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故宫太和殿为等级最高的古建筑,角脊之上以“骑凤仙人”为首,以“鸱吻”压阵,中间整齐排列着十个脊兽,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p> <p class="ql-block">骑凤仙人</p><p class="ql-block">站在垂脊兽最前的是“骑凤仙人”,也称为“仙人骑鸡”或是“仙人指路”。,又称真人或冥王。据说这位仙人是齐闵王的化身,民间有“日晒闵王,走投无路”的说法,说东周列国时的齐闵王,被燕将乐毅所败,仓皇出逃,四处碰壁,走投无路,后来被飞来的一个凤凰所救,在屋檐的顶端安置这个“仙人骑凤”,有绝处逢生、逢凶化吉的象征意义。</p> <p class="ql-block">龙:万兽之首 天子化身</p><p class="ql-block">故宫太和殿屋脊上的这只龙,能走,能飞,能游泳,能翻江倒海,吞风吐雾,兴云降雨。</p><p class="ql-block">明清将龙视为帝王的象征,皇帝称为真龙天子,因此,这个龙是皇权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凤:百鸟之王 天下太平</p><p class="ql-block">凤是古代传说中的鸟王,雄为凤,雌为凰,但又统称为凤。凤,既是封建时代吉瑞的象征,亦是皇后的代称。头似鸡,身似鸟,人眼鳄鱼耳,鹤足老鹰爪。凤是一种“仁鸟“,象征祥瑞,因此蹲在太和殿屋顶上,预兆天下太平,人们生活美满。</p> <p class="ql-block">狮子:百兽之王 威武英勇</p><p class="ql-block">古代人们认为狮子是兽中之王,其性忠威有力,是威武的象征,是佛教中的护法王,寓示佛法威力无穷。中国古代的狮子形象多是头大尾长,铜头铁额,钩爪巨牙,双耳贴垂,鼻孔向天,目光如电,给人一种声吼如雷,百兽跪拜的感觉。蹲在太和殿的屋顶上的这只狮子被认为是"猛"、"仁"兼具的瑞兽。</p> <p class="ql-block">天马:天马有翼 腾云驾雾</p><p class="ql-block">汉朝时,称西域的良马为天马。此天马形状如马,能日行千里,追风逐日,凌空照地,是人们心目中的神马,象征尊贵。“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太和殿屋顶的天马,显示皇家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海马:通天入海 畅达四方</p><p class="ql-block">海马是各种海兽的通称,也称为“落龙子”。它与天马一起,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逢凶化吉,畅达四方。同时,海马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也是吉祥的化身。为什么将一只海马放在太和殿屋顶上?因为它象征的是皇家威德可通天入海。</p> <p class="ql-block">狻猊:形似狮子 喜烟好坐</p><p class="ql-block">狻猊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龙生九子之一,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火,佛祖见它有耐心,便收在坐下当了坐骑,所以它的形象通常会出现在香炉上,且常在吞烟吐雾。但狻猊长得真的很像狮子,所以还有一种说法是狻猊就是狮子的古称。古书记载,狻猊能食虎豹等猛兽,所以它蹲在太和殿屋顶上,象征的是威武百兽率从之意。</p> <p class="ql-block">押鱼:鱼尾在身 兴云作雨</p><p class="ql-block">狎鱼是一个线条精瘦秀美的神兽。它在龙生九子中排行老八,是古代中国传说的海中异兽,传说和狻猊都是兴云作雨,灭火防灾的神。狎鱼也是中国宫殿建筑的脊兽之一,蹲在太和殿屋顶上的这尊起的是祛邪、避灾、祈福的作用。</p> <p class="ql-block">獬豸:头顶独角 公正严明</p><p class="ql-block">獬豸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兽。体形很像麒麟,全身长着浓密黝黑的毛,怒目圆睁,额上通常长一角,俗称独角兽。獬豸拥有很高的智慧,懂人言知人性,能辨是非曲直,能识善恶忠奸。传说它发现奸邪的官员,就用角把他顶倒,吃下肚子!它是司法“正大光明”“清平公正”“光明天下”的象征。</p> <p class="ql-block">斗牛:牛头龙身 祛除灾祸</p><p class="ql-block">斗牛,不是牛,而是传说中一种没有角的虬龙,又称“虬螭”。传说它是镇水兽,可兴云作雨、镇火防灾,是吉祥的神兽,因此古代时易发水患的地方大多以斗牛镇之。据《宸垣识略》记载:“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栋坊之上。”</p><p class="ql-block">它蹲在太和殿屋顶上,喻义镇邪、护宅。</p> <p class="ql-block">行什:面孔似猴 逢凶化吉</p><p class="ql-block">太和殿屋顶上的脊兽共有10只,最后一只名曰“行什”,也叫双翼猴,是戗脊上的压尾兽。因为它只出现在太和殿上,其他地方都没有,所以大家说它并没有名字,只是因为在这十个脊兽中排行第十,故被称为“行什”。行什似人站立,背后却有一双翅膀,五官像猴子,却长了一张鸟嘴,上面还是人手,下面又成了凤脚,手持降魔金刚宝杵的它颇像传说中的雷公,所以是站在这里充当“避雷针”的。</p> <p class="ql-block">除了骑凤仙人和十大脊兽外,太和殿屋顶上还有一位鸱吻,位于殿脊正脊两端,痴痴地“深吻”着屋脊。它也是传说中龙的孩子,是前面老五狻猊和老八狎鱼的弟弟,老九。</p><p class="ql-block">这第九位龙子形状像四脚蛇剪去了尾巴,性格也与两位哥哥不同,口阔嗓粗,平生好吞,喜好在险要处东张西望。唯独与八哥狎鱼相同的是,它也能灭火,既能将火一口吞下,又能喷浪降雨,是个双料灭火小能手。所以,每个房脊上都有它两席之地——两边一头一个,刚好吞下房脊,以取避火防灾之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