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闲说《论语·侍坐》:都是人才啊!</p><p style="text-align: center;">文/邓桃芳</p><p><br></p><p> 先秦某个日子里,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排排坐,都侍坐于孔子身边。</p><p> 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年纪:孔子这个时候年纪大约60左右,以60岁算,子路这时为51岁、曾皙54岁、冉有31岁、公西华18岁。</p><p> 这是老中青三代汇于一堂啊!</p><p> 这五个爷们坐在一起,很有意思啊。</p><p><br></p><p> </p> <p> 一、孔子说:同学们,我们来聊聊人生</p><p> 这五个爷们排排坐,不吃果果,那在干嘛呢?</p><p> 他们当然是在谈妹子啊,啊啊啊,不不不,他们在谈人生,在谈理想!原文讲:</p><p> 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p><p> 意思就是说:“不要因为我比你们年纪大一点,你们就不说了。你们平时总在说寂寞啊,郁闷啊,没有人了解我呀。如果有人了解你们,那么你们打算做些什么事情呢?”</p><p> 看看,妥妥的在谈人生理想嘛。</p><p> 年纪相差如此悬殊,按道理讲,这个理想很难谈得起来啊。</p><p> 子路、曾皙都50多岁了,算是老年人啊,按理说他们的理想是安度晚年,每天能吃好睡好广场舞跳好身体健康就好了;冉有31岁了,放在今天,大概率是大龄未婚青年,这个时候的理想是找个妹子结婚啊;公西华18岁,应当正奋战在高三的题海战术中,会抬着茫然的眼说理想是什么?当然是考北大考清华啊!这还用问?厉害了,我的华!——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p><p> 但孔子不愧是伟大的教育家,硬是生生地叫老中青三代都谈论起人生的理想,并且惊人的一致。</p> <p> 二、子路说:我要去打仗</p><p> 子路一听老师说要谈理想,激动地脸红脖子粗,嗷嗷叫地站起来,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肱二头肌,耶,而后大声道:“我要去打仗!”原文讲:</p><p> (子路率尔而对曰)千乘之国,摄乎大国之间,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由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p><p> 孔子一看,果不其然,又是这个臭小子第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于是奖励了他一个微笑——“夫子哂之”。</p><p> 孔子为什么要“哂”他呢?</p><p> 孔子说:“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意思就是说治理国家要用礼,可是子路的话毫不谦让,所以我奖励了他一个微笑。</p><p> 原来子路那番话讲的意思是: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中等国家,夹在几个大国之间,有别国军队来侵略他,接连下来国内又有饥荒;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我就可以使人人勇敢善战,而且还懂得做人的道理。</p><p> 看看,这个国家内忧外患的,子路讲,我一到任,我就首先打仗,把敌人砍死,而后收拾旧山河,给我三年时间,我能超英赶美!</p><p> 这番话充分表达出子路是一个好战份子,是一个率真之人,是一个脱离了低给趣味之人!</p><p> 厉害了,我的由!</p><p> 子路,即仲由,字子路,以政事、勇力见长。据说子路第一次见孔子的时候,孔子问:“汝何好乐?”子路直接回答:“好长剑。”</p><p> 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p><p> 看看,子路说:我剑术好啊,老师,别怕,我们周游列国去,我保护你!所以子路跟着孔子周游列国时充当着保镖的身份!</p> <p> 三、冉有说;我要去炒股</p><p> 冉有看到大师兄这么率直,面对老师点名叫自己说,内心小犹豫了一下,而后讲:“我要去炒股!”冉有原话讲:</p><p> 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如其礼乐,以俟君子。</p><p> 翻译一下就是这样:“一个纵横六七十里、或者五六十里的小国,如果让我去治理,等到三年,就可以使老百姓富足起来。至于他们的礼乐教化,我自己的能力是不够的,只好等待修养更高的人来推行了。”</p><p> 人才啊,这话说得很有水平,既表现出自己的谦虚谨慎,又表达出自己在经济上很有一套,我善于理财,炒得一手好股!</p><p> 讲完之后,冉有小心地看了老师一眼,老师没点评。</p><p> 不过冉有这点小心思,至圣先师怎么还不了解?后来孔子评价说:</p><p> 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p><p> 孔子一眼就看穿了他:难道冉求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怎么见得方圆六七十里或五六十里就不是国家了呢?</p><p> 其实冉有真是一个具有大才性质的人物啊。</p><p> 冉有30岁时,跟随孔子周游列国到陈国,季康子派使者召冉有回国,任季氏宰,帮助季氏治田赋,聚敛财富,引起孔子的不满。冉有军事才能也是杠杠的,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齐国军队攻伐鲁国,季康子命冉求率领军队抵抗,齐军被打的溃不成军,落荒而逃。他对孔子比不是一味地顺从,具有改革精神。</p><p> 冉有之勇,一旦身临战场,英勇善战不逊于子路。只是子路的勇表现更外放,冉有更为内藏点。</p> <p> 四、公西华说:我要去当外交官</p><p> 公西赤,字子华,又称公西华,公西华是个学霸,孔子评价他:</p><p> 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p><p> 意思就是讲:难道公西华讲的不是国家大事吗?宗庙祭祀,诸侯会盟和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国间的大事那又是什么呢?如果公西华只能给诸侯做一个小相,那么谁能做大事呢? 孔子认为公西华有大才,是学霸。</p><p> 公西华说自己的理想是:</p><p> 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p><p> 公西华说我年轻啊,不敢说我能胜任,但是愿意学习。在宗庙祭祀的事务中,或者在诸侯会盟,朝见天子时,我愿意穿着礼服,戴着礼帽,做一个小的司仪。</p><p> 简单说就是:我要去当外交官,我要去当大使,我要去祭师!</p><p> 公西华不愧是学霸性质的人物,这话说得滴水不露,表达出对师兄们大材的认可,又表达出自己的资本:我年轻,我怕谁?我口才好,谁不服?我说死他!</p><p> 公西赤确实有非常优秀的外交才能,他曾经为孔子出使齐国,完美地完成了任务。</p> <p> 五、曾皙说:我要去春游</p><p> 四个弟子中,曾皙年纪最大,但却最为潇洒,卓尔不群。其他三位学长学弟聊人生聊得火热,他老兄在干嘛呢:</p><p> 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p><p> 这位老兄竟然在弹琴:你们谈你们的,我弹我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孔子的课堂很宽松的啊!</p><p> 而后这们老兄既不讲从政,也不讲出使会盟,而是刻画一个场景:</p><p>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p><p> 这意思是什么呢?曾皙说:暮春时节,穿上已经做好的春服,我和五六位成年人,六七个青少年,到沂水河里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一路唱着歌回来。</p><p> 简单来讲就是:我去春游,和一伙人去玩玩水,吹吹风,唱唱歌。</p><p> 没有想到这番春游的回答,孔子给了一个大大赞字:</p><p> 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p><p> 子路们当即嚎叫道:苍天啊,大地啊,这是为什么啊?</p><p> 是啊,这是为什么啊?春游是理想吗?</p><p> 这扯淡的人生啊!</p><p> 但春游确实是理想,你看和一伙人去玩玩水,吹吹风,唱唱歌,这情景多美好啊,我关系多融洽啊,这不就是孔子要达到的终极大同世界的情景吗?</p><p> 我服了,春游,原来有这样的深意。</p><p> 同学们,春游去!实现大同世界的时候到了!</p><p> 也许,曾皙年纪最大,也最能理解老师毕生追求的理想,所以,也能回答最到位吧。</p><p> 这也或许和曾皙的性格有关,曾皙少了点名利之心,多了点隐士狂士的倾向:在鲁国大夫季武子死的时候,曾皙前往吊唁时,“倚其门而歌”,就被称为鲁之狂士。</p> <p> 这四位师兄弟排排坐,竟然不吃果果,也不谈妹子,不聊美食,而是谈理想:讲我要去打仗,我要去炒股,我要去当外交官,我要去春游。差距啊,同学们!</p><p> 孔子说:你们说的都对!只是我也想去春游!</p><p> 《论语》不愧为伟大的语录体著作,三言两语中就将人物刻画的栩栩如生,子路的率直,曾皙的淡泊、冉有的政济才能、公西华的言辞才华全都一一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就连孔子,也写出他的和蔼可亲、思想明智、胸襟开阔的形象,试问还有哪部语录体著作能比得上?</p> <p>注:以上图片来自网络,部分文字采用了网上相关文章材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