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曹操的养生观

王志成

远古以来,人们囿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和知识局限,对大自然缺乏深刻了解,对延长生命的渴望与生命的短暂这对不可抗拒的矛盾无法排解,从而便陷入了深深的恐惧、悲观和无可奈何的心态。就连大诗人陈子昂也发出了“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登幽州台歌》)的千古之叹。但一生南征北战,横槊赋诗的魏武对生命又是如何看待的呢?,请看《龟虽寿》这首诗:<br>神龟虽寿,犹有竟时。<br>腾蛇乘雾,终为土灰。<br>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r>烈士暮年,壮心不已。<br>盈缩之期,不但在天。<br>养怡之福,可得永年。<br>幸甚至哉,歌以咏志。<div><br>曹操的这首诗千百年来为人传唱,使后代无数英雄志士为之倾倒若狂。据《世说新语》记载:东晋时代重兵在握的大将军王敦,每酒后辄咏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之句,即以如意击打唾壶为节,久之壶口尽缺。是什么美妙的东西使他灵犀相通,以至于如颠如狂呢?这确是一个颇发人深思的问题。这里,我们不妨用今人的眼光略作分析。</div><div><br>《龟虽寿》是曹操乐府诗《步出夏门行》的第四章。写这一组诗时,曹操刚击败袁绍父子,北定乌桓,踌躇满志,乐观自信,充满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此时他已年过半百。想起人生路程,诗一开头便无限感慨地吟道:“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庄子•秋水篇》说:“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曹操反其意而用之,说神龟纵活三千年,可还是难免一死呀!腾蛇,是一种神话里的蛇,与龙同类,能兴云驾雾。《韩非子•难势》:“飞龙乘云,腾蛇游雾。”诗人则说,腾蛇虽有这么大的本领,最后也还是要死亡,化为灰土。诗歌一开头,就用这两个形象的比喻说明世间万物都不是永恒存在的,新陈代谢是大自然的根本规律。这就等于告诉人们说,人虽寿夭有别,但最终都是要死的,表现了作者旷达的心胸和无神论的观念。古来雄才大略如秦皇汉武之尊,竟亦难免服食求仙长生之术的蛊惑,而独曹操对生命的自然规律有如此清醒的认识,这在谶纬迷信猖炽的时代是难能可贵的。更可贵的是如何对待这有限的人生?他认为,正因为生命有限,所以更应充分利用这有限的生命,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因此,诗人一扫汉末文人感叹浮生若梦、及时行乐的悲调,慷慨高歌:“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以年齿衰老的千里马自居――虽然形老体衰,退居枥下,但胸中仍然激荡着驰骋千里的豪情。一种对宏伟理想追求的勃勃雄心始终没有消沉,精神之旅永不停息!以上四句,可以说是全诗的点睛之笔,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事业的看法,充满着积极进取的精神。接着,诗人又进一步发挥了这一主题思想:“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这就是说,人的寿命的或长或短,并不完全由天而定,只要调养有方,是可以保持身心健康、延年益寿的。全诗以形象的比喻、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一种“我命在我不在天”的非宿命论的思想,体现了诗人达观、积极的人生态度。从中也可看出他不甘于“天命”,而敢于向“死生有命”的陈俗挑战的豪迈勇气!</div><div><br>这首诗始于人生哲理的感叹,继发壮怀激烈的高唱,复而回到哲理的思辨:即人在自然规律面前也不是完全无能为力的,人的生命虽然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但也不是完全听凭上天安排。其长与短、强与弱、丰富多彩与贫瘠苍白,是可以由自己操控的。如果善自保养身心,使之健康愉悦,不是也可以延年益寿吗?曹操所云“养怡之福”, 其中“养怡”两字,“养”就是指养生,包括饮食起居、生活习惯;“怡”就是指开心,即乐观向上的精神心理状态。总之,不是指无所事事,消极静养,而是说一个人精神状态是最重要的,不应因年暮而悲沉,而要“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精神,永远乐观奋发,保持思想上的青春。全诗融述理、明志、抒情于一体,格调高远,雄健奔放。尤为深长的是,曹操以切身体验揭示了人的精神因素对健康的重要意义,从这方面来说,它不又是一篇绝妙的养生论吗!</div><div><br>至此,我们便不难理解后人为何还样青睐这首诗,关键是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它能穿透历史的时空,告诉人们,人生既要坦循自然规律,又不能无所事事,因为健康长寿的钥匙同时也掌握在自己手中。即使已到暮秋晚年,也要预略夕阳的绚烂。人生有追求,精神自不老,实现生命的目标比单纯的养生延命重要,“老骥”形象和精神之所以千年感人,其奥妙正在于此。</div><div><br>君不见,当今有的人一退休,即自感失落、空虚,精神无所寄托整日无精打采,病魔也就乘虚而入;有的人则雄心不减,老当益壮,另辟蹊径,利用退休后这充裕的自由时光,正好作自己的设计师,重新策划自己,去实现年轻时未来得及实践的美好梦想,恰似迎来第二春。何也?精神状态不同所致也。一些老同志在退休后著书立说、挥毫泼墨,不断取得新的学术、科研成果,或晚年生活丰富多彩,老有所为,心悦体健,不就是很好的证明吗?未失反得,岂不乐哉!由此可见,进取心理不但能养生健身,而且能使人有所作为,此乃千古一理也!所以,我们今天谈养生,就应该大力提倡这种进取心理。自强不息,热爱生活,善于调理,乐观进取,这就是《龟虽寿》为我们诠释的生命真谛。<br><br></div> 图片源自网络 作者简介:王志成,字士心,网名暮秋,陕西南郑人。曾在省市检察机关和县市公安机关工作,已退休。系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协会员。有《诗疗与养生》《高扬生命风帆》《苍山霜叶》等著作刊行。近些年来,沉潜于传统文化、生命伦理与心灵保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