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

暖风

<p class="ql-block">  德和园大戏楼在颐和园内,建于清光绪十七年(1891年)。德和园大戏楼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戏楼。</p><p class="ql-block"> 大戏楼始建于一八九一年,一八九五年建成,大戏楼面对颐乐殿,这座戏楼建造的威武霸气,翘角重檐三层,寓意:福、禄、寿。</p><p class="ql-block"> 德和园大戏楼经过重新整修,油漆彩画后更为耀眼,尽显奢华,檐下的彩画更具观赏,衬托出大戏楼的高贵。</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戏楼一层舞台宽17米,高21米,上下三层。除基础是砖石巧砌外,往上全是木结构。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具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亦可从"地"而出,还可以引水上台。</span></p> <p class="ql-block">  德和园大戏楼建在颐和园的东宫门内,仁寿殿北侧,这里原为清乾隆时(1736-1795)怡春堂旧址。光绪时改建其主要建筑为大戏楼、颐乐殿和庆善堂,是慈禧太后观戏的场所。</p> <p class="ql-block">  由德和园大门进入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红边绿地的木制福寿影壁,影壁的后方就是大戏楼了。</p> <p class="ql-block">  德和园大戏楼,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的戏楼,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p> <p class="ql-block">  绕过影壁首先看到的是大戏楼的后部也就是两层高的扮戏楼,扮戏楼是演员准备入场、存放和更换服装道具的场所。从侧后方看,位于大戏楼后部的二层扮戏楼其平面呈凸字形。</p> <p class="ql-block">  大戏楼每一层正中均有一块匾额,上层匾额为“庆演昌辰”,意思是良辰吉日为祝寿而演出;中层匾额是“承平豫泰”,意为太平盛世之际,以音乐歌颂功德;下层匾额是:“欢胪荣曝”,意为欢乐的演出、光荣的献艺。</p> <p class="ql-block">  在大戏楼的两侧有看戏廊,看戏廊与大戏楼和颐乐殿相连接,东西相对,共20间。是慈禧赏赐王公大臣观剧听戏的地方。王、贝勒、贝子、公、满汉一品大臣,以身份官阶依次就坐。每个包厢一般二三人至四五人一间,墙上的画作为现在的京剧文化展示。</p> <p class="ql-block">  大戏楼对面就是颐乐殿,颐乐殿是德和园三大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是专为慈禧看戏而建造的。殿里面为慈禧太后设有宝座、休息室和午休的寝室等,装饰陈设颇为讲究、奢华。慈禧酷爱京戏,她驻园的大部分时间都在殿中听戏。</p> <p class="ql-block"> 颐乐殿的前后均有高大的红木圆柱支撑,廊道两侧各有一幅精美的绘画,整个大殿看起来气派非凡。在颐乐殿的北面廊道上有一个火道口,为殿内冬季生火取暖之用。</p> <p class="ql-block">  庆寿堂位于颐乐殿的北面,比颐乐殿的体量略小,是专供慈禧太后看戏时临时休息的场所。</p><p class="ql-block"> 在颐乐殿和庆善堂之间有一太湖石假山,最奇的是假山上还有一颗柏树,在庆善堂的东西两侧有两座配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