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有多种样式</p> <p class="ql-block">一、庑殿式屋顶</p><p class="ql-block">代表:太和殿 乾清宫</p><p class="ql-block"> 庑殿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屋顶前后左右四面都有斜坡,屋面稍有弧度,又称四阿顶,是“四出水”的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中国传统屋顶中以重檐庑殿顶、重檐歇山顶为级别最高,其次为单檐庑殿顶、单檐歇山顶。佛殿、皇宫的主殿等重要的建筑是采用重檐庑殿顶,是最尊贵的形式。</p> <p class="ql-block"> 重檐庑殿顶:这种顶式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这种殿顶构成的殿宇平面呈矩形,面宽大于进深,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如太和殿即此种殿顶。</p> <p class="ql-block"> 单檐庑殿顶:其外形即重檐庑殿顶的上半部,是标准的五脊殿,四阿顶。故宫中配庑的主殿,如体仁阁,弘义阁等均是。</p> <p class="ql-block">二、歇山式屋顶</p><p class="ql-block">代表:太和门 保和殿</p><p class="ql-block">歇山式屋顶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和四条戗脊(就是屋顶最边缘分岔的那四条比较短的脊),因此又称九脊顶。由于其正脊两端到屋檐处中间折断了一次,分为垂脊和戗脊,好像“歇”了一歇,故名歇山顶。其上半部分为悬山顶或硬山顶的样式,而下半部分则为庑殿顶的样式。歇山顶结合了直线和斜线,在视觉效果上给人以棱角分明、结构清晰的感觉。歇山式屋顶的正脊比两端山墙之间的距离要短,因而歇山式屋顶是在上部的正脊和两条垂脊形成一个三角形的垂直区域,称为“山花”。在山花之下是梯形的屋面将正脊两端的屋顶覆盖。歇山式屋顶的等级较庑殿顶低一级。</p> <p class="ql-block">歇山式的屋顶两侧形成的三角形墙面,叫做山花。山面有博风板,山花和博风之间有段距离,可形成阴影。为了使屋顶不过于庞大,山花还要从山面檐柱中线向内收进,这种做法叫收山。歇山顶屋脊上有各种脊兽装饰,其中正脊上有吻兽或望兽,垂脊上有垂兽,戗脊上有戗兽和仙人走兽,其数量和用法都是有严格等级限制的。歇山顶分单檐和重檐两种,所谓重檐,就是在基本歇山顶的下方,再加上一层屋檐,和庑殿顶第二檐大致相同。例如天安门、故宫的太和门、保和殿、乾清门,妙应寺山门、智化寺智化殿、台北府城北门则为单檐歇山顶。</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攒尖式屋顶</p><p class="ql-block">代表:中和殿 御景亭</p><p class="ql-block">攒尖式屋顶没有正脊,而只有垂脊,垂脊的多少根据实际建筑需要而定,一般双数的居多,而单数的较少。如,有四条脊的、有六条脊的、有八条脊的,分别称为四角攒尖顶、六角攒尖顶、八角攒尖顶等。此外,还有一种圆形攒尖顶,就是没有垂脊的。攒尖顶多用于亭子的建造。</p><p class="ql-block">中国古代建筑屋顶形式之一。由各戗脊的木构架向中心上方逐渐收缩聚集于屋顶雷公柱上,类似锥形,木脊榑上盖琉璃瓦,雷公柱上安装宝瓶。攒尖顶有单檐、重檐之分。其形状多样,有方形、圆形、三角形、六角形、八角形等,为园林建筑中亭、阁最普遍的屋顶形式。</p> <p class="ql-block">四、卷棚式屋顶</p><p class="ql-block">代表:体元殿后抱厦</p><p class="ql-block">卷棚式屋顶也称元宝脊,其屋顶前后相连处不做成屋脊而做成弧线形的曲面。卷棚式屋顶形象非常优美、线条柔顺,多用于园林建筑。</p> <p class="ql-block">五、硬山式屋顶</p><p class="ql-block">代表:内阁大堂 丽景轩</p><p class="ql-block">硬山顶是双坡顶的一种。特点是有一条正脊,四条垂脊,形成两面屋坡。左右侧面垒砌山墙,多用砖石,高出屋顶。屋顶的檁木不外悬出山墙。硬山顶,即硬山式屋顶,是中国传统建筑双坡屋顶形式之一。房屋的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出屋面。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高出的山墙称风火山墙,其主要作用是防止火灾发生时,火势顺房蔓延。然而从外形看也颇具风格。常用于我国民间居住建筑中。</p><p class="ql-block">硬山顶建筑等级最低,低于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根据清朝规定,六品以下官吏及平民住宅的正只能用悬山顶或硬山顶。而宫墙中两庑殿房也多有硬山顶。</p> <p class="ql-block">六、盝顶</p><p class="ql-block">代表:钦安殿</p><p class="ql-block">盝[lù]顶在屋顶顶部用四条正脊围成为平顶,下面再接庑殿顶。盝顶梁结构多用四柱,加上枋子抹角或扒梁,形成四角或八角形屋面。</p> <p class="ql-block">七、十字脊式屋顶</p><p class="ql-block">代表:角楼</p><p class="ql-block">十字脊,是一种非常特别的屋顶形式,它是由两个歇山顶呈十字相交而成。目前留存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十字脊建筑就是故宫的角楼。</p><p class="ql-block">由歇山顶的基本样式加以延伸,可以演变出四面歇山顶、卷棚歇山顶等变体。所谓四面歇山顶是由两个歇山顶用十字脊的方式相交所构成的屋顶,也称歇山式十字脊顶,北京故宫的角楼是典型代表。卷棚歇山顶是指没有正脊,而采用卷棚脊的方式建造的歇山顶,又称歇山式卷棚顶。这种屋顶比较和,富于变化,常用于非正式的皇室离宫,例如承德避暑山庄的宫殿,就多卷棚歇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