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我的影像日记(上)

津味儿大碗茶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每个人一夜之间开启了口罩护体的特有模式。由此,我们每个人的命运亦随之在这一年里发生了深刻改变。<br> 《2020: 我的影像日记》,忠实、全方位地记录我所在城市——天津城市里的普通人,一年来在非常时期中的生活状态,还有那种特有的诙谐和隐忍。摄入镜头的都是触手可及、再平常不过的那些人和事。但正是这些人和事,随时能唤醒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对过往365天的无法释怀。<br> 镜头中的那些人和事,看似可有可无,但其背后都有着一段不寻常的故事。正如此,才让自己在镜头背后始终能感触到那种挥之不去的温度。正是这种温度,让我们忘记了过去一年里的所有疲惫,也让我们记住了一个个真实、美好的瞬间。<br> 1月3日,天津直沽桥附近的海河岸边。随着近年来天津城市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每年入冬前后,成群红嘴鸥飞临海河上空。一到这季节,每天都会有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聚集于此,观赏、拍照、投喂,人鸟共处,其乐融融。 1月11日,午间,天津市图书大厦。一位老人带着小孙女正在书架前专心致志地看着书。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津城街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一夜之间口罩成了人们的抢手货。 1月24日,腊月三十,下午,天津3号线地铁车厢内。往日高峰时拥挤的地铁车厢,包括自己在内只有五名乘客,其中两人没戴口罩。 1月25日,大年初一,下午,天津医大二附属医院。医院开进入严控环节。探视者需经测温、问询等进入医院,但不能进入病房,只能在大厅一楼和家属见面。 1月26日,大年初二,上午,天津河北区金钟路。津城约定俗成的姑爷节,因疫情的突发,这一天街上变得空无一人。 1月29日,大年初五,天津河北区某小区。全民战“疫”的号角吹响,各式各样且颇具特色的抗疫宣传标语出现街头。 1月29日,大年初五,天津河北区某小区。小区的志愿者行动起来, 对外来人员及车辆进出小区实施严格检查。 1月31日,大年初七,天津和平区重庆道。津城街头一组顽皮、帅真、风趣、阳光的城市雕像被路人“幽默、诙谐”地戴上了口罩,“哏儿都”津城特有的那种风趣、诙谐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 2月1日,大年初八,中午,津城地铁3号线。宽敞、明亮的地铁车厢内,只有两名拎着行李箱的乘客。 2月1日,大年初八,津城街头。街头的醒目标语,善意地提醒着人们,非常时期不要乱传谣言。 2月2日,大年初九,午间,天津小白楼商业街。雪后的津城小白楼商业步行街,空无一人,一位遛狗老人从街中缓步穿行而过。 2月12日,晚上,天津河西区某小区门前。零度以下气温的晚夜,小区门口搭起帐篷,监测体温和管控外来车辆的值岗同志,身着厚厚的棉大衣、坐在电热取暖器前,两眼注视着过往行人。 2月12日,下午,天津河北区某小区快递菜鸟驿站。小区门外菜鸟驿站的小哥“全副武装”进入“战时状态”。 2月25日,上午,津城河北区某小区。为了应对疫情的蔓延和做好疫情的防控工作,各小区实施出入口封闭,只留一个大门供人们进出。 3月8日,午间,南开区华苑某小区。 外卖的快递小哥坐在卖家的店面外随时准备“抢单”。疫情爆发后,街头、社区出镜率最高的当属送外卖和送快递的小哥。 3月11日,中午,天津河西区张自忠路。市政施工中使用的沙袋,不经意间堆放在了路边的抗疫宣传广告箱前,恰似一堵厚厚的堡垒和阵地,顽强地狙击者疫情的蔓延。 3月11日,午间,天津河西区江苏路某封闭小区门前。由全市各机关单位组织的志愿者,下沉居民社区轮流值守,全面、细致做好基层的疫情防控工作。 3月11日,午间,河西区南京路某小区门封闭的大门前,快递小哥从封闭的栅栏门空隙中将快递物品交给主人 3月13日,天津河西区大沽路。人们排队购物,自觉保持一米以上的间距。 3月24日,傍晚,天津和平区小白楼商业街。店家贴出醒目的告示,欢迎人们前来进餐消费,做到一人一桌,做好疫情防控。 4月7日,下午,天津和平区五大道。津城的春天依旧如期到来,五大道如同花的海洋,引来各地游人带着口罩穿行于五大道间,陶醉于到处散发着春天气息的魅力津城的大街小巷。 4月13日,午间,天津和平区重庆道。街边颇具特色,具有西式风格的西餐馆大门上,贴着醒目的重新开业的大红标语。 4月13日,午间,天津五大道上的民园体育场。虽然疫情还没有结束,各地游人还是无法抗拒五大道靓丽风景的吸引,慕名前来五大道观光游览。图为,游客进入民园体育场之前,接受严格的疫情防控检查。 4月15日,中午,天津和平区滨江道商业街。带着口罩的情侣,在贴有“疫情期间只坐一人”的座椅上甜蜜地相拥而坐。 4月19日,午间,天津南开区某小区门前。疫情期间,各小区实施封闭性管理,前来小区的人员被隔离设施阻拦在大门外。 4月20日,中午,天津和平区滨江道商业街某知名商场。重新开张纳客的商家,采取限制客流量、进出门佩戴口罩、扫描健康码、购物保持间距等多种灵活措施。 4月21日,中午,天津港某冷冻食品仓库。仓库外墙上的红色标语好有霸气。 4月25日,早上,天津和平区小白楼商业街。店家门楣上的标语,寓意太好了。 4月27日,天津和平区 “瓷房子”门前。“复工复产”提速,但津城网红之地——“瓷房子”依旧大门紧闭,远道而来的外地游客,隔着紧闭的大铁门向大院里面张望。 4月28日,午间,天津和平区小白楼商业区。巨大的玻璃展窗张贴着“满50赠10”等大幅度促消费的宣传海报。 5月1日,下午,天津古文化街。疫情防控一级降二级后的五一小长假,天津古文街在扫码、测温、限时、志愿者全员上岗、带口罩等严控措施下对外开放。 5月1日,下午,天津海河狮子林桥头。五一小长假第一天,游泳爱好者齐聚海河狮子林桥河畔,轮番站在狮子林桥头,向游人表演优美的跳水动作。 5月5日,午间,天津南开区王顶堤居民区。疫情期间,银行实行储户在门外等候,限制人数进入大厅办理业务的措施。为方便储户,银行在门外准备了有一定间距的座椅,让排队的储户坐等。 5月11日,午间,天津河东区,某自发形成的人才市场。有较大规模的外地来津人员聚集于此,他们带着口罩,拖着行李,在此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 5月14日,早上7:00许,津城河北区海河岸边。晨练的老人们依次排成长队,一边拍打着前排老人的后背,一边整齐地喊着口号,还不时地发出朗朗的笑声。 5月15日,午间,天津滨江道百年钟表店。刷战疫码、出示健康码、测温、走专用通道,每一项流程,值岗师傅都做得严谨、认真。 5月27日,下午,天津东丽区某食用菌生产企业,工人师傅正在紧张将下线的食用菌装箱出库。受疫情影响,民营企业受到巨大冲击,复产复工后,企业开足马力,争分夺秒满足市场供应。 6月8日,周一,早上,到单位食堂早餐,忽然发现可以堂食了。记得在单位上一次堂食,还是大年初三的事了。 6月13日,下午,天津武清区佛罗伦萨小镇。天气酷热,一位小姑娘站在音乐喷泉池中,伴随着音乐的起起落落,任凭水柱上上下下打透全身。 6月16日,下午五时许,天津市中心地标建筑群——津湾广场。空旷的楼宇间好久才看到一位送外卖小哥疾驰而过。 6月18日,下午5时许,天津解放北路。路边便道上,一名放学后的小学生双手反向,用力拉着载有书包的小车,走在回家的路上。 6月19日,下午,酷热,天津武清区。两位农民师傅正在田间紧张地抢修农用拖拉机。 6月25日,下午,天津河北区狮子林大街与金纬路交口,警察同志上前纠正闯红灯穿越车流的大妈交通违章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