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寒冬行于凌云,漫步天边尽享美景。

山里娃

<h3 style="text-align: left;">  无登山不男儿。与最佳搭档瓦哥上一次登山是2020年4月23日到磨子坪赏春雪,那次露营让我感受到春雪的魅力,可以用惊艳四野来形容,所拍的图片也被微平武、绵阳旅游及学习强国平台使用,能让更多的世人了解平武关注家乡支持发展也算是一件好事,这也是我喜欢户外缘由之一。而后,与瓦哥相约多次,欲征土城境内4000+高峰砚台石,终因疫情、工作及身体肥胖体能下降等因素未果。再后,瓦哥邀约岷山主峰雪宝顶更是无力应战。2020年12月,瓦哥与驴友造访虎牙誉为360观景平台的土地梁,将日照金山、日出云海、光影迷离的视觉盛宴收获囊中,甚是羡慕。近日,瓦哥再次邀约与我第二访海拔3600+的土地梁及4200+的烧香梁,内心来讲趋之若鹜,从身体状态来看有点力不从心。经过一番思想斗争,确实不便再拒绝瓦哥,于是欣然答应。2021年1月9日下午4点,在三九寒冬,我与瓦哥从海拔1400米的地方徒步6个半小时到达海拔3400米的第一个露营点土地梁牛圈上方,开启为期两天的自虐之行。第二天六点早起,如愿候到日出云海,两人拿起相机手机一番倒腾到中午12点,尔后收拾行装再次徒步4个小时到达海拔3900米的第二个露营点烧香梁,在爬升的过程中,幸遇一生难见的佛光幻景。在低温煎熬中度过一宿,第二天登上海拔4200米的梁顶,感受了真正的360观景平台,身临其境家乡的大好河山那种惬意,足以抵消身体所有不适和一切凡尘杂事。所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情趣和心境,正所谓他人笑我太癫狂,我笑他人看不穿。此行可谓为视觉的天堂、身体的炼狱,将此行简单整理以作留念,毕竟下次,不知有时亦或不知何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午四点,车行虎牙上游村后山海拔1400米许,冰雪覆地,挂上链条也不能安全前行,遂驻车开始徒步,不料这一走竟然连续6个半小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和瓦哥各负重50斤,在以前这对我来说是小菜一碟,如今体重增加20斤,着实对我是一个未知能否的挑战。</h3>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我12岁的瓦哥体魄杠杠滴,现在的年轻人也没得几个和他有可比性。</p><p class="ql-block"><br></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始行进速度不错,很快就要进入云层</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游村民的摩托,虽然带了链条在半路搁浅了,看来前路充满挑战。</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随着海拔的爬升,雪越来越厚,晚上视线不好,我和瓦哥不敢抄小路,只能沿着公路前行,越到后体力越差,几次都想放弃,瓦哥一直给我鼓劲,经过十几次的歇息,凭着毅力支撑,终于在晚上22:30,到达了海拔3400米的土地梁牛圈上方露营地,瓦哥迅速地搭起了帐篷,我略作休息后也就地取材开始化雪沏茶。</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零下十几度化雪费时费劲,将雪融化煮沸需要半个小时以上,刚来这里感觉天气极冷,事实上也很冷温度零下十多度,为了更加暖和,我和瓦哥第一晚准备来个火锅煮面。</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早上为了不耽搁时间,匆忙化雪水来个自热米饭,1月里海拔3400米的地方确实凉快,气罐头晚放帐篷外直接凌在了地上</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点,爬上3600米以上的土地梁顶峰,太阳还没出来,天空暖色朝霞和蓝色的云海遥相呼应看上去美爆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邂逅土地梁的第一缕阳光,2016年5月曾在此看见了日出云海,而今冬季却是另一番风味的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景易逝,和瓦哥赶紧留个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景方能展示此时土地梁云海朝霞的大气蓬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天上已暖洋,人间梦未央。</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隔4年后,第二次在此点拍全景。</h3> 积雪覆盖的地方是三牙羌,2000年曾在此山的筲箕背采挖贝母,此山极为陡峭险峻,上下都是以楼梯的方式。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望赵子岩,岩崖上面有一条独路,因地形陡峭跨度大背方有抵触点,记得最先迈出的第一只脚必须是左脚(或许记错了)如果第一步迈错了在悬崖半壁上就只有喔豁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峡谷被云海淹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站在山脊上,汹涌的云海使人忘记脚下是万丈深渊,远望花花水,疑似天泉流人间,在这里,美总是藏在险要的地方,曾经不少的人在经过花花水时魂归腾格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再来个到此一游</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最左上方是大矿山,顶峰是平武境内的雪宝顶最高峰,真正的主峰在松潘境内,也就是在翻越雪山梁子看见的那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扣人心弦的合影,不知下次能否再看到这个突起。2016年我等4人曾在一临崖突起部位合影留念,此行反复找寻该点未果,应该是崩塌了,我和瓦哥想想都一阵发麻。</h3> 瓦哥说他脚有冻伤,以后冬季不适宜再高海拔露营,下次遥遥无期亦或真无期,我们觉得有好背景都得来一张。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左边上方为土城境内砚台石,我们的第一个露营点在右下方。</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中午后转场烧香梁,收拾行装前留个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转场路上很干爽,昨晚一路踩着深厚积雪,其中一双鞋已经打湿,还报废一双雪地套靴。前两次前往烧香梁都是阴雨天气,无功而返,这次或许是感动了老天,特意给我们调了个好天气,实际上这天在海拔3000以下的都是阴天,还下了大雪。</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路上小憩,瓦哥确实是硬汉,硬得汉都没出。</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路即景,此山雄伟有型,反手就是一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开始爬坡,此地至烧香梁露营地还要爬升500米的海拔。</h3> 下午五点,太阳将要下山,我和瓦哥在一山脊上站着休息,太阳照在我身上,前面峡谷不断涌上冷空气,将我的身影映在了峡谷浓雾之上形成佛光,人生中的第一次遇见佛光,缘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夕阳西下,海拔已经3600以上,温度骤降,眼前的云海和天空呈现出蓝色冷色调。</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光持续了有近半分钟,我赶紧喊瓦哥过来,佛光将我俩的身影包围其中,神秘梦幻。</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佛光消失了,瓦哥还在驻足拍摄,舍不得离开。</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点残阳洒在脚下山顶上,营造出漂亮的光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夕阳下的云海,左边还隐约看见佛光。</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太阳落山,此时已经18:00时,快到营地了。</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攀爬的最后一次歇息,来一张暮色照,海拔已是3900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1月10日早上6时许,暮色破晓,新的一天开始,我和瓦哥在此静候日出的到来。</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如愿以偿,烧香梁的第一缕阳光虽然没有云海也是如此惊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好的光影短暂易逝,我和瓦哥匆忙拍照录视频后赶紧留个到此一游,在这个点位我和瓦哥已经是第三次造访,而看到日出却是第一次。</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远望磨子坪(左边)和不知名的远山。</h3> 在烧香梁背向雪宝顶来个纪念照,我的体重和体能如果不能好转,瓦哥的脚冻问题没得到解决之前,我们在冬季或许再也不会来这里了。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瓦哥给我留下的工作照。</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疑是天上宫阙还是大海行舟?</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烧香梁顶上望赵子岩是那么近,而实际是那么遥远,直线距离至少也得几千米。</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烧香梁顶上望雪宝顶,几年前,虎牙保护区工作人员曾作为向导和采访主角带领央视远方的家拍摄组登上这个平武境内主峰,将其名扬四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山高人为峰,只有身临其境,才能感受现场那种的震撼。</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腰缠浣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360度视野。</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住在3900的营地零下20度我和瓦哥一夜未眠,登顶后返回营地原本干爽的地面已是白茫茫。</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景居然发生在太阳普照的早上,一阵浓雾上涌便如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返程较远,我和瓦哥在下午1点打理完毕开始下山。</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道路阻且长,每一步都可能付出生命或重伤的代价。</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来时好好的,一夜之间变了样,差点找不到来时的路。</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一个半小时便到了第一天露营下方的垭口,下了垭口就开始穿越丛林走捷径迅速下撤。</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捷径可以绕开多个公路回头线,节省不少时间,但大多是没过膝盖的积雪沟壑,极其难走,一不小心就栽跟头,我刚买穿上的户外裤子便在下撤时划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苦中亦乐,时不时会遇见令人惊喜的景致。</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类似如此的雾凇景致随处可见,歇息时顺便来一张。</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寒冬腊月的杜鹃枝头挂满白雪,展现出另一番风情。</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得太快,右膝盖隐隐作痛,估计是半月或者韧带受损。</h3> 一路小跑,耗时4个小时,完成了从海拔4200米到1400米驻车处的速降并安全返程,结束了此行,也在痛并快乐中实现了自我挑战,如愿无憾,为自己和瓦哥的执着和无畏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