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三)

中黄茶业

<p class="ql-block">历史孕育了真理,它能和时间抗衡,把遗闻旧事保藏下来,它是往古的迹象,当代的鉴戒,后世的教训。</p><p class="ql-block"> ——塞万提斯《堂·吉诃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北宋(960-1127)</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的时代。因开国皇帝赵匡胤发迹宋州(今河南商丘)而号“宋”,因姓也称赵宋,因疆域相对于后来的南宋而言位置靠北,故史称北宋,北宋与南宋合称宋朝、两宋。</span></p><p class="ql-block">都东京开封府,最多人口12600万(1124年),最大疆域280万平方公里(1111年)。</p> <p class="ql-block">959年六月,周世宗柴荣去世,7岁儿子柴宗训继位,赵匡胤已掌握军队大权,并拉拢重要将领杨光义、石守信等在自己身边。</p><p class="ql-block">960年正月初一,镇、定二州剌史派员进京送来紧急战报,称契丹与北汉联合掠境,请求朝廷出兵御敌。宰相范质、王溥未核实军情,遣赵匡胤率领宿卫禁军前往抵御。北伐途中,赵匡胤策划黄袍加身,逼柴宗训退位,即陈桥兵变。</p> <p class="ql-block">宋朝初建,与后蜀、南汉、南唐、吴越、北汉等割据势力并存。</p> <p class="ql-block">后晋时期,石敬瑭曾把幽云十六州割与辽国,北宋与辽多次交战而未能收复。1004年宋战胜辽,在澶州约定为兄弟之邦,规定宋每年赠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世称之为“澶渊之盟”。神宗时割河东地七百里与辽。</p><p class="ql-block">1040年后西夏多次攻宋,1044年双方订立和约,规定:元昊取消帝号,接受宋朝册封;宋每年给西夏银7.2万两,绢15.3万匹,茶3万斤;开放双方边境贸易等。</p> <p class="ql-block">宋江、方腊起义严重地削弱了宋王朝的统治。1120年宋金联合灭辽,金又乘胜侵犯北宋。东京城破,开封军民抗敌情绪高涨,要求参战的人达30多万,金军不敢贸然进占全城。提出“和议”向宋朝勒索。宋钦宗不得已进金营求降献表。</p> <p class="ql-block">西夏(1038-1227)本名大夏,简称夏,因位于中国西北部,史称西夏。</p><p class="ql-block">西夏祖先党项族原居四川松潘高原,南北朝时<span style="font-size: 18px;">匈奴人赫连勃勃迁夏州,称平(大)夏部;</span>唐安史乱时迁陕北(西夏皇族先人)。1038年,李元昊称帝建国,都兴庆。在宋夏战争与辽夏战争中大致获胜,形成三国鼎立局面。金灭辽、北宋后,臣服金朝,1227年亡于蒙古。国土最大时80万平方公里(1142年),人口最多时300万左右(十二世纪初)。</p> <p class="ql-block">蒙古进侵,夏民外逃,木雅(今康定县拆多山以西,雅砻江以东,乾宁县以南,九龙县以北之地)定居,建立政权。至今本地藏民传说,称首领为西吴王,即西夏王(康熙年间消灭)。</p><p class="ql-block">西夏疆域</p><p class="ql-block">西夏立国时 ,疆域范围在今宁夏以及甘肃西北部、青海东北部、内蒙古和陕西北部地区。东尽黄河,西至玉门,南接萧关(今宁夏同心南),北控大漠,占地两万余里。西夏东北与辽朝西京道相邻,东面与东南面与宋朝为邻。金灭辽宋后,东北、东与南都与金朝相邻,南部和西部与吐蕃诸部、黄头回鹘、西州回鹘相邻。</p> <p class="ql-block">辽朝(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简称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建立的朝代,共传九帝,享国209年。</p><p class="ql-block">契丹崛起</p><p class="ql-block">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同样说蒙古语的室韦、库莫奚是同族异种。唐朝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设置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p><p class="ql-block">五代时契丹迭剌部的首领耶律阿保机乘中原内乱统一各部,取代痕德堇可汗后于907年2月27日即可汗位。他先后镇压了契丹贵族的叛乱和征服奚、室韦、阻卜等部落,并且握有蒙古地区的产盐区,在军事与经济方面都十分强盛。916年阿保机建契丹国,即辽太祖。</p> <p class="ql-block">契丹源于东胡鲜卑,与说蒙古话的室韦、库莫奚属同族异种。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设松漠都督府,酋长任都督并赐李姓。</p><p class="ql-block">五代时迭剌部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即可汗位,916年建契丹国。</p><p class="ql-block">925年东征渤海国,建东丹国以统治渤海遗民。936年后唐河东节度使石敬瑭自称儿皇帝、割让燕云十六州给辽。为条件,请求辽太宗支援攻打后唐。辽助石敬瑭灭后唐建后晋。</p><p class="ql-block">947年,契丹军攻克后晋首都开封府,后晋亡,契丹国占领大部分的中原地区。随即改国号大辽,辽朝正式成立。</p> <p class="ql-block">辽盛时疆域:东北至库页岛,北至蒙古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带,西到阿尔泰山,南部至海河、雁门关与北宋交界。《辽史》</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南宋(1127-1279)</span></p><p class="ql-block">北宋覆亡后,赵构定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新建立宋朝,沿用号“宋”,史称南宋。1138年,迁都临安府(今浙江杭州)。</p><p class="ql-block">与北宋比,只是北界因金人入侵而大大南移。南宋初,金兵一度攻入湘浙赣中部。后经数次议定以大散关(宝鸡西南)及秦岭淮河为界。</p> <p class="ql-block">1234年宋蒙联合灭金后,宋朝没有换来安宁,反而直接面对更强大的蒙古。1276年蒙古军攻占临安府,南宋名存实亡,最终经过崖山海战,十万君臣跳海殉国,宋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元朝(1271年—1368年)</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历史上首个大一统的少数民族帝国,其前身是成吉思汗所建立的大蒙古国。1260年忽必烈在大都(今北京)即汗位,建元中统,1271年改大元。后灭金朝、西夏、大理、南宋等政权,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自五代十国以来的分裂局面。</p> <p class="ql-block">1204年后相继消灭西辽、征服中亚、消灭夏金等。</p> <p class="ql-block">蒙古人</p><p class="ql-block">直系祖先是和鲜卑、 契丹人属同一语系的室韦各部落。 隋唐时,他们分布在契丹之北、 鞑靼之西、 突厥之东( 洮儿河以北,东起 嫩江,西至 呼伦贝尔)的广大地域。曾受突厥的统治, 突厥人多称之为 达怛( 鞑靼)。 唐朝贞观年间,突厥势衰, 室韦人一度称臣于唐。继突厥而起的回鹘政权崩溃后, 室韦—达怛人大批进入大漠南北 。</p><p class="ql-block">大约在9至11世纪,其中一支蒙兀室韦,从望建河下游之东逐渐西迁,到了斡难河、 克鲁伦河和土剌河三河的上源一带,分成尼鲁温蒙古和迭儿列斤蒙古 两大支,合称为合木黑蒙古 ,其中包括许多大大小小的氏族、部落。合木黑蒙古之外,当时在蒙古高原活动的,还有蔑儿乞、塔塔儿、 克烈、 乃蛮、斡亦剌等部,所有这些氏族部落,先后都受到辽和金的统治 。</p><p class="ql-block">蒙古高原地区的众多蒙古部落原为金国的臣属。随着金朝的衰落, 蒙古部落也开始壮大起来,逐渐脱离金国政权的统治。金泰和四年(1204年),蒙古诸部领袖铁木真通过战争统一了蒙古高原各蒙古部落。金泰和六年(1206年),铁木真<span style="font-size: 18px;">在斡难河( 鄂嫩河)</span>被各部落推举为“ 成吉思汗”,建立政权于漠北, 大蒙古国成立 ,结束了长期混战局面 。</p> <p class="ql-block">元朝的前身是蒙古汗国,1206年成吉思汗建大蒙古国时领有大漠南北与林木中地区( 贝加尔湖一带)。经成吉思汗等诸汗经营及三次西征,蒙古汗国东达日本海与高丽,北达贝加尔湖,南到安南,西达东欧、 黑海与伊拉克地区。</p><p class="ql-block">成吉思汗时期分疆裂土给东道诸王与西道诸王。东道诸王是其弟,多封于塞北东部与东北地区,从属性很高;西道诸王是其子,独立性很强。其中封长子术赤于咸海、 里海以北的钦察草原,后由拔都成立钦察汗国;封次子察合台于锡尔河以北的西辽旧地,史称察合台汗国;三子窝阔台封于乃蛮旧地,后由海都建立窝阔台汗国;蒙古本部由幼子拖雷获得,后由蒙古大汗直辖。汉地的华北地区、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地区、伊朗地区与 吐蕃由蒙古大汗直辖。</p><p class="ql-block">1279年元世祖建元后灭南宋,一统南宋地区,当时疆域:北到西伯利亚南部,越过贝加尔湖,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 云南,西北至今 新疆东部,东北至外兴安岭、鄂霍次克海、 日本海,包括库页岛,总面积超过1300多万平方千米。</p><p class="ql-block">灭南宋后,多次征战日本、 缅甸与爪哇等国,疆域大体稳定。1310年元武宗时,元朝和察合台汗国攻灭窝阔台汗国,元朝取得窝阔台汗国东部部分领土,领土达1400万平方公里。</p><p class="ql-block">蒙元统一后的疆域是:北到北冰洋沿岸(包括西伯利亚大部),南到南海,西南包括今西藏、 云南,西北至今新疆东部、中西伯利亚,东北至外兴安岭(包括库页岛)、 鄂霍次克海,全国划分为由中书省直辖的首都附近之腹里地区(即河北、 山东、山西及内蒙古部分地区)、由宣政院(初名总制院)管辖之吐蕃地区(今西藏自治区,及青海、四川部分地区),以及10个行中书省(分别为 岭北、 辽阳、 甘肃、陕西、 河南江北、 湖广、 四川、 云南、 江浙、 江西行中书省)。</p><p class="ql-block">具体情形大概是, 今天的内地、 满洲、 新疆、 西藏、 内蒙古、外蒙古、 澎湖,济州岛及南海诸岛,均属蒙元统治范围,还包括东西伯利亚大部分、 中西伯利亚,东起白令海、库页岛朝鲜半岛北部,西达锡金、 不丹、克什米尔东半部及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北及北冰洋,南含南海诸岛。</p><p class="ql-block">藩属国</p><p class="ql-block">元朝藩属国有高丽、 缅甸、 安南、 占城及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国。北有漠北诸部、南有南洋诸国、西有四大汗国。其中有两个直属的藩属国,即高丽王朝与缅甸蒲甘王朝,分别建立征东行省与缅中行省。</p><p class="ql-block">西北方面,1259年蒙哥伐宋时去世,领有汉地的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争夺汗位发生战争,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大汗忽必烈(史称海都之乱),直到元成宗时期才承认元帝为大汗。1304年,元廷与三大汗国达成和议,并与伊儿汗国一同承认元朝的宗主地位,成为元朝的藩属国,而元朝设立的行政机构(如 行中书省和宣政院)也未包括这些领土。且元成宗并赐伊儿汗国君主刻有“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等汉文印玺,实质上承认其独立性。到1310年 元武宗时期,元朝和察合台汗国先后攻灭窝阔台汗国,元文宗年间编纂《经世大典》时,将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与伊儿汗国为元朝藩属国。</p> <p class="ql-block">1271年灭宋,统一中国。侵略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p> <p class="ql-block">元朝承袭大蒙古国主要的领土,经过多次扩展,1311年元武宗时期达到最大:西到吐鲁番,西南包括西藏、 云南及缅甸北部,北至都播南部与北海、 鄂毕河东部,东到日本海,史书称“东尽辽左西极流沙,北逾阴山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时不及也” 。元朝且为钦察汗国、 察合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与伊儿汗国等四大汗国的宗主国,其藩属国涵盖高丽与东南亚各国。</p> <p class="ql-block">1294年元朝中期君主更迭,政变、民变不断,政局长期不够稳定。</p> <p class="ql-block">元朝连年扩张征战,中期后皇位频繁更迭,将臣民分成不同等级,民族矛盾尖锐。特别是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而通货膨胀、治理黄河泛滥又加重徭役, 终致民变多发。1368年朱元璋建明,派徐达北伐大都(北京),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元亡 。</p> <p class="ql-block">1351后,朱元璋成功击败其他起义军和元朝势力,将元朝赶入漠北,后继续北伐彻底扫除北元势力,元亡。</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大明(1368-1644)--1701?</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大明,历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政治清明国力强盛;遭土木之变由盛转衰,经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国势复振,后因东林党争和天灾外患致国力衰退民爆四起。1644年攻进北京,崇祯帝自缢殉国,明朝大势消亡。此后,南方各地先后出现多个明朝宗室小朝廷,均沿用大明国号,别称南明或后明,包括奉大明正朔的郑芝龙在东南沿海建立明郑王朝(子郑成功及孙郑经在台湾建立政权曰明郑)。</span></p><p class="ql-block">史书大多认为:明朝从1368年朱元璋称帝算起,至1644年李自成破北京崇祯帝殉国结束,传十六帝享276年。私下以为崇祯自缢后,南方隆武、绍武、郑明等<span style="font-size: 18px;">数个小朝廷也是大明之后续。1662年南明最后一任皇帝朱由榔被吴三桂杀害,才是明朝彻底亡国的标志,大明灭亡也许还在后来,传国至少294年。</span></p> <p class="ql-block">大明鼎盛时期,人口近两亿(17世纪初),国土997万平方公里(永乐年间)。疆域囊括汉地,东北抵日本海、外兴安岭,后缩至辽河流域;北达阴山,后撤至明长城;西至新疆哈密,后退守嘉峪关;西南到达缅甸和暹罗北境,后折回约今云南境;并在青藏地区设有羁縻卫所,还曾收复安南。</p> <p class="ql-block">明初在<span style="font-size: 18px;">阴山、大青山、西拉木伦河一线</span>置四十多个卫所为边防前线,永乐后边境南移,中期再次内迁并筑长城以御蒙古,在长城沿线设九边重镇加强防御。</p><p class="ql-block">1433年(明宣德八年)</p> <p class="ql-block">置辽东都司经营辽东,后朱棣招抚女真部落,1411年设奴儿干都司,1435年明宣宗撤回在奴儿干的流官驻军,至万历年间卫所增加至384个。晚明,后金崛起后逐渐进占辽东。</p><p class="ql-block">元明之际,高丽大肆扩张,通过招谕、剿杀、驱赶女真部落,疆域不断向北推进,1393年朱元璋内迁铁岭卫,默许李氏朝鲜占据鸭绿江以东、图们江以南的地区。</p><p class="ql-block">1582年(明万历十年)</p> <p class="ql-block">明初,先后设哈密、沙州 、安定、阿端卫、曲先、赤斤蒙古、罕东左等卫。</p><p class="ql-block">1528年后,嘉峪关以西皆为吐鲁番汗国所据。</p><p class="ql-block">1370年,吐蕃宣慰使何锁南普等率吐蕃诸部归降,设乌思藏、朵甘卫指挥使司管理西藏。</p> <p class="ql-block">1382年,平定云南全境,另设有三宣六慰 ,永乐年间増设底兀刺、大古刺、底马撒三个宣慰司,统治范围包括今缅甸、老挝大部及泰国西北部抵达孟加拉湾,中后期多放弃或被周边国家所并。</p> <p class="ql-block">1406年进攻安南,最南达日南州一带。次年置交趾布政使司,安南正式成为明朝的一个行政区,下设府15州41县208,得312万人民。 1427年罢交趾布政使司,放弃安南。安南再次脱离中国独立,建后黎朝。 1540年,莫登庸请降,明朝将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p><p class="ql-block">1553年葡萄牙租借澳门,获停泊权,1557年得居留权。</p><p class="ql-block">1624年荷兰人进入台湾南部,筑热兰遮城。1626年西班牙人进入台湾北部。1642年荷兰赶走西班牙,占领台湾大部。1661年,郑成功进攻台湾,次年驱逐荷兰人,设承天府,辖天兴、万年二县。</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南明(1644—1683)1701?</span></p><p class="ql-block">崇祯帝殉国后,<span style="font-size: 18px;"> 明朝宗室及文武多逃南方,据淮河以南半壁江山抵抗清兵,</span>史称南明,其主要势力分别是:福王弘光帝朱由嵩、唐王隆武帝朱聿键与绍武帝朱聿鐭、桂王永历帝朱由榔和<span style="font-size: 18px;">鲁王监国朱以海四帝一监国</span>。南明灭亡后,又有郑成功的明郑政权及夔东十三家军。</p><p class="ql-block">1644年,福王朱由崧监国南京,即帝位,改元弘光 。</p><p class="ql-block">1645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改元隆武。 1646年11月郑芝龙降清,隆武帝被俘,清军迅速占领东南大部。</p><p class="ql-block">1646年,朱由榔在肇庆即皇帝位,改年号永历。清军攻入云南,朱由榔逃到缅甸曼德勒,被缅王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缅王将其献与吴三桂。1662年6月1日,他在昆明被绞死。</p><p class="ql-block">李自成余部在湖南抗清失败后,转移到川鄂山区,在夔州府以东地区继续抗清,史称称夔东十三家军。</p><p class="ql-block">1661年,郑成功奉大明正朔,东征收复台湾,建立明郑王朝 ,奉南明永历帝为正主,沿用永历年号。1683年清军占领台湾,延平王郑克塽 降清,宁靖王朱术桂自杀殉国。</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兴朗政权(1662-1701)</span></p><p class="ql-block">1662年吴三桂绞杀永历帝后,一部分明朝军民继续抗清军,他们撤到云南澜沧一带,在兴朗城建立了小朝廷,延续近四十年。</p><p class="ql-block">1698年4月初六,清军杀进兴朗城。朱进琪率众巷战,直到4月19日凌晨壮烈殉国。16岁的皇太子朱培鉴在那诚、汪福、祁焱等人保护下出城,在中缅老交界地区坚持斗争。</p><p class="ql-block">据缅甸官方史书载:朱培鉴在缅甸北部山林建立政府,坚持斗争三年多,到1701年被缅甸方面杀害。越南史学家吴烨考证:朱培鉴建年号洪祥,皇后是一个老挝人。泰国历史学家土曼迦则认为朱培鉴的年号是洪祯,皇后叫李甄娥,建都中缅边境的复兴镇。也有人 朱培鉴等人在边境地区抗清失败后并没有被杀,而是隐姓埋名在偏远地区生活了下来,中缅边境地区朱、李、汪、祁等姓的民众即其后裔。</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清朝(1636年—1912年)</span></p><p class="ql-block">中国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 1616年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大清。1644年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退位,清朝结束。</p> <p class="ql-block">清朝疆域(极盛1760年)</p><p class="ql-block">东北与俄罗斯帝国分界额尔古纳河、格尔必齐河与外兴安岭,直到鄂霍次克海与库页岛;正北与沙俄分界萨彦岭、沙毕纳依岭、恰克图与额尔古纳河;西北与哈萨克汗国等西北藩属国分界萨彦岭、斋桑泊、阿拉湖、伊塞克湖、巴尔喀什湖至帕米尔高原;西南与印度莫卧儿帝国、尼泊尔、不丹等国分界喜马拉雅山至野人山;正南大致上与现今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分界相近,但清朝尚获得缅甸北部的南坎、江心坡等地;东与日本、琉球分界日本海与东海,与朝鲜王朝沿图们江、鸭绿江分界;清朝还领有台湾、澎湖、海南及南海的南海诸岛(时称千里石塘、万里长沙、曾母暗沙)。总面积可达1316万平方公里,至晚清1908年缩水至1135万平方公里。</p> <p class="ql-block">结束语</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包含两河流域的</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古巴比伦、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恒河流域的古印度和黄河长江流域的中国,其</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古埃及历史最为悠久,而中国的历史则是所有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从混沌初开到万物产生,从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经数千多年封建兴衰,到几十载新中国万象更新,在翻云覆雨的历史进程中,华夏儿女创造了无数的辉煌与成就,也经历了不堪回首的苦难与挫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历史是一面镜子,浏览漫长的中国历史,你会懂得:能够支撑中华民族克服一次又一次的劫难,又岿然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力量和元素,就是千百年来在炎黄子孙不断探索、总结、继承和发展下逐渐走向辉煌的华夏文明,它不但深刻影响了古代中国,也将深深地影响当代中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愿我们</span><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57, 181, 74);">以人为本与时俱进,</span><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和谐相处和平发展,踏着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创造光辉灿烂的美好明天!</span></p> <p class="ql-block">(图片源于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