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人如三日不读书,则尘俗生其间,照镜则面目可憎,对人则语言无味。”这很生动地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这学期学习和工作的小的总结。</span></p> <p class="ql-block"><b>一、共读书目</b></p><p class="ql-block"><b> ——《项目化学习设计》夏雪梅</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自从加入棋小青蓝工作坊教师团队,通过“每日一练字,每日一读书”打卡环节,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阅读夏雪梅撰写的《项目化学习设计》这本书,我对于“项目化学习”有了更深的理解。在这学习氛围浓厚的团队中,我感到非常幸福——青蓝工作坊的小伙伴们每天线上一起打卡学习,一起进步,让我燃起了学习的斗志,有一位教育专家曾说过的这句话:“教师一旦今日停止学习,明日就将停止教学。”作为一名年轻教师应该在教中学,学中有所获,不断进步,不断提高。</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传道受业解惑,还应该与时俱进的更新知识,不断学习提升自我。刚刚开始接触项目化学习和项目化教学,我还处在连定义都不理解的懵懂状态,现在通过阅读夏雪梅老师的《项目化学习设计:学习素养视角下的国际与本土实践》这本书我更加系统全面的了解什么是项目化学习以及尝试推行这种学习方式在任教学科中进行合理运用,虽然目前我还做不到信手拈来将这种模式运用当下,但是这种新的思维无疑是给传统上课教学模式的一种冲击和教法上的突破,拓宽了授课方式和途径。其实项目化学习的模式是教学发展的必然,我通过近段时间的课堂教学,我越来越能感受到现在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和途径都远远超过以往,随着科技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很多答案都已经悄无声息的出现在他们的生活中,他们的所见所闻不比教师少,教师只有一双眼睛一个大脑,获取的信息量和信息的角度相对是少而片面的,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他们已经不拘泥于传统教师教和学生学,在美术课中,他们在想要体会到是自我参与感,肯定每个人在集体中存在的价值,这一点正好和项目化学习模式不谋而合——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点,让每个学生在活动环节中找到自我存在价值。项目化学习中的驱动性问题的设计是我很感兴趣的板块,提出的问题就是在引导学生进行探讨和研究的方向标,它不是答案但却是引领学生找到答案,从具体内容问题上升到更本质的问题,将本质问题与学生经验建立联系。例如:我联系到本学期四年级美术课《笔的世界》,学生也提出了笔的组成部分是什么?笔的结构是怎么样的?你会选择怎样的笔?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更抽象化的概念:造型与功能。因为笔中的功能是一个个具体的主题内容,通过这个主题,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探讨“笔功能是如何影响人们的生活?”</span></p> <p class="ql-block"><b>二、自读书目——</b></p><p class="ql-block"><b> 《读懂小学生——心里特级教师的咨询手记》读书感悟</b></p> <p class="ql-block"><b>三、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p><p class="ql-block"><b> ——软笔书法学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每天的软笔练习可以让我静下心去反思一天的教学工作,其实我接触软笔的时间不长,还是一位软笔书法的门外汉,我只能尽我可能去站在优秀的前人肩膀上学习和临帖,我一直坚信“勤能补拙”。同时,我每天可以看到群内小伙伴在集体氛围带动下都非常认真开始练习软笔,有的还会相互鼓励点赞加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的职责也是我们的义务。只有我们先重视起来,才可以感染学生对传统文化的重视。虽然我所学专业是美术,我在学生眼里,不仅是美术老师还是书法老师,无论是美术还是书法都注重手头功夫,换句话说,提笔就可以展示出教师的专业基本功底,所谓“急用先学”,正式这样的机缘巧合,我下定决心,我需要努力提升软笔书法的基本功,书法就是需要长期积累的过程,现在我每天学习临摹的是颜真卿《多宝塔碑》,当然,很有幸我也可以和同组的老师们一起探讨和交流,她们会将自己宝贵的经验分享给我,相互砥砺前行。</span></p> <p class="ql-block"><b>四、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b></p><p class="ql-block"><b> ——软笔书法校外学习</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通过校外学习给我最大的启示是:要练好字,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奏效的,需要长期的钻研和磨练,需要“铁棒磨成针”和“滴水穿石”之功,特别是老师的写字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这是因为老师的书体和书写风格对学生的影响最大,老师的示范写字对同学们的影响最强,所以无论是自己还是教学,都应该重视优秀的传统文化。</span></p> <p class="ql-block"><b>五、特色教研课</b></p><p class="ql-block"><b> ——四年级上册《笔的世界》</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本课是一节“设计应用”领域的课程。旨在使学生进一步了解艺术设计与生活应用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设计要以人为本的原则。本课的笔的设计要体现美观与实用相结合,对造型结构和功能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设计,从而综合培养学生的感受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span></p> <p class="ql-block"><b>六、学生美术作品欣赏</b></p><p class="ql-block"><b> ——童眼看世界</b></p> <p class="ql-block"><b>七、精彩上课瞬间</b></p><p class="ql-block"><b> ——乐中学,学中有所获</b></p> <p class="ql-block"><b>八、可爱的美术组</b></p><p class="ql-block"><b> ——相互砥砺,共同进步</b></p> <p class="ql-block"><b>九、个人收获</b></p><p class="ql-block"><b> ——不骄不躁,再接再厉</b></p> <p class="ql-block"><b>十、青蓝师徒寄语</b></p><p class="ql-block"><b> ——吃水不忘挖井人</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邵老师(师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活用教材,备好知识课,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备课要作到熟悉新课程标准、熟悉新教材、熟悉学生。熟悉新教材,弄清楚一堂课的重点、难点和教材所占的地位及承上启下的关系,这样有利于更好地处理好教材。以爱为源,备好情感课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作为一名新教师,应认真好学,借鉴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端正自己的教育观,面向每一位学生,要因材施教,学会充分运用自己的眼神、语调、微笑等体态语言来表达对学生的爱。”</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代玲(徒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谢谢你我可爱的邵老师!谢谢你的栽培与照顾。跟随你一起学习的日子里,我得到了迅速成长,感谢师傅的悉心教导,我会更加努力,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美术课。能遇见你真好,感谢你一直以来对我的帮助和关照,给我方向让我成长。感谢你工作上不厌其烦一遍遍教我技能,一次次告诉我经验,让我能迅速成长独当一面。愿你能被幸福最大限度地宠爱,伸手便能触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生活,一生无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5px;"> 综上所述,学校提供的“青蓝工作坊平台让我深深体会到我是师徒结对活动中的真正受益者,我很珍惜学校为我提供这样有计划有步骤的专业成长的机会,也非常感激一直不吝赐教和无私关怀我的邵老师。对于一名年轻老师来说,师徒结对活动既是一种机遇又是一种挑战,要让学生有一碗水,老师就一定要成为一条奔流不息的小溪,“师傅领进门,修行在自身”,我会虚心地向邵老师学习,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从教素养,努力让自己站在巨人肩膀之上,茁壮成长为一名合格甚者出众的专业型人民教师。</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