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西太原晋祠桂花元宵

雨中见你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在山西太原晋源区当地流传着两句民谣:“大米芯芯藕瓜瓜,元宵蛋蛋女娃娃。”这个民间谚语中的“元宵蛋蛋”就是晋祠四宝之一的晋祠桂花元宵。</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桂花元宵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汉文帝刘恒自8岁就来到晋祠一带为代王。西汉初年,汉文帝为了庆祝平定“诸吕之乱”,将这种圆滚滚的宫廷甜点分发给百姓,寓意普天同庆,并称之为“元宵”。恰逢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日,故将这一天定为“正月十五元宵节”。从此,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便流传至今,凝结成太原人独特的文化记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每年冬天,晋源的大街小巷总能听到元宵的叫卖声。在寒风凌冽的冬日,一碗热气腾腾、香甜软糯的晋祠桂花元宵是晋源人的生活习惯和心灵慰藉。晋祠桂花元宵作为北方元宵的代表,流传至今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的沿袭,更是历代晋祠人对传统手工艺的热爱与坚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桂花元宵经过千年传承,与当地江米结合,形成了其独有的风味。今年69岁的韩福元作为晋祠桂花元宵的代表性传承人,滚制元宵已有50余年,他们家已有五代人传承着千年晋祠桂花元宵制作技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说起来,韩家和元宵结缘,还要追溯到其曾祖父韩国富时代。最为称道的是,其祖父韩振业与父亲韩海海在民国时期和建国初期创立“自立成”字号,专门经营元宵与烧饼的制作和销售,在晋祠一带小有名气。从小耳濡目染,韩福元自然也就将这门手艺熟稔于心。一泡、二淘、三晾、磨米、炒作、做馅、滚制、包装……一颗地道的桂花元宵,要经过十几道工序。“以前正月里一破五,家家户户就开始磨面做元宵,由于工序繁杂,往往需要五六天才能做成。后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滚"元宵的人就越来越少,而我,因为放不下这门手艺,就这么慢慢坚持了下来。”韩福元一边滚元宵一边说。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日渐丰富,眼看着其他元宵品牌打出了名声,韩福元暗暗下定决心要将“晋祠桂花元宵”发扬光大。而他的坚守和初心也感染了两个儿子韩剑、韩伟,更有意思的是,年幼的孙子经过潜移默化竟也将元宵滚得有模有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不少老太原人要的就是这一口“老味道”,有的人早已定居南方,仍对晋祠桂花元宵念念不忘。每年都有老顾客托人或者通过快递来买咱们的元宵。”韩福元笑着说:“咱们的料好、馅儿足,口味自然不会差。”</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晋祠桂花元宵成功入选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流传两千余年的王宫甜品,今又飘香。入选太原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后,晋祠人将更加爱护这传承千年的味道,在保护好传统技艺的同时,将其一代代传承下去。让这一传统文化不仅成为龙城太原舌尖上的美味,更应成为历久弥新的记忆和永远的乡愁。</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记录家乡、传承文化我们的责任</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感谢关注</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