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朝天宫 欣然有得

吴礼维

<p class="ql-block">  2020年12月30号,雪后初霁,阳光灿烂,天空一碧如洗。空气里的负离子,在微风中慢慢地沁入鼻腔和胸腔。我和太太兴冲冲来到南京博物馆即著名的朝天宫景区,一睹雪压琉璃的迷人风景。</p><p class="ql-block"> 雪,薄薄地覆盖在园内青砖地,青石台阶上,黄色、绿色的琉璃瓦以及红色的墙垣上。因为气温低,薄薄的雪并未因冬阳照射而融化,只是柔柔的反射晶莹的散光。</p><p class="ql-block"> 朝天宫原本出、入口分开,由于疫情和所有景区一样,进出都走一个门了。经过扫码、测温、安检我们进入了景区。整个朝天宫从地图上看应该有五进院落,过了安检应该是第一进院。院子正南面有一方红色照壁,照壁向外有四个砖雕大字“万刃宫墙”。语出《论语.子长篇》,颂扬孔子道德文章有万仞之高。宫墙内有一半月型泮池,池水寒碧。泮池是府学建筑标志性设施,泮池的功能不知是为了防火还是供学生洗笔,我检索了辞海也没有给出解释。东西各有一座石础砖结构牌坊,现在已经成为两座大门,西门匾额上横书“道贯古今”东门匾额上横书“德配天地”,都是曾国藩手笔,内容亦是颂孔的。朝北是进入第二进院落的大门,门额上书写“棂星门”三个大字,这个大门也是牌坊式建筑。过棂星门十来步就是<span style="font-size: 18px;">大成门,大成门又称戟门,戟门有三,中间大门专供皇帝进出,左右为亲王、郡王出入,一般官员只能走戟门两端的“金声”、“玉振”小门。大成门面阔五间29米,进深12.29米,重檐歇山顶,上下檐均用斗拱。过了大成</span>门坐北朝南是大成殿,黄色琉璃瓦下两层建筑,正面竖书“大成殿”三个金色大字,大殿两侧是回廊配殿。黄釉琉璃瓦的灿灿金光透过盈盈白雪,显出祥和温煦的气氛。院内一色青砖铺设,东西回廊外种植了许多树,有些银杏树有300多年树龄。每年逢秋,银杏金黄,槭、枫飘红季节,此地便成为单反大爷、微单大妈和婚纱摄影的打卡地。在大成门到大成殿的中轴线上立了一尊孔子雕像,夫子目视前方,右手迭在左手掌上。座基中间隽刻“孔子行教象”五个大字,右边刻有“孔历2548年”左边刻有“香港孔教学院院长汤思佳敬上”等字样。大成殿是文庙的主体建筑,也是是文庙的中心建筑,殿内正中供奉过孔子的牌位。殿前丹墀,东西两庑和走廊各十二间。大成殿建成后从没有皇帝驾临祭孔,所以中间戟门从未打开过。大成殿后是崇圣殿,亦称先贤祠,歇山顶,檐下斗拱。殿后高处有敬一亭,亭东有飞云阁、飞霞阁等。崇圣殿是绿色琉璃瓦,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崇圣殿地势高,见到太阳早,屋顶的雪已全部融化,再难见到白雪衬绿瓦的秀美画面了。由于气温低,朝南檐下结了一串参差不齐的冰棱,反射七彩阳光,长长短短煞是好看。崇圣殿东边有御碑亭,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有五次登临 朝天宫,乾老爷子风流倜傥,有景必吟诗,有诗必有书法,有书法必有碑刻。遑论艺术水准如何,留下来的都是珍贵文物。御碑亭周围有绿竹、鸡爪槭、鸡爪枫、海棠、腊梅等等花木。一缕缕阳光投射在冻雪包裹的红叶和果实上,晶莹剔透娇态万分。</p><p class="ql-block"> 太太说来朝天宫就为了看雪景, 拍雪景,朝天宫果不负卿卿期望,展现了她最美的容颜。雪太厚则不见琉璃之晶莹和艳丽,雪太薄古老建筑又少一分清凉透澈,今天雪不多不少恰如其分。红色宫墙蜿蜒曲折,黄色的琉璃瓦如白龙起伏,又透出片片金鳞。竹林里的雪地上洒满了点点光斑,残雪包裹着枫树红叶和海棠的残果象琥珀一样在微风中招摇。朝天宫并非建筑的初始地名,是明朝开国朱皇帝御赐的,取“朝拜上天”之意。在之前<span style="font-size: 18px;">这个地方曾数易其名,也数度改变功能,有作寺院,有作道观,有作学府。到清同治年间才正式改为孔庙,以标榜其尊崇儒术。此后一百多年朝天宫孔庙的地位便再未动摇过,尽管中间有些时候房屋可能被挪作它用,但终究还是孔老夫子的地盘。</span></p><p class="ql-block"> 其实,对于孔子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印象并不太好,这当然都拜长时长的批判孔子批判儒学批判儒家运动所赐。可以说开蒙识字就是从骂孔子开始的,什么累累如丧家之犬,什么“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什么“悠悠万事为此为大,克己复礼”是复辟封资修的纲领,要痛打落水狗还要踏上一只脚。改开以后孔子才成了中国人的脸面,我们也才开始较全面的了解孔子学说。在朝天宫孔子塑象前我认认真真地行了注目礼,不仅因为我曾经的不恭,也是真真切切表达我的崇敬之心。</p><p class="ql-block"> 说孔孟之道博大精深一点不为过,但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孔先生对教育的精辟论述。其实我并不在意教育,尽管我家有好几个教育工作者。<span style="font-size: 18px;">我是因为最近网上流传的一张招聘启事,反映教育内卷现象已经波及义务教育阶段,才想起夫子的育人之道的。夫子的</span>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诲人不倦,仁者爱人等等等等都是至理名言。夫子教人要知书达理,有文化,懂得爱人。当然教育还有成就社会分工的功能,其中一部分人要成为栋梁,绝大部分人要做砖当瓦当螺丝钉。科举时代许多士子通过苦读博取功名,江湖中一直流传<span style="font-size: 18px;">苏秦锥刺股,孙敬头悬梁,孙胤囊萤,孙康映雪这些励志故事。这种拼能力,拼智商,拼体力,拼时间而获取上位机会对个体而言还算公允。现如今的学子除了“四拼”还要拼家长,拼投入,拼资源。而教育资源投入多少不是以自家孩子需求为准,而是以隔壁孩子为标准。这就是内卷的开始。自己的孩子非常优秀了,但隔壁孩子更优秀,枪响前你已经偷跑了,发现起跑线上人比你还会偷跑。在北京海淀区流传一句话,“海淀的牛娃没有上限”,于是所有的家长都开始焦虑。焦虑的结果就是加大各种投入,加大对孩子的压力,加大挤占孩子的可怜的休息时间。每个家长都被逼成了河东之狮!什么素质教育,什么快乐学习都成了笑话。这才有了北京“六小强”(人大附中、清华附中、北大附中、十一、101、首师</span>附中<span style="font-size: 18px;">)学生家长招聘家教的启事,这篇启事对家教老师的要求堪比中学特级教师。因为他的孩子已经是非常优秀的初一学生——读书在</span>人大附中初一实验班,创新、机器人、编程均获大奖,运动绘画舞蹈均优秀,数英生物三科均在90分以上,其他科目也均在85分左右。但全班38个人,她排37位,所以需要一个中学特级教师一样的家教。教育内卷了,特别是这种内卷如果发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国家制定的大纲便为虚设。而在内卷大潮下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其恶果就是过度投入,教育资源过分浪费,家长长期焦虑,孩子拔苗助长,社会资源分配更加不公。童年、少年必将成为一个恶梦。长此以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何谈起?立德树人的目标如何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者又从何而来?</p><p class="ql-block"> 内卷和雪景无关,但和雪中的孔圣人有关,你看他前伸的双手似乎正在数落内卷的弊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朝天宫是江南地区建筑等级最高,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朝天宫之名,系明洪武十七年(1385)太祖朱元璋下诏亲赐,取"朝拜上天"之意。苏轼、王安石、陆游等人都曾游历此处。东坡留诗:“春风吹动北风微,归雁亭边送雁归。蜀客南游家最远,吴山寒尽雪先稀。扁舟去后花絮乱,五马归来宾从非。惟有道人应不忘,抱琴无语立斜晖。”</p> <p class="ql-block">万仞宫墙,语出论语。因为墙太宽手机拍不完整,只有拼接一下。</p> <p class="ql-block">进景区,棂星门东西两座排坊,东边的题写“德配天地”,西边的题写“道贯古今”,都是曾国番手笔。</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是文庙的正南门,是木结构牌坊式建筑,顶上复以黄釉琉璃瓦,大门西侧正反两面有砖雕团龙四对,刻工精细,栩栩如生。4柱南北各有石狮1只,雄雌成对,共8只。牌坊通面阔15.5米。门内两厢东为文吏斋、司神库,西为武官斋、司牲亭等。“棂星门”前数十级台阶旁的长条石,虽然只是平滑的石面,天长日久,因为有太多孩子在长条石上滑下去,长条石面上竟渐渐留下了两道“屁股沟”,成为了朝天宫特殊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棂星门后面是大成门,孔子行教象立在大成门和大成殿之间的中轴线上。雕塑背靠大成殿,左右回廊配殿都是黄色琉璃瓦。</p> <p class="ql-block">大成殿是朝天宫的主体建筑。</p> <p class="ql-block">景区内建筑都是飞檐翘壁,琉璃黄瓦覆盖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御碑亭,乾隆皇帝到朝天宫旅游,见冶山风景太美,挥笔题诗,刻碑藏于此亭。碑亭周围有许多花草树木,冻雪包裹红叶黄果子阳光照耀下煞是好看。</p> <p class="ql-block">飞云阁前绿竹清翠,虽然是冬天因为是江南绿植仍在,能看出曾经花草繁盛的样子。飞云阁大门前立柱上有一幅对联:八方烟树齐横郭,四面云山不遮楼。</p> <p class="ql-block">崇圣殿又称为先贤祠,应该是陈列先贤英雄事迹的地方。地势较高,歇山顶,斗拱,重檐。檐下悬挂着长长短短的冰棱。崇圣殿是绿色琉璃瓦,碧透。可惜雪化了,变成了冰棱挂在檐下。</p> <p class="ql-block">摄影人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p> <p class="ql-block">每一个拐角都是一个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每一片飞檐斗拱都凝聚劳动者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黄色琉璃瓦上白雪熠熠,雕龙的瓦档下悬一个个水晶般的冰柱。</p> <p class="ql-block">冻雪和冰包裹着红叶和果实迎着阳光很有味道。</p> <p class="ql-block">古老的大树枝桠横陈,每一个角度都可以入画。</p> <p class="ql-block">出景区就看见门口高墙上有一幅广告,上面写着“从南京到北京1420”右下角标注“2020年12月18号展览”。因为没有看到展览,所以我揣度展览内容涉及明永乐大帝迁都北京的历史。因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的时间正是1420年也就是永乐18年底启动的。从那以后直到民国成立,南京就不是首都了,朝天宫就不再是皇家学习礼仪的训练班了。</p> <p class="ql-block">据说清康熙皇帝游朝天宫曾题匾额“欣然有得”,可惜此匾现已佚失。山川秀丽总让人浮想联翩,正所谓见仁见智。我想,观山赏景只要用心,只要走心人人都会“欣然有得”!</p><p class="ql-block">本篇许多美图是夫人所供,在此表示感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