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退休仍需修身养境界,这才能感到不失落、不茫然,有所措;才能</span><span style="color:rgb(1, 1, 1); font-size:18px;">走好平静淡雅、自由轻松的必走之路。</span></p> <p class="ql-block">一般来说,退休的人大都进入了老年人的行列。把“健康当作最佳的礼物,知足是最大的财富,善良是最好的品德,关心是真挚的问候,牵挂是无私的思念,祝福是最美的语言。”达到这样的境界是需要不断学习,加以修养的。</p><p class="ql-block">我体会,这是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是要以“无龄感”的心理状态去生活,不为年龄所束缚,能够在生活中始终保持活力,对事物充满好奇并勇于尝试,去追求活得精彩,这正是老有所养的最好方式。</p> <p class="ql-block">说来时间过的真快,一愰退休也近十年了。这些年没有什么不适,而是做到了坚持学习新知识,紧跟时代,修身养性,提高境界。</p><p class="ql-block">首先做个好人。记得钱穆先生说过:“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他们是由千百万人中选出,又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而保留以至于今日。比如像孔子,距今已2570年,试问中国能有几个孔子呢……为什么我们敬仰崇拜他们呢?便是由于他们的做人。”所以,学习是做好人的基本功。</p> <p class="ql-block">做个摆脱平庸的人。<span style="font-size: 18px;">余秋雨说:</span>“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p> <p class="ql-block">做一个“新人”。我国已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十四五规划标志着奋进新征程将正式进入实战状态。退休人要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还要善于在“互联网+”的大趋势中,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常态中,创造性地读书,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而不被边缘化或被淘汰。</p> <p class="ql-block">回想在位时,白天干工作,晚上读写想。退休了,这股劲儿没有减。之所以被评为优共产党员、先进军休干部和年年被评为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就是以退而不休的热情,积极参加社会公益,能做的好事就主动干。同时,在退休生活中注意了“眼力、脑力、笔力”的锻练提高。能够跟上时代步伐,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节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品味老年》《做正能量的传播者》《主动看齐,经常看齐》《“强起来”势不可挡》《做优党的“形象大使”》《过好“政治生日”》等文章被《军休之友》和《同心刊》作为卷首语刊登,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好的社会效应。</p> <p class="ql-block">再如,深受读者喜爱的《小米情》《读井冈》《望延安》《柏坡行》《走过赤水河》《韶山杜鹃红》《国庆感言》等文章引起强烈反响。也收到许多赞誉和评论,从中我也受到鼓舞和激励。 </p><p class="ql-block">不在位了,修身还得继续。中国传统文化讲,先要修身,方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要有修为和定力,要在实践中历练人生,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水平,也包括充实和丰富人生,提高文化素养。</p> <p class="ql-block">退休生活中,把参加老年大学的国学班作为修养必修课;受邀在参加社会上著名学者的国学纳新仪式中交流互鉴;积极参加了两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中华文化战略论坛”和“国家安全论坛”积累智慧拓展视野;在人民大会堂聆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国际儒学联合会上的重要讲话更得滋养。</p><p class="ql-block">从深植于国人心中的文化基因中,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阳光和空气,从而寻求到内心的安宁与滋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本文被《中国老年报》</i></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乐龄悦读》《同心刊》转载</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