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名于笔下的“死魂灵” 遗惑于自己漂泊的灵魂

秋叶飘零

<p class="ql-block">(网络图片)</p> <p class="ql-block">  果戈理,一看姓氏,就不是俄罗斯民族。中国有三大姓,王、张、李,俄国则是某某斯基(柴可夫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某某夫(屠格涅夫、赫鲁晓夫)、某某un,同汉语拼音in(卡列宁、普希金、叶利钦)。少数例外,如托尔斯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人全名,分为名、父名(女嫁改夫名,如卡列宁娜)、姓氏。名人一般尊称姓,重复的则加名以别,如列夫.托尔斯泰和阿.托尔斯泰。</p> <p class="ql-block">尼古拉.瓦西里耶维奇.果戈理是乌克兰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毕业,前往彼得堡,在文坛上混。混不下去,打工,做小公务员,写写抄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30年,先后结识文学大鳄茹科夫斯基和普希金,顺应当时民间文学的热潮,写了一组家乡故事《狄康卡近乡夜话》,清新脱俗风趣幽默,引起关注。此后,新作问世,屡屡造成轰动效应。</p> <p class="ql-block">喜剧《钦差大臣》上演,讽刺官场的谄媚丑态,官员看到一半,悻悻然拂袖而去。沸沸扬扬,招来非议,离开俄罗斯,侨居国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35年,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得》问世,嘲讽俄国地主的空虚生活。《旧式地主》里一对老夫妇,很善良,从早到晚,吃个不停。夜里老头撑得睡不着,老伴说:要不再吃点儿东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线转向都市,出版《彼得堡故事》,描写“小人物”的悲剧生活,《狂人日记》、《外套》都成名篇。一个小公务员难捱寒冬,费尽心血,做了件新外套。头天穿上,被人抢去,为此郁郁而终。一条命等于一件衣服,人生就这点儿价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小人物”系列是普希金首创,到了果戈理笔下,寒酸窘迫格外悲苦,因为亲历过。他开创了俄国文学的“自然派”,这本是对立派的贬语,斥其针砭时弊专写“污秽”,缺乏艺术美。陀思妥耶夫斯基说:我们都是从“外套”走过来的,意即一脉相承。</p> <p class="ql-block">1841年,他带着长篇小说《死魂灵》手稿回国,在别林斯基帮助下出版,又一次“震撼整个俄罗斯”。这是一部力作,文学史中列为其代表作。书名惊悚,并非鬼魂故事,而是严肃的社会揭露和批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俄语中,“农奴”和“灵魂”是一个词。当时俄国每隔10年登记一次人口,两次登记之间,死农奴仍在活人之列,地主要为其缴纳人头税。当然,也可作为财产抵押,骗取贷款。</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头脑活络善于钻营的六等文官乞乞科夫,觑见这个商机,跑到信息闭塞的外省,打点上下官场,在乡下四处转悠,低价收购地主名下的死农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可以说,这是一个线索人物。全书充分展开描写的,是他先后拜访的五个地主。</p> <p class="ql-block">头一个地主玛尼洛夫,看上去很有教养,彬彬有礼,交谈几句,他心里就“呸”,嘛也不懂的傻冒,附庸风雅心灵空虚。好糊弄,顺利得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个女地主,一个个铜板抠着攒钱。疑心重,以为死农奴成了抢手货,死缠烂打,讨价还价,惹毛了来者,怕挨揍才松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个,索巴凯维奇,身体粗壮结实,象头熊。家里东西也粗笨得象熊,一辈子用不坏。贪婪精明,善于经营,乞乞科夫开的价,压到地底。双方拉锯一场,艰难成交。</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个,花天酒地的流氓诺兹德廖夫。乞乞科夫耐着性子,陪他吃喝玩乐,说话不算数,瞎耽误工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一个,西方文学史里著名的吝啬鬼普柳什金。作家极度夸张,他一走过,道路干干净净,都被他捡了。家里成了仓库,尽是破烂,自己裹着破衣烂衫,不男不女,活像乞丐。他把乞乞科夫当成大恩人,因为农奴成批成批地饿死。最后破天荒地招待客人,酒里飘着虫子,奶酪长了绿毛。</p> <p class="ql-block">乞乞科夫满载而归,办理了死农奴过户手续,眼看就要得手。不料,游手好闲的诺兹德廖夫到城里,捅了出来。那个女地主也怕自己吃亏,进城打听行情。事情败露,他只好开溜,白忙活一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作家笔下的地主,虽形态不同性情各异,有一点相同,一个比一个活得不象人,不象正常人。他们才是死魂灵——行尸走肉般地活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与地主们形成对比的是乞乞科夫,想点子,钻空子,花言巧语,不择手段,打算空手套狼,大捞一把。在业已腐朽的农奴制社会中,他属于新兴的资产阶级投机者。</p> <p class="ql-block">不消说,这样的作品引起何等轩然大波。作家只好又出国,不知怎地,身体不好,思想也180度转变。在《死魂灵》第二部中,准备塑造正面的地主形象。写了几章,不满意,烧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47年,发表《与友人书信集》,流露出浓郁的宗教思想,受到别林斯基的严厉批评——《给果戈理的一封信》,斥其为“叛徒”。</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次年,作家到耶路撒冷参拜之后,回国定居。动笔再写《死魂灵》第二部,四年后,心力交瘁,再次焚稿,而后辞世。43岁,活得很拧巴。</p> <p class="ql-block">照理,果戈理从小公务员混成了文坛盟主,名利双收,成名成家。固然,创作上两头为难,揭露社会,当局不容;歌颂,进步阵营不留情面。可也不至于活不下去,大不了出国;或顶着批评声浪,做自己的桂冠作家。</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俄罗斯人,现实的东方人和理性的西方人都看不太懂。</p> <p class="ql-block">知识分子一词,在俄国有特定含义。不只埋首书斋,而是怀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多具有经世追求,期望为改造世界造福人民而有所作为。哪怕活得滋润,也难以心安理得过自家小日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8世纪的文学先驱拉季舍夫有句名言:“看看我的周围,——我的灵魂由于人类的苦难而受伤”。别尔嘉耶夫盛赞此言,以此为俄罗斯知识分子诞生立世之宣言,他说得更加形象:我的面包是物质问题,我的邻人的面包,对我而言是一个精神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觉得,俄罗斯人活得挺累,在精神层面上。包括没文化的,头等大事是灵魂得救的问题。宗教节日中,西方重圣诞,东正教更重复活节。</p> <p class="ql-block">从民族文化背景来看果戈理,多少能理解他的思想困境。在创作上更弦易张,在灵魂上跟自己过不去,不是惮于权势。他想通过文学书写,探索寻找俄罗斯的社会出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全盘否弃地主阶级,对于一个农业社会而言,依赖谁来推动改变落后面貌?他是从乡下走出来的,谙知底层,不是无的放矢自说自话。文学创作成就越大,越以社会为己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情或无情地嘲笑讽刺地主、辛辣抨击官僚、心酸地揶揄小人物,都不是单纯的喜剧噱头,而是胸怀深沉“含泪的笑”,针对民族习性、文化心理和社会痼疾。</p> <p class="ql-block">上下求索,左右摇摆,正反肯否,写了烧烧了写,最后回归宗教情怀去朝圣,是必然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朝圣是一种很特殊的俄罗斯现象”。寻找真理,追求天国,向着远方,始终不定居,包括不断思索。“就其精神而言,俄罗斯文化最有创造性的代表者都是朝圣者,果戈理、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索洛维约夫和一切革命知识分子都是朝圣者”。(别尔嘉耶夫《俄罗斯思想》,三联书店2004年)</p> <p class="ql-block"> (教学笔记十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2017.8,在彼得堡普希金咖啡馆拍的作家画像,右下果戈理</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