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课题研讨——聚焦《朝花夕拾》, 增强文化自信

梧桐一念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1年1月9日上午9点,周六,贺州市平桂区教育和科学技术局411办公室,正在举行少数民族地区初中语文《朝花夕拾》整本书阅读教学课程化实践研究课题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莫淑珍、钟林利老师主持,研讨主题是“课题实施方案、文本民俗解读”。课题组谢小妮、钟林利、莫淑珍、陈高辉、刘玉、陈华、全远丰、黎育慧、陈专、彭碧玲、苏达强和赵运兰等成员参加了研讨活动,教科局局长杨辉考、副局长李建章莅临了研讨会,并对初中语文教科研工作做了重要讲话。</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研讨会的第一环节,是主持人莫淑珍、钟林利等两位老师汇报了此次研讨会前期准备的情况,钟老师就课题实施方案的“目标”及文本研读聚焦民俗方面做了说明。课题组成员就《朝花夕拾》的民俗记录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中国女人裹脚”“掉米粒,捡起来吃”等算不算民俗?类似的“民俗”比如涉及“日本”的民俗在文本梳理的内容里边吗?整本书的阅读教学是否离不开文本研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负责人谢小妮老师针对大家的疑惑,建议大家重新解读并改进课题实施方案。大家结合开题论证会时韦祖庆教授关善昭正高级特级教师给课题组的建议中涉及“文本民俗解读课程化”“读写相生、民俗融合、文化践行及民族和谐共处路径”等概念,基于一线教师重在实践传承的层面考虑,课题组最后达成共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是课题研究的目标为“通过对《朝花夕拾》的文本阅读课程化实践研究,认知、继承与发展地方民俗文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二是课题研究的内容,“1.《朝花夕拾》文本民俗解读。2.《朝花夕拾》阅读教学课程化。3.民俗采风调研读写共生的语文实践活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三是课题研究的时间节点,每月集中研讨(在线研讨)至少1次,最近的一次定于下周五晚上(1月15日),研讨的内容分别为“继续完善文本民俗解读,完成文本民俗梳理,阅读指导课型设计、民俗采风设计,策划实施指导学生走近《朝花夕拾》绍兴文化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研讨的第三环节,课题组还就“民俗文化”的概念进行了聚焦,根据杨丰源的作品《民族文化十讲》和韦祖庆的专著《传统文化生态观的教育传承研究》及百度百科相关链接中涉及“民俗文化”的界定,将民俗文化涉及的关键词进行了分类整理,并运用到文本细读民俗梳理的功课当中:(一)物质民俗类:生产民俗、商贸民俗、饮食民俗、服饰民俗、居住民宿,交通民俗;(二)社会民俗类:家庭乡里民俗、人际交往民俗、人生礼仪民俗、岁时节日民俗、民族婚俗等;(三)精神信仰类: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民间巫术、民间禁忌、生肖文化等;(四)游艺民俗类:语言民俗(谚语)、民间歌舞民俗、游戏竞技民俗、民族工艺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课题研讨的第四环节,教科局的局长杨辉考和副局长李建章两位同志莅临了研讨会现场,局长的讲话使团队成员深受鼓舞,也倍感责任重大。李建章副局长非常认可课题组成员的专业追求,鼓励大家立足课堂教学,研究教学规律,多出成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杨辉考局长希望在座的老师们要成为县区教科研的种子,不仅自己成长优秀,也要带动本校教师成长专业化,搞活教研,共同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局长说:“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大家要有敬畏职业之心,要有把教育当做事业来做的精神支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领导的鼓励,何尝不是广大一线教师积极进取的种子呢?!课题组团队纷纷表示,愿意对教学科研永葆这份热情,对三尺讲台保持一份敬畏与求索的态度。</p><p class="ql-block"><br></p>

民俗

文本

朝花夕拾

课题

研讨

课题组

研讨会

民俗文化

淑珍

李建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