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的一天,湛江遂溪,就在偶遇“留守之地”之前,我們去了 “菠蘿的海”⋯⋯</p> <p class="ql-block">走過一片片菠蘿地⋯⋯</p> <p class="ql-block">走過紅紅的土地⋯⋯</p> <p class="ql-block">於是,知道了菠蘿苗要成長二年才有收穫,知道了採摘菠蘿後拔出根莖,陽光曬曬待發芽後又開始新一輪的種植,菠蘿的生命就像人類一代一代的如此輪回!</p> <p class="ql-block">知道了如今的農耕大地上仍然跑著懷舊電影裡常有的“東方紅”拖拉機⋯⋯</p> <p class="ql-block">直到去了一望無際坡地的遂溪“五彩田園”、帶著失望經過毫無人氣的田園公路時,突見車窗外一閃而過的五角星大門和黃色土墻,此刻,直覺反應——我們闖入歷史了!</p> <p class="ql-block">高大的拱門意味著曾經的輝煌、無姓無名表明己被廢棄甚至遺忘。望著頭頂上的五角星,心裡有一種不敢輕易走進大門的沉重。大門左邊黃土墻邊己長滿了雜草,夕陽斜照下還能看到 “<b style="color: rgb(237, 35, 8);">x x x x 大 有 作 為</b><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幾個字!聯想到已開懇的大片耕地,沒錯!是 “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這是文革前就有的軍墾農場,文革時期知識青年下鄉接受再教育之地。</span></p> <p class="ql-block">進大門第一眼看到的是早已風化的木板門、磚砌煙囪⋯⋯</p> <p class="ql-block">一排排剛刷過白灰的平房⋯⋯</p> <p class="ql-block">一幅幅展現在特定時代背景下反映勞動人民精神面貌的水彩畫。</p> <p class="ql-block">畫上有勤勞的社員忙耕種⋯⋯</p> <p class="ql-block">有人民公社欣欣向榮獲豐收⋯⋯</p> <p class="ql-block">有英姿颯爽的鐵姑娘⋯⋯</p> <p class="ql-block">更有紅太陽照耀下的各行各業⋯⋯</p> <p class="ql-block">眼前是六十年代殘存的建築</p> <p class="ql-block">但就是沒有人煙⋯⋯</p> <p class="ql-block">只有時代影像⋯⋯</p> <p class="ql-block">終於遇上一位老兵。身穿六、七十年代流行的藏藍色四兜干部裝,立刻把記憶拉回了很久以前。</p> <p class="ql-block">我己70多歲了,從18歲參軍當兵到復員,正值文革知青下鄉接受再教育運動如火如荼,我們被分配到這個軍墾農場,按上級要求把知青實行班排連營團統一管理。</p> <p class="ql-block">高峰期這𥚃有一萬多名知青,主要是造林任務,但吃喝拉撒、政治思想導向管理等等工作量都很大。</p> <p class="ql-block">有時半夜三更還要追擊偷盜壞人以保障知青的人身安全。一次在追捕過程中踩跌泥坑左眼受傷,導致摘除眼球失明,不過這麼多年己習慣了,對生活也無大的防礙。</p> <p class="ql-block">老家在廣東中山市小欖,少小離家幾十年未回仍十分掛念,打算近期高鐵回去,落葉歸根。</p> <p class="ql-block">夕陽西下來到中心小廣場,沒有當下新農村常有的熱鬧,不見大叔大爺的麻將象棋戰場、也不見大媽們激情的廣場舞,倒是有一株斬了頭的老樹象軍人一樣挺直在中央。</p> <p class="ql-block">這是一株知青樹。五十多年前,在全國性上山下鄉運動高潮中,一批批滿懷激情的中學生走向了農村廣闊天地接受農民的再教育⋯⋯。</p> <p class="ql-block">幾十年後的如今,這些中學生已步入了回憶的年齡,大家邀約返農場“青春祭”,種下了這株充滿回憶、充滿感情之樹。</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他/她們。在他們看來,在這場運動中他們自己是主角,然而網上僅能查到93年他們重返舊地的一個視頻、一個美篇。還是他們自己拍的。(網圖)</p> <p class="ql-block">這就是曾经的廣東湛江螺崗嶺農場、就是曾经的廣州軍區生產建設兵團八師十八團,现在的“留守之地”。 (網圖)</p> <p class="ql-block">回頭看,物是人非,青春不在、激情己滅!</p> <p class="ql-block">唯有當年的老兵還堅守這𥚃,他們的青春在這裡、情感在這𥚃,回不去啦!</p> <p class="ql-block">老兵從廣東茂名參軍復員後被成批分配到海南紅華農場(1954年建場)管理下鄉知青,那時農場歸屬廣州軍區編制。1987年海南建省,農場職工全遷廣東湛江螺崗嶺農場、今天的“留守之地”。</p> <p class="ql-block">時至今日,兒女外出工作、老家也沒什麼親朋好友惦記了,就原地起了個三層高樓還帶空調機,習慣了,大爺有些自豪和滿足的說。(顯然大爺曾經有一官半職,比起其他留守人還住六十年代不帶空調的平房来说確實值得得意)</p> <p class="ql-block">大門外,幾十年都住在這黃土墻屋𥚃曾經的兵哥哥說:我們已跟不上外面的世界了,這𥚃已經是我的家。我們屬政府農場編制,有退休工資的,而且周圍發展菠蘿園、五彩田園需人手,做一天120元,能夠自給自足⋯⋯</p> <p class="ql-block">對話中可以看出兵哥哥對現時生活有些無奈的小滿足。</p> <p class="ql-block">這位兵哥哥更厲害,直接以命令的口吻說回去找老闆來投資!!看樣子以前肯定是個什麼排長、連長的😂😂😂</p> <p class="ql-block">曾經的這裡有滿懷激情上萬名知青,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如今沒了人煙、被人們遺忘了,只有老兵象當年一樣緊記軍人的職責留守,這𥚃已是被遺忘之地!十年二十年後呢,沒了!煙消雲散!(網圖) </p><p class="ql-block">注:美篇內容僅為作者現場感受,感謝曾是農場知青的網圖。本文不作任何依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