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实践 研究 成长 </p><p class="ql-block">赵贵龙</p><p class="ql-block">我不想用那些华丽的词藻去描述教研的意义和专业发展的重要,我只想与大家一起分享我的成长故事。 </p><p class="ql-block">1984年7月,我从南京晓庄师范毕业的时候,班主任曹恩尧老师送给我一份珍贵的“礼物”,四十年来,这份礼物一直静静地陪伴着我,也激励着我。每当我获得成功或遇到挫折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看看。这份礼物其实就是《毕业留念册》上曹老师赠予我的四个字——“勤”“精”“深”“美”! </p><p class="ql-block">我经常揣摩这四个字的含义。说实话,十三年的教书经历并没能让我弄懂这四个字的要义。直到我从事小学教研工作,才逐渐悟出其真谛:原来这四个词的背后隐藏着三个动词,那就是,实践——研究——成长。 </p><p class="ql-block">实践,对于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来说,都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重要的是,能自觉并积极主动地去实践,特别是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依然能坚持这样做。 </p><p class="ql-block">我清楚地记得,1997年9月自己刚开始做教研员时,困扰我的难题是如何尽快转变角色适应新的岗位工作。最初,我感觉有些茫然与无助。后来,还是那份“礼物”启发了我:去实践、去反思,在实践和反思中转变角色、适应角色。 </p><p class="ql-block">庆幸的是,在角色转变的过程中,可敬可爱的学科老师们给了我极大的支持。不管到哪所学校听课或者视导,学校的领导和老师都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无论是年轻的还是年长的教师,在他们眼中,我是他们信任的伙伴。我知道,这是业务上的一种信任。特别令我感动的是,当一些老师得知我要调查全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时,一位老王教师对我说:“到我的课堂上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探讨。”看着年龄比我大,学识和经验都比我丰富的老王教师,我被他渴望学习、研究的心情和真诚无私的帮助打动,感激的泪水充湿了我的眼眶。 </p><p class="ql-block">常言道,实践出真知。实践中怎样才能出真知呢?那就要靠研究。教好书、育好人,办好学校,要靠研究;推进课改、变革课堂、提高质量,同样也要靠研究。研究,应当是教师每天必做的功课,校长、主任、教研员也都不例外。作为教研员,我和研究是“好朋友”,研究帮助我成长,研究更加速我发展。虽然研究是辛苦的,但是研究也经常带给我快乐和幸福。 </p><p class="ql-block">2003年,“非典”使教研工作陷入困境。怎么办?是等待还是奋进?我苦苦思索着。“空中课堂”的出现,点燃了我探索网络教研的热情。于是,我开始自学计算机应用教程,开始创建自己的博客和博客圈。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在电脑面前,我敲击键盘犹如点击快乐的音符,把专业支持和精神关怀通过网络悄悄地送到老师们的身边。网络教研让我结交了不少朋友,也让我大开了眼界,使我的教学研究更加精心和深入。 </p><p class="ql-block">2004年,我组织本区名师编写的校本教材《小学数学补充读本》由东南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我组织编撰的第一套校本教材。手捧新作,我美上了心头,从那时起,“勤、精、深、美”便在我的心里扎下了根。 </p><p class="ql-block">2016年,我主持了江苏省首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南京市雨花台区小学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我带领区域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成功申报了江苏省“十三五”教师发展专项课题《区域提升乡村小学数学职初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经过三年多的项目研究,既提高了我区小学数学职初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发展了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使区域“引航工程”和“启航工程”建设的协同发展在小学数学学科上成功落地,成效彰显,一批区内小学数学骨干教师被评为“市优青”、“区学带”或评上中小学高级教师,一些职初教师也被评为“区教坛新秀”。 </p><p class="ql-block">这些研究的经历告诉我,当好“桥梁”、做好引领和服务是教研员工作的准确定位。在研究中当好“桥梁”,让更多的“车辆行人”畅通无阻,桥梁自身要不断加固,这就要求自己要加强学习,拓宽视野,深入研究。 </p><p class="ql-block">有句名言一直在我的博客首页,“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我用这句话勉励自己,只有做到“勤”“精”“深”,才能实现教研工作的“美”。也就是说,只有坚持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才能成长、发展、壮大。 </p><p class="ql-block">担任区小学数学教研员以来,我主编了《小学数学补充读本》《小学数学知识集萃》《小学数学知识大全》等书27部,发表论文51篇,这些都是实践与研究带给我的成果。 </p><p class="ql-block">回首研究的历程,我深深地感到:是实践,引发了我思考;是研究,带给了我收获。如今,我正在把成长中的快乐带给我的小学数学教研团队里的老师们。我要和老师们一道,在研究中分享快乐,在成长中体验幸福。 </p><p class="ql-block">我想,这或许也是一种超越吧。超越,对于我来讲,已不再仅仅是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更重要的是,我要借助研究这个平台,在自己超越的同时,带领更多的人学会超越、自觉超越。 </p><p class="ql-block">我坚信,人最终是以超越的价值而存在的。每一次的超越,都是成长。当一个人的成长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超越”元素后,其人生才会更有意义!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赵贵龙个人简介赵贵龙,1965年生,江苏南京人,中共党员。1984年7月毕业于南京晓庄师范学校普师专业,2009年取得大学本科学历,2010年被认定为中小学高级教师。现任南京市雨花台区教师发展中心教研室小学部主任、小学数学教研员,兼任区“珠心算”教研、“幼小科学衔接”教研、“作业管理与设计”教研项目研究工作。曾被评为南京市雨花台区铁心桥乡“文教标兵”,雨花台区优秀大队辅导员、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科技后备人才、优秀教育工作者,连续三届被评为区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荣获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优秀教研员”称号,被评为江苏省“教研先进个人”,江苏省首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主持人”。工作以来,分别被聘为南京市教育学会小学数学专业和委员会会员,南京市教师教育学会理事。参与了教育部课程中心立项课题“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评价”的研究,应邀主持了教育部组织的2007年暑期西部农村地区教师网络培训辅导工作,被南京市小学教师培训中心聘为“特级教师詹明道数学教育思想研究”核心组成员,2010年主持了南京市教研室第八期重点研究课题“小学数学生态课堂环境开发的研究”,2016年主持了江苏省首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雨花台区乡村小学数学骨干教师培育站工作,2017年主持了江苏省“十三五”教师发展专项重点课题《区域提升乡村小学数学职初教师专业能力的研究》工作。在省级、国家级刊物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了由东南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走向数学生态课堂》,主编了《小学数学补充读本》、《小学数学知识集萃》等书27部,2021年9月编著的《扬帆起航——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由东北师范大学正式出版。</p> <h3>整理资料,再次取出晓师毕业留念册。</h3> <h3>晓师毕业留念,江苏省特级教师、恩师曹恩尧教诲:勤精深美!</h3> <h3>1981年7月,我铁心桥中学初中毕业后,于1981年9月至1984年7月期间,当时16岁至19岁,在南京晓师范普师812班读书。图为恩师、班主任陈锡康、曹恩尧(江苏省特级教师)在交谈。(拍摄于2020年7月18日,板桥莲花湖旁)<br></h3> <h3>晓师普812班毕业合影留念</h3> <h3>发表论文1至5</h3> <h3>发表论文6至10</h3> <h3>发表论文11至15</h3> <h3>发表论文16至20</h3> <h3>发表文章21</h3> <h3>发表论文22</h3> <h3>发表论文23</h3> <h3>发表文章24</h3> <h3>发表文章25</h3> <h3>发表文章26</h3> <h3>发表论文27</h3> <h3>发表论文28</h3> <h3>发表论文29</h3> <h3>发表论文30</h3> <h3>发表论文31</h3> <h3>发表论文32</h3> <h3>发表论文33</h3> <h3>发表论文34</h3> <h3>发表论文35</h3> <h3>发表论文36</h3> <h3>发表论文37</h3> <h3>发表论文38</h3> <h3>发表论文39</h3> <h3>发表论文40</h3> <h3>发表论文41</h3> <h3>发表论文42</h3> <h3>发表论文43</h3> <h3>发表论文44</h3> <h3>发表论文45</h3> <h3>发表论文46</h3> <h3>发表论文47</h3> <h3>发表论文48</h3> <h3>发表论文49</h3> <h3>发表论文50</h3> <h3>发表论文 51</h3> <h3>出版主编图书1至2</h3> <h3>出版主编参编图书3至7</h3> <h3>出版主编图书8至13</h3> <h3>出版主编图书14至19</h3> <h3>出版主编图书20</h3> <h3>出版主编图书21</h3> <h3>出版主编图书22</h3> <h3>出版主编图书23</h3> <h3>出版主编图书24</h3> <h3>出版主编图书25</h3> <h3>参编图书26</h3> <h3>参编图书27作为“著名特级教师詹明道数学教育思想研究班”项目研究核心组成员和第一研究小组组长,组织撰写了《小学数学思维训练》一章(约3.5万字),参与了全书的初审稿。另外,我撰写的文章《走进特级教师詹明道》收录于该书中。</h3> <h3>编著图书282021年9月30,我与李修平、欧虎三人合作编著的《扬帆起航一一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由东北师范大学正式出版。全书246页,249千字。</h3> <h3>2021年8月,我编著的《扬帆起航一一乡村小学数学教学研究》正式出版啦!</h3> <p class="ql-block">还有4年就要退休的我,为什么现在从零开始学写作?</p><p class="ql-block">赵贵龙</p><p class="ql-block">我是一个距离退休不远的教师,从当教师的那天算起,写,其实已经伴随我度过了38年。</p><p class="ql-block">还有4年,我就要退休了,为什么现在还要从零开始写作呢?</p><p class="ql-block">01</p><p class="ql-block">兴趣</p><p class="ql-block">读书的时候,对数学特别感兴趣,学起来感觉不难且时常有成就感;可学习语文却没什么兴趣,特别是当老师布置写作文的时候,怕得要命,只会应付,完成作业即万事大吉。</p><p class="ql-block">教书的时候,时常要写材料,有领导布置的任务,也有自己想发展,试着写点教学感悟、论文等,但写的质量却不高,自己都不满意,别说获奖或发表了。</p><p class="ql-block">一次偶然的机会,区教科室需要各中心校推荐1名《雨花教育》通讯员,校长事先没告诉我,就把我的名字报上去了,结果让我骑虎难下,没办法拒绝,于是我这个教数学的小青年就和那些中年语文老师们混到了一块。后来,校长才悄悄告诉我,先与你商量再推荐你,你肯定能找到100条理由,还不如先报了再说。</p><p class="ql-block">成为通讯员后,写文章也就开始了,写的兴趣自此萌生。因为每月要写一些通讯报道类的小文章,所以逼着我开始学写。我开始每天读书看报,向书本和同行们请教,每周坚持写一篇短文。就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我的文章居然在《雨花教育通讯》上发表了,后来《晓庄教育》上也发了我的短文,自此,我开始慢慢喜欢上了写作,对语文也有了兴趣。</p><p class="ql-block">担任区教研员以后,开始撰写教学论文,也组织区域学科名师编写校本教材《小学数学补充读本》。随着我论文发表数量的增多和主编图书的出版,写作的兴趣越来越浓。</p><p class="ql-block">如今,我已发表文章50多篇,出版了主编的图书20余本,我的写作的兴趣始终未减。</p><p class="ql-block">02</p><p class="ql-block">超越</p><p class="ql-block">超越自我,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是每一位职场追梦人士经常思考,且不断努力实践的行为。</p><p class="ql-block">虽然我已经有了近500万字文章或图书发表量,但是毕竟自己早期重理轻文,好文章写的并不多。要想写出含金量高的专业作品,我还需要再次学写作,归零开始学写作。</p><p class="ql-block">我想,只有不断超越自己,在写作小屋里继续成长,自己才会有新的进步和收获。</p><p class="ql-block">超越,对于我来讲,已不再仅仅是个人研究领域的拓展和研究内容的深入。更重要的是,我要借这个学习写作的平台,在自己超越的同时,带领更多的青年教师学会写作,学会超越自我。</p><p class="ql-block">我相信,人最终是以超越的价值而存在的。每一次的超越,都是成长。当一个人的成长被赋予越来越多的“超越”元素后,其人生才会更有意义。</p><p class="ql-block">03</p><p class="ql-block">写书</p><p class="ql-block">出版自己的书,并不是一件容易做到的事。仅凭不怕吃苦,那还是不够的,重要的是要具备扎实的写作技能,形成好的写作素养。</p><p class="ql-block">还有4年我将退休了,这几年正好是我结合工作实践,积累写作素材和提升写作能力的一个窗口期。利用业余时间听课学习、打卡完成作业,既可以培养自己养成良好的阅读与写作的习惯,又可以系统学习写作知识,并把所学的知识用于创作中。</p><p class="ql-block">加入21天零起点写作训练营学习,是历练自己写作能力的很好机会,通过观看弘丹老师的写作指导视频,聆听老师的答疑和管理团队的文章点评,以及营中小伙伴们的互动交流,我一定会让我收获满满。</p><p class="ql-block">我想4年后,我40多年的教学教研工作的经验总结、教学反思、教育教学论文等,一定在等着我去梳理和提炼,这是我从事教育工作的心血,我能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把自己的教育人生写出来吗?</p><p class="ql-block">还是让我现在就开始写作吧。</p><p class="ql-block">弘丹老师说过:唯有梦想能让你焦虑,唯有行动能解除焦虑。</p><p class="ql-block">我希望,退休不要来的太快,让我有更多的工作时间积累教育故事,也让我有更多的在岗学习时间向写作大师们求教。</p><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21日 于南京</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