵。我们便对唱道“哎……拉卜楞寺里的尕喇嘛 手拿着着青铜的喇叭 ,兰州城里来的尕妹子, 论坛里把花儿写下哩。”老乡 又唱道“哎……尕皮艇坐个是舒坦拉,连手啦回者还不算;上去个了个浪尖望高山,花儿里为王的是牡丹。”我们便对唱道“哎……同方做下的尕笔记本用上了,麦克嫂富特做下的尕软件 装上了,阿哥的网站里浪来 ,看帖子的阿妹你上来, 到我房间里把心上花儿漫哩 。”</p><p class="ql-block">一时间,河里热闹起来,歌声笑声此起彼伏响彻两岸,冲浪时悬起的心慢慢地放松下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一路笑声一路歌,我们陶醉在洮河水之中。有些人兴致一来,竟相跳入水里打起了水仗,弄得我们不时地躲避。山水醉人时光流逝,不知不觉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我们终于到达了康家崖。经过水的洗礼,我们每个人都成了“落汤鸡”,没有一处的衣裳是干的。尽管如此,大家都觉得这一趟漂得刺激,漂得快乐,触景生情,让人不由得想起洮河上曾经的伐子客们。</p><p class="ql-block"> 洮河水上运输,筏子客又名伐工是主角。筏工是临时季节工,是按件记酬的,解放前,一只木筏放到兰州,其“水银”,也就是酬金,一次得两个银元,后改为用人民币计酬,每筏约三元左右。筏工的基本身份是农民,即我们今天所说的农民工。这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既要有农民吃苦耐劳的精神,又要有良好的水性,驾驭木筏、野外生活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舍生忘死的勇气。当水手,就是把性命交付给了水流和木筏。采伐工、放运工中也曾涌现过一些模范先进人物,其中“水上标兵”马达吾(广河排子坪人),段友莲(河南支边青年)曾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登上天安门观礼台,受到人们的敬仰。洮河上游的常大鸿曾多次被评为洮河林业局的劳动模范,被省上树立的先进生产者。水手赵全才(临洮安川人),早在1950年从峡城往临洮放过一根特大的木料,材积在20立方米左右的独木筏,这是洮河筏运史上独一无二的创举。</p> <p class="ql-block">有一首伐子客的花儿中唱道:</p><p class="ql-block">洮河沿上鞭炮响,独木筏子一片桨;</p><p class="ql-block">安川里的人尖子——你给水手争了光。</p><p class="ql-block">当水手的人,岷县以上,出在坎不塌、田家堡、站里、桥上、刘家堡、甘寨等村庄,渭源峡城一带村庄,在临洮出水手的地方,主要是三甲格致坪、郎家川、祁家川等几个村庄。但水手中大多数是广河、东乡的回族和东乡族,因为那里生活条件艰苦,又找不到别的谋生的门道,又有和水长期打交道的经验,有人自小就会游泳,识得水性。</p><p class="ql-block">洮河自上游奔泻而来,落差大,水流急湍,地形复杂,沿途多暗礁险滩。解放后从洮河南起到冶木河口,北至茅笼峡128公里的河床进行了一次整治,清除了险礁龙王坑,疏通了水运航道。但险滩仍有不少,主要的有羊蹄门子、三间坝(急转弯)、博峪槽子、石门浪、沙尕浪(以上属卓尼)、大庙滩、野狐桥(石峡)、上浪、下浪、九甸峡(以上属岷县)、板板石、狐爪石(属渭源县),临洮境内水势平稳,无甚险滩;临洮至兰州的黄河河道上有刘家峡等几个峡。光听这些古怪而险恶的名字就怕人的,更何况,这些险滩一处与一处不同,各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水手中虽有一些积累的放筏与打桨的决窍与要领,但避免险情,还需要长期的实践经验。关键处,少打一桨就会遇险,多打一桨就会化险为夷。水手与筏子的安全,就在一刹那之间。例如狐爪石险滩,稍不注意,筏子就会触礁,被撞散,人也会撞在礁石上,丢了性命。一年之中,整个水运线上,筏工伤亡人数竞多达一、二十人。在人与大自然的博斗中,人的生命显得微不足道。看来没有一股子舍生忘死的勇气,你作不了一名合格的水手。其次,水手的水上生活也异常艰苦,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喝几口冷水,筏子到了停泊地点,当地如无村镇,只好搭锅自炊,往往吃的就是水煮面,无油、无肉、也无菜。面片子揪的很厚,半生不熟,连筷子也没有,只好找根木棍扎着吃。筏工水上露天生活,风吹、日晒、雨淋,晚上只能住在简易的帐篷里,阴冷、潮湿,任蚊虫叮咬。今天的我们无论如何再也体验不到前辈人的艰辛。</p> <p class="ql-block">从河口过海巅峡,要经过龙王坑,有位水手一时忽略,筏子被撞在龙王坑上,筏子被碰散了。他在龙王坑上呆了五、六个小时,又累又饿,看来只好在龙王坑上过夜了。后来,从上游下来一个筏子,这筏子上的水手向他喊道:“快跳吧,后面只有三个筏子,不然就没机会了!”他只好猛力跳上从旁边驶过的筏子,这才逃过了这一劫。过后连手们挖苦他编了一首花儿:</p><p class="ql-block">钢二两,一两钢,年轻的水手别胡想,</p><p class="ql-block">你千万甭上龙王坑,那上面没有龙姑娘。</p><p class="ql-block"> 据青海循化的水运史料,“‘清雍正年间,县内官方需用木料,在上隆务(今同仁县境)藏族地方的森林中采伐,距建城处约100公里,从黄河扎筏顺流而下运至工地。’……透露了木筏自隆务驶向循化的消息。”(引文出自《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志》)这儿虽然说的是黄河放筏的情况,但我想,洮河放筏时间大致是相同的,即雍正年间。洮河、花儿,伐子客让我们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记忆!</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自然的伟大与神奇是不可否认的。但也许是处在食物链顶端的人们受优越感的驱使,拥有智慧的人类却总是对征服自然跃跃欲试。总有人不甘于顺从自然而想要探索,我们便也是如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