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先民南迁纪念坛

何乐而不为

<p class="ql-block">纪念坛位于赣州市八境台下的龟角尾公园,地处章贡两江合流后的赣江源头。</p> <p class="ql-block">  当年,客家先民溯赣江而上,冲破十八滩的阻隔,就是在此弃舟登岸,定居于赣南大地,成为客家人,然后再迁徙到闽西和粤东。因此,纪念坛选址于此意义不言而喻。纪念坛半径12.5米,基座借鉴北京地坛的建筑形式,寓意客家人的根在中原。地坛这一建筑形式,旧时在地方州县为社稷坛。客家的传统社会,系典型的农耕社会,借用这一形式,体现了客家人以农为本的特色。基座分为三层,象征着客家民系形成的三个阶段,即形成于赣南,发展于闽西,成熟于粤东。基座的五级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五次大迁徙。在纪念坛的第三层基座上,安放一只高达5米的三足大铜鼎,象征客家人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赣、闽、粤三省相毗邻的大地之上。在纪念坛上安置铜鼎,一则有定鼎这意;二则铜鼎三足,寓意客家人的大本营立足于赣闽粤三省;三则铜鼎为古代祭祀重器,并有插置香烛的实用功能,同时还可将纪念文字铭铸在鼎身上。纪念坛平面上被均分为三个面,分别代表赣南、闽西、粤东,寓意三地在历史上对客家文化的贡献不分伯仲,在当今客家社会相互依存,共同发展。纪念坛相对应的三组踏步,则象征着客家人聚居地的三条生命之源——赣江、汀江、梅江。今后开展祭奠活动,可登坛祭拜。</p> <p class="ql-block">  在纪念坛的第三层基座上,安放着高达5米的三足纪念铜鼎,(象征客家人以一种成熟的文化形态,扎根在赣、闽、粤三省相毗邻的大地之上。在纪念坛上安置铜鼎,)有定鼎之意;铜鼎三足,寓意客家人的大本营立足于赣闽粤三省。据了解,纪念鼎是在江苏南京完成铸造的,历时3个多月,耗资54万元,高5米,直径4.1米,重达8吨,仿照西周时期大克鼎,由青铜铸造而成,客家地区第一大鼎。鼎上刻有219个字的铭文。该鼎于2014年8月22日,由船装载沿着客家先民南迁路线,从南京出发,跨长江,入鄱阳湖,溯赣江而上,过十八滩,于8月29日运抵赣州。</p> <p class="ql-block">【文字来源于百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