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岁老翁不种田,惟知曝背乐残年。<br>有时扪虱独搔首,目送归鸿篱下眠。<br><br>唐代诗人李颀的《野老曝背》这首诗别具一格,读来饶有趣味。诗中写一个百岁老人,年岁大了,也不用耕田使力了,每天在暖乎乎的阳光下晒晒背,坐在地上捉捉虱子,一边看归鸟还巢。有时困了,就干脆倒在篱笆下面睡一觉。细品此诗,方觉意味酸苦幽深,并不像字面上那样轻松。其实细想,这个百岁老人也挺不容易的,风烛残年才得以放下田里的活计。这种情况,凡在农村呆过的,应该说都并不陌生,现今未必也没有。笔者少时曾常听有人劝老人歇息时,老人却说:八十老翁门前站,一日不死要吃一日饭。意即没有办法,只有不停的劳作,才能生活下去。因为农民没有“退休”一说,更无人给他们发放“养老金”。从诗中看,这位百岁老翁,不是有钱人,因此不是在饮酒听乐;也不是读书人,能有兴赏花赋诗。而是坐在太阳下尽情的消遣,在他看来,接受不用钱买的却暖烘烘的阳光的抚爱,才是最大的享受!老农,真是像老牛一样,出了一辈子力,耕了一辈子田,直到体衰力竭的晚年才得以松套喘息。然而,就这样他也觉得很惬意了,正像他在太阳底下晒晒背就觉得很满足一样。<div><br>《列子•杨朱》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冬天经常没有棉衣穿,好不容易熬到开春了,这个农夫在暖暖的阳光下一晒,那个舒坦劲儿就别提了。他跑到家里给自己的老婆说:“晒太阳这样舒服的事,人们都不知道,我要把这事告诉国王,肯定会得重赏。”——其实,他不知人家国王住的是广厦深宫,穿得是狐裘锦袍。 这个典故一般都当作笑话来听,但是转念想想,也没有什么可笑的。宋国国王虽然偎红依翠、锦衣玉食,但他也丧失了体会到春日煦暖阳光的乐趣。历代的帝王,平均寿命只有30多岁,昏昏然于声色犬马中的帝王,震怒于文武百官前的帝王,有时候却始终享受不到平民百姓最容易得到的快乐。因为他们每天都面临着繁冗复杂的内政外事,头顶上还悬着达摩克利斯之剑,难得有一刻松弛,除非甘心做亡国之君或失位之君,否则,他们就必须朝乾夕惕,日理万机,因而也就日夜不宁了。唯如此,世上多有百岁的村夫,却鲜闻有百岁的皇帝。诗中的这个老人,已活了百岁,应该是从隋末一直活到开元年间,这百年来,什么风风雨雨没有见过?一百年,在历史上虽然说起来很短,但其中的沧桑变故也是惊人的,比如我们今天的百岁老人,他们出生时还是满清皇朝哪。一百年,就算是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也因岁月的磨蚀变得泛黄,就算是一株树,也会日渐枯空,正所谓“树犹如此,人何以堪”。到了这个时候,人生的片尾,名利财货似乎也不那么重要了,正如《菜根谭》中所说:“发落齿疏,任幻形之凋谢,鸟吟花开,识自性之真如”。从诗中看,这个老人面对生命的最后时光,也是万事不再萦怀,一切谈笑任之,所以他才目送飞鸿,酣眠篱下,这已是一种几近于道的境界。透出老人那种恬淡、随和的心境,也许正因为老人素来有此澄怀,才得享百岁遐龄吧。</div><div><br>今人受到名利的诱惑比古人更大,更加难得悠闲。不要说上班时日夜盘算,即使偶尔到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去休闲,实则也是休而不闲,身在曹营心在汉:不是时刻惦记着单位人事调整、职务的升迁,生怕人去位落(挪),就是掏出手机打听股市行情、算计投资收益,担心错失发财良机或缩水被套。如此心态,哪里能得到片刻的悠闲?看来,还真不如这位老农的单纯来得自在。“心机”过多,人就必然活得累。反过来说,老人之所以活得长,正是因为他的心理包袱比我们现代人轻。</div><div><br>曝背何以乐残年?因为冬天晒太阳对促进人体皮肤和内脏器官的血液循环,以及提高造血功能大有裨益,而老年人接受适量阳光,对防治骨质疏松和抑郁症,调节和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都有着特殊的疗效。笔者由于久坐,腿部生寒,近年来注意在冬日常出来晒晒,通过阳光刺激,自感腿脚轻便,也有效缓解了小腿抽筋,同时也能消除案牍疲劳。</div><div><br>除此而外,冬日的阳光还能使人的心灵敞亮。当你心情郁闷时,走出门去晒一晒太阳没准可以让情绪好了很多呢!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阳光还能对人的情绪产生积极的影响,故现代人养生更应该“无厌于日”。因为自古就有“日月之华救老残”之说,故这里有必要建议:凡是阳虚体弱、寒湿等引起的病症,如体质虚弱、营养不良、老年阳虚怕冷、健忘失眠、心情抑郁以及疾病恢复期的人群,只要能够走动,冬天还是更应多晒晒太阳。 因为进入冬季以来,大自然阴盛阳衰,人体的阴阳也与自然相若,这时的老弱病体者应多晒晒太阳,这样就能起到“以天地之阳气补人体之阳气”的作用。当然,冬季受寒冷天气的影响,早晚气温较低,但白天上午10时到下午4时这段还是阳光充足,建议大家不妨在这一时段,去选一个背风向阳的地方晒晒太阳,此时的阳光最适合养生了!让我们走出去采集一下天地间最精华的阳气,享受一下上苍赐予人类的天然“补药”, 也好让心情放松一下。</div><div> <br>君不见,暖冬里,在城乡巷尾、街边、村头享受阳光的,不正多是老人吗?他们的寿,与阳光一道在闪耀;老哥、老姐妹们的相互交流,又是那样的会心和舒畅,时光,慢慢在这里流淌。</div><div><br>“瑟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今天,农民同为国家公民,劳动人民已成为了国家的主人。我们正在努力构建的和谐社会其目的不也是要让每个人能过上体面的生活吗?但愿城乡老人们都能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保障下颐养天年,使其能够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尤其是广大农民,在晚年丧失劳动力的时候能够得到必需的生活养老金保障。可以像诗中描写的理想化那样,每天在阳光下晒晒背,欢度晚年,身心放松,不用为生计所发愁。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以充分体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br></div>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