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照片上的同学情谊

耕牛犁春

<p class="ql-block">  “金牛昂首高歌去,玉虎起舞送春来。”在这辞旧迎新的日子里,整理手机,翻出与学友们相聚时的像册,其情其景,引人回味。即兴把一些照片再编辑作成美篇,与学友们分享。</p> <p class="ql-block">  而今追忆昨日亊,花如她她似花。</p><p class="ql-block"> 这是天水一中高五六丙班的八位女同学,从前向后依次为:沈帼英 刘惠珍 和珍一 趙熙 韩宗礼 骆自强 傅秋花 刘金梅</p><p class="ql-block"> 回到1956年,她们都是高中毕业时的大姑娘;拿到现在,依我们耄耋老人的眼光看,她们还都是秩气未脱,帶着几分羞涩的小女生。她们学习努力,都考上了大学,毕业后进入教育、医疗、科研单位成长为专家教授。她们都很优秀。</p><p class="ql-block"> 看,当年的女学生多朴素,不会修饰打扮自己。但她们仍很爱美,头发上扎个蝴蝶结,会排一字形队拍照。但与今日之女学生比就少了几分现代气。今日之中国大妈,穿时装,戴墨镜、披肩、高腰皮鞋,在旅游点上拍照时,一字排开,摆造型,时尚得很!</p><p class="ql-block"> (此照片来自傅秋花微信)</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看样子是改革开放初期拍的,筒子楼的背景,反映着当年知识分子生活的清苦。但是,经过拨乱反正,解放思想,走出文革阴影,大家的面部表情流露着难以抑制的喜悦。看,张秀珠照的多好!嫣然一位中年女知识分子的风度。看,周维新多帅!多阳光。他是西安飞机制造厂的高工,来兰出差,寻访在兰的老同学,与之合影。</p><p class="ql-block"> ( 照片来自力立周维新微信 )</p> <p class="ql-block">  在西北师大图书馆前合影,看大家多喜悦。</p> <p class="ql-block"> 右起胡宗璠 郭永森 张海声 </p><p class="ql-block"> 续树中 骆自强 潘充基 侯映安 </p> <p class="ql-block">  以上三张照片拍照的年份已记不得,工作和生活在城关区的两位女同学很少来安宁区,为什么这时相约来安宁与老同学见面?现在也说不明白,只能从照片反映的情景中分析。</p><p class="ql-block"> 从面貌上看,当年的我们大约在五十岁上下;从衣着上看,都已脱掉了蓝布制服,换上了尼子外套,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改善;从情绪上看,大家都意气风发,生活、工作都顺心。女士们无疑是漂亮的,男士们看上去也不赖。据此,这三张照片拍照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顺利推进时期。这时甘肃农业大学在安宁区建设了新校区,回迁到兰州,了。侯映安老师随之举家从武威黄羊镇迁到了兰州市安宁区农大新校址。我想,骆自强和续树中同学是不是借春节假期相约来安宁区看望映安同学的?于是有了这次相会。但这三张照片都是在师大照的,缺了在农大照的,说明我没收全。那时同学们相聚还没有形成下馆子进饭店的风气,只是东家串西家,进门是一碟瓜子,一碟水果糖和一杯茶的招待。简朴得很!</p><p class="ql-block"> 看这几张照片,张海声同学是西北师大历史系教授,不幸已于前几年病逝,在此深表怀念!海声同学当年是高五六丙班的学生,路远迢迢,从陇南文县来到天水求学,记得他初来时穿老蓝布的中式对襟褂子,散发着淡淡的靛青染料的气味,海声不善言谈,学习踏实刻苦,大学毕业考取了人大历史系的硕士研究生。他与周家斌是我们高五六丙出的两位硕士生。那个年代的硕士生凤毛麟角,含金量很高。</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注明了年月日,拍照日期是1996年的8日12日,地点在马彩蕃的家里。事由是工作在西安的三位老同学张元音、刘慧珍、楊淑琴应马彩蕃之邀来兰州玩,住在彩蕃的家里。</p><p class="ql-block"> 马彩蕃工作在兰州市环保局。这时他们单位盖了职工家属大楼,她购买了一套三室一厅的大房子,装修一新,邀请老同学们来她家相聚。那时,工作在国企的我等,住的还是老破旧又拥挤的老楼房,看到马彩蕃的新居自然很羡慕。马彩蕃热情好客,重视同学情谊,兰州同学的每次聚会基本上是靠她张罗的。</p><p class="ql-block"> 这次相聚有五个男同学,侯映安、张海声、张震亚、彩蕃的先生——也是我们的老学长裴养修先生,还有我本人。</p> <p class="ql-block">  天水中学初五三乙班的五位同学合影。</p> <p class="ql-block"> 这是2009年的10月份由周宜兴同学发起的一次聚会,地点在兰州市城关区雁滩。</p><p class="ql-block"> 其时从西河县来兰探视女儿的郭孝先老同学碰上了,大家欢聚一堂。孝先同学在高中上学时是长跑健将,师大生物系毕业后分配到酒泉瓜州县中学教书,改开后调回老家西河中学。他的女儿是甘肃农大某学院的领导,这次来农大与映安同学邂逅,有了当日之幸会。孝先的年龄比我等长二三岁,他于前三四年仙逝于西河老家。</p> <p class="ql-block">  2013年四月初,马彩蕃、周宜兴、胡宗璠、潘充基等四人回天水与老同学相聚,左一 杨义仁 左五陈四辈 左六常继成。以下是聚会时的照片。</p> <p class="ql-block">  左一 刘秉源,左四 王义。王义同学是天水市的名老中医。</p> <p class="ql-block">  左一 天水同学会会长 吴宗林,左三 苏仰轼同学。苏仰轼长期在克拉玛依油田工作。矿上的中层干部。</p> <p class="ql-block">  前来聚会的当年的高初中同学共十七位。聚会地点在皂郊角镇颐和轩农家生态园。聚会由杨义仁和常继成两位同学牵头承办。</p> <p class="ql-block">  2018年四月清明时节,周宜兴、侯映安、潘充基三人从兰州回天水,再度与老同学相聚。这次聚会仍由杨义仁、常继成组织。地点在南廓寺的一高级会所。见到了多年未见面的李宁、李灏、张增寿等同学。李宁身体欠佳,但依然乐观开朗,语出惊四座。</p> <p class="ql-block">  自左至右:张增寿 侯映安 常继成、杨义仁 、 张老师。</p> <p class="ql-block">  这张老照片很珍贵了,我是三班的学生,但从未见过这张照片。高五六级共八个班,当年是按天干甲、乙、丙……辛编号的。三班也是丙班。</p><p class="ql-block"> 看到这张照片,又见当年的老师和校领导,真是百感交集。坐在前排最右边的是班主任王景老师。天水中学的语文教学名师。当年天水城的四大才子之一。谁知1957年的一场反右运动把王景老师打成了右派。王老师热爱新中国,拥护共产党,忠诚党的教育亊业,兢兢业业,怎能是右派呢?!他帶班有方,关爱学生,当年高考,我们三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学生都考取了大学。王老师受到了完全错误的处分,发配河西走廊劳教,三年困难时期冻饿死在酒泉夹砭沟农场。看到照片上王老师当年英俊的形象,想起他凄惨的人生结局,成为他的学生心中永远的痛!</p><p class="ql-block"> 照片上王景老师身后站立的学生是董丁诚和纪皋。董丁诚不负王老师厚望,大学毕业以后留校,成长为西北大学中文系教授,任职西北大学党委书记多年。后排中间站立者周家斌同学也是王老师看重的学生。周家斌考取北京大学大气物理专业,以后成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研究员,中国的大气物理学家。我们班亊业有成的不止他们二人,限于我的了解,只能挂一漏十,不周之处,请群友们见谅。</p><p class="ql-block"> 看照片,回首往事,心潮起伏。逝去的老师和同学们,音容宛在,在此表示深切地缅怀!对健在的同学们,表达深情地问候,祝虎年虎虎生威!福寿安康!</p><p class="ql-block"> ( 照片来自傅秋花微信。)</p><p class="ql-block"> 2022-1-25日(农历腊月卄三小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