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路444]——万里长江第一桥

杨永发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武汉长江大桥</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class="ql-block">虽然目前中国仅在长江上已建成和在建的桥梁已接近200座,波翻浪涌之上,不断刷新着中国和世界造桥史上的纪录。但始终有一座大桥,是新中国桥梁建设史上具有超乎寻常的意义,它是新中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也是新中国历史标志性建筑之一,素有“万里长江第一桥”之誉,这就是武汉长江大桥。为纪念这一伟大时刻,中国邮电部于1957年10月1日发行纪43《武汉长江大桥》一套2枚。明信片为1957年武汉邮电局《双层九孔横贯南北》,邮戳加盖“湖北武汉市建桥新村邮政所(430050)”,加盖时间“1994年10月15日(大桥通车纪念日)”。</p><p class="ql-block"><br></p> 武汉三镇位居中国腹地、长江中游,汉水由此汇入长江,拥有重要的地理位置优势,曾被孙中山誉为“内联九省、外通海洋”的大商埠。1906年,京汉铁路全线通车,而粤汉铁路也在修建之中,建桥跨越长江、汉水连接京汉、粤汉两路的构思,即为各方所关注。据历史档案显示,在武汉建第一座长江大桥的设想最早由湖广总督张之洞提出,从1913年始到新中国成立以前,曾经历过四次大的规划,但都无功而返。明信片为1965年铁道部展览工作处《武汉长江大桥》,邮戳加盖“湖北武汉长江大桥风景纪念戳”,加盖时间“1993年10月15日(大桥通车纪念日)”。<div><br></div> 第一次在1913年,在詹天佑支持下,国立北京大学(今北京大学)工科德国籍教授乔治·米勒带领夏昌炽、李文骥等13名土木门学生,到武汉对长江大桥桥址进行初步勘测和设计,提出建议将汉阳龟山和武昌蛇山之间江面最狭隘处作为大桥桥址,并设计出公路铁路两用桥的样式。第二次在1919年2月,孙中山在《实业计划》中,即提到关于武汉修建长江大桥或隧道的选址问题。但当时的国民政府正忙于应付“蒋桂战争、中原大战”等内部军事派系斗争,无暇顾及长江大桥的建设。第三次在1935年,鉴于粤汉铁路即将全线建成通车,平汉、粤汉两路有必要在武汉连通。由茅以升担任处长的钱塘江大桥工程处又对武汉长江大桥桥址作测量钻探,并请苏联驻华莫利纳德森工程顾问团合作拟定又一建桥计划。第四次是在中国抗日战争结束以后,湖北省政府于1946年8月举行会议,决定邀请粤汉区、平汉区铁路管理局及中国桥梁公司共同组织成立武汉大桥筹建委员会,茅以升为总工程师。后因国民党发动内战,经济困难,无暇顾及长江大桥建设,建桥计划再次搁置。明信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武汉长江大桥(灯光辉煌的大桥夜景)》,邮戳加盖“湖北武汉长江大桥风景纪念戳”,加盖时间“1993年10月15日(大桥通车纪念日)”。<div><br></div> <p class="ql-block">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建桥大计才有了真正的转机。1949年9月,当年已63岁的桥梁专家李文骥联合茅以升等一批桥梁专家,向中央人民政府递交了《筹建武汉纪念桥建议书》,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纪念建筑。同月21日至30日,毛泽东在北平主持召开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建造武汉长江大桥的议案。1950年初,“武汉大桥测量钻探队”正式成立,开始大桥筹备工作,苏联派出25位桥梁专家协助筑桥。大桥作为中国国家“一五”计划重点工程项目之一,于1955年9月1日动工兴建,1957年7月1日完成主桥合龙工程,1957年10月15日通车运营。大桥西起楚琴路,上跨长江水道,东至中山路,线路全长1670米,主桥全长1156米。上层桥面为双向四车道城市主干道,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下层为双线铁轨,设计速度160千米/小时。总投资额为1.38亿人民币。明信片为1957年武汉邮电局《雄伟的桥头堡》,邮戳加盖“湖北武汉市建桥新村邮政所(430050)”,加盖时间“1987年12月6日。”</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武汉长江大桥建成之后,它不仅是长江上一道亮丽的风景,而且也是一座历史丰碑,成为连接我国南北的大动脉,对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今,武汉长江大桥每天的汽车通行量已由建成初期的数千辆上升到近10万辆;每天的列车通过量已增加到148对,296列。大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大桥的荷载早已大大超过了建成之初。从武汉长江大桥开始,新中国一代又一代桥梁建设者传承着不变的“基因”,自力更生、扎实奋进,按中国标准建设的“中国桥”已矗立遍布全球五大洲。明信片为上世纪五十年代《武汉长江大桥(全景)》,邮戳加盖“湖北武汉长江大桥风景纪念戳”,加盖时间“1993年10月15日(大桥通车纪念日)”。</p><p class="ql-block"><br></p> 1956年6月,毛泽东从长沙到武汉,第一次游泳横渡长江,当时武汉长江大桥已初见轮廓,毛泽东即兴写下《水调歌头·游泳》一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成为广为传诵的一句名言。1957年9月6日,毛泽东第三次来到武汉长江大桥工地视察,并从汉阳桥头步行到武昌桥头,足见这座大桥在新中国第一代领导核心心目中的重要地位。(谢谢浏览)<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