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学会独欢生活,享受幸福人生</h3><h3><br></h3><h3> 一个人退休之后,如何度过快乐充实的晚年生活,现实生活中有截然不同的态度。一种人,退休了,没有了生存竞争的压力,不愁吃,不愁穿,还积攒一定程度的家底,活得从容潇洒,安逸顺心。有的唱歌跳舞,寻找回来的世界;有的跋涉旅游,浏览美丽的大好河山;有的照看晚辈,尽享天伦之乐等等。一种人,退休了,面对人走茶凉,门前冷落车马稀,有的因孩子成家立业,倍感孤独寂寞;有的孩子因子女不婚,整日焦虑不安;有的因没有爱好,每天无所事事;有的因老伴过世,生活形影孤单。诸如此类,不一而足。</h3><h3> 为什么同样的退休生活,有的绚丽多彩,有的却凋敝不堪,究其原因,是心灵精神世界的空虚,缺乏更高层次需求的努力和追求。缺乏独欢的生活态度。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太阳不可能总可一个人脑袋瓜照。</h3><h3> 著名学者马斯洛曾表示,人类第一个需求是生理需求,第二个是安全需求,第三个是社交需求,第四个是尊重需求,第五个最高需求是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一个人幸福程度的主要指标是个体心灵的有趣度、活跃度和精神世界的清爽度、饱满度。因此,只有学会追求自我,实现自身价值的需求,在心灵精神世界上独自寻找,适合自己的精神家园,才能活出洒脱的现实人生。为此,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探索:</h3><h3> 1、童心带来欢乐。老骥童心任逍遥,踏遍青山人未老。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顺其自然,随遇而安,不可不求,不可强求。命里有的总会有,命里没有的,不强求。始终保持一颗赤子之心,要尽人事,听天命。始终采取一种好奇的探索精神,做事在人,成事在天。不要违背自然规律。</h3><h3> 2、忙碌驱散孤独。专注爱好,我将无我,物我两忘,幸福尽享。“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心安茅屋稳,性定菜根香”的洪应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身前身后名”的辛弃疾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h3><h3> 3、保持一颗平常心。淡定从容,平平淡淡才是真。得志莫猖狂,失志莫沮丧,永葆一颗平常心。事在人为,休言万般皆是命;境由心造,后退一步自然宽。凡事不专牛角尖,不用老眼光,去看新问题,保持平和淡定的心态很重要。拥有了一颗平常心,就能做到“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健康享受生活,快乐品味幸福。</h3><h3> 4、人生的最终归属是家庭。家和万事兴,国泰民安康。家是放心的地方。儿女的出息是最大的幸福,儿女的孝顺是最大的享受。老伴是宝,老底是桥,老朋友是金不换。与志同道合的朋友在一起,就是最好的养生。</h3><h3> 5、终身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文章千古事,官帽一时鲜,百万湘军今何在,曾公家书万古传。面对当前,百年未有的大变局,变化是唯一不变的东西,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跟上日新月异的时代步伐,才能不会成为社会前进的落伍者。</h3><h3> 人的一生,都希望能享受幸福,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直接影响你对幸福的感受力。对客观世界,用的是理性,要讲事实、讲规律、讲逻辑,判断的标准是真。对情感世界,用的是感性,要讲感觉、讲感受、讲形象,判断的标准是美。而对心灵精神世界,用的是悟性,要讲意会、讲约定、讲追求,心诚则灵,判断的标准是善。</h3><h3> 用悟性净化心灵。心灵精神世界是一种超现实的心态。它需要独自去领悟,需要远离现实中的七情六欲,诱惑苦恼。有了更高层次的精神世界,实现自我价值的努力和追求,便能给人寄托,助人宁静,引人向善。欲望的过分是痛苦,欲望的适度才是幸福。独欢生活的智慧就是知足常乐、知足少欲。</h3><h3><br></h3><h3> 曲宏明</h3><h3> 写作于2021年1月17日</h3> <h3>2001年夏,我和妻子、女儿在辽宁大连的合影。</h3> <h3>2015年初,我和妻子在海南陵水海湾的合影。</h3> <h3>2015年初,我和妻子在海南陵水的合影。</h3> <h3>2018年初,我和妻子在海南五指山茶溪谷合影。</h3> <h3>2018年底,我和妻子在海南五指山的合影。</h3> <h3>2019年3月,我们夫妻结婚四十年,这是我们夫妻与女儿全家合拍的全家福。</h3> <h3>2019年9月,在沈阳毛巾厂69届师兄弟入厂五十年庆典聚会上,师姐妹王兆萍、费亚军表演了我创作的《相逢是首歌》的诗歌,这是表演结束后,我们夫妻与她们的合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