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我失骄杨君失柳,</p><p class="ql-block">杨柳轻扬直上重霄九。</p><p class="ql-block">问讯吴刚何所有,</p><p class="ql-block">吴刚捧出桂花酒。</p><p class="ql-block">寂寞嫦娥舒广袖,</p><p class="ql-block">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p><p class="ql-block">忽报人间曾伏虎,</p><p class="ql-block">泪飞顿作倾盆雨。</p> <p class="ql-block"> 余红仙,原名余国顺,1939年11月28日出生,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州评弹(苏州评话、苏州弹词)代表性传承人。余红仙生在上海,小时候常随父母到天蟾观看麒麟童、盖叫天等的演出,还常从电台收听越剧、沪剧、滑稽戏等节目。由于她天生有副好嗓子,十来岁就开始学演学唱。她有位邻居是沪剧名家石筱英的妹妹,余红仙很想跟石筱英学沪剧,石筱英也看中了她。但由于家庭经济拮据,父亲建议她学评弹,因为说书不需要多少行头。就这样,12岁的余红仙在1952年拜了评弹老艺人醉霓裳为师。</p> <p class="ql-block"> 余红仙唱《蝶恋花·答李淑一》是在1958年。当时她所在的红旗评弹队商量如何用弹词曲调来谱唱毛主席诗词,赵开生执笔谱写了《蝶恋花·答李淑一》,由她在西藏书场作为正书前的开篇试唱。新作融化了蒋调、丽调、俞调、薛调等多种流派唱腔的旋律,很有新意。虽不太成熟,但听众非常欢迎。1960年夏季集训后,他们在周云瑞、徐丽仙、张鉴国等前辈帮助下,对《蝶恋花》修改加工,使演唱更富激情。当时正逢中央领导在上海开会,余红仙去锦江小礼堂演唱了《蝶恋花》,陈云听后非常赞赏,周总理更是多次听她演唱《蝶恋花》,并称赞曲子谱得好,唱得不错,还鼓励她多谱唱毛主席诗词。1961年1月22日,经过音乐家黄贻钧、司徒汉等人的精心编配,弹词《蝶恋花》被搬上了交响合唱舞台,在上海交响乐团的伴奏下,在上海合唱团数百人的伴唱下,由余红仙独唱,《蝶恋花》就此享誉全国。<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1977年,她再唱的《蝶恋花》被摄入影片《春天》,进一步扩大了评弹的影响</span>。1997年,余红仙当选为中国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并出任上海评弹团艺术指导。</p> <p class="ql-block">余红仙和陈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