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村行宫的修建始末

至善書學會

<p class="ql-block"> 行宫是清代皇帝出巡时用于理政、居住、游玩的场所,由于当时交通工具的落后,故间隔六七十里设置行宫一处。清代行宫的分步与兴建和皇帝出巡的路线密切相关,由北京至全国各地,清帝出巡计有六条路线:一是从京师至木兰围场的北狩路线;二是到江南的南巡路线;三是到盛京(沈阳)的东巡路线;四是到五台山的西巡路线;五是到山东的鲁、豫巡幸路线;六是京畿一带的巡幸路线。而端村行宫的设置,为清帝京畿巡幸、春季在白洋淀进行水围的活动而仿照南苑四座行宫而设。 </p><p class="ql-block">《清实录》乾隆十四年十二月载:朕昨经降旨开春不围之便,前赴五台,俟水围既毕,为日既多,且奉皇太后圣驾前往,宫眷随行船只需用,应较前加倍,一时雇觅维艰。而行宫窄狭,亦复难以驻跸。……即豫备行围,不过乘舟行览,顺道阅视永定河工。 </p><p class="ql-block">而端村行宫还兼有操演水师,处理政事,观景吟诗等功能(皇帝水围时一般多进行半天时间,下午要回行宫处理政务。)故端村、圈头、郭里口、赵北口四处行宫均间隔一二十里。 </p><p class="ql-block">端村行宫初建于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位于玉皇天尊阁(四阁)南侧。为围猎(打水鸟)驻跸时所建。清乾隆八年所修《新安县志·巡幸志》中载:段村行宫,康熙四十七年建:万岁宫三间,游廊三间,殿后寝宫三间;千岁宫三间,西朝房三间,北朝房三间;茶亭二间;万寿亭一座。其建筑规模并不太大。 </p><p class="ql-block">在行宫建成后,康熙帝曾选址二十一个淀泊,二十多次行围此地。每当春季二三月间,候鸟北返,雁凫成群。正是水围的黄金季节。康熙帝在勤政之余,不忘骑射,通过水泽围猎,告诫子孙,不忘祖先根本。他把习武行猎视为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和手段。在康熙帝后,雍正帝只是在皇子时来过白洋淀。亲政后忙于政务,一直没来此地水围。 </p><p class="ql-block">乾隆帝敬天法祖,事事效法康熙帝。预想于乾隆十五年行围白洋淀。遂于乾隆十三年开始筹划此事。指派官员实地查看行围路线、水势大小、行宫现状、如何修葺等事宜。 </p><p class="ql-block">乾隆十三年闰七月二十六日:时任直隶总督那苏图奏曰:……圣祖仁皇帝行幸水围。当时地方官在西淀一带预备驻跸之所四处,今查其旧制:附近庙宇房屋过少,地面亦狭,兼之历年久远,类皆坍颓,窃思圣驾行围,水乡辽阔,当有驻跸之地,若简略湫隘,亦非所以昭臣下之诚敬。臣谨拟仍旧当日地址,量加增益展拓,起建行宫四处,恭备圣驾驻跸之用。谨将旧日西淀水围情形及行宫各绘一图,详加贴说,一并呈览。 </p><p class="ql-block">又据《清实录》乾隆十四年八月载:直隶总督陈大受奏折……赵北口、郭里口、端村、圈头四处,有圣祖仁皇帝旧有房屋,以备登岸憩息之所。朕思若可改为行宫,则可省另图营盘之地,但只需因其旧制,略为整葺,酌量数间,可供宿顿而已,不必复求轮奂,致滋靡费,应与三和(总管内务府大臣)等,细加详度定议,绘图填注进呈,若果限于地势,既于御舟驻跸亦可。至所称四处房屋,需费无几,筹办尚易,毋庸动项派捐。 </p><p class="ql-block">《清实录》乾隆十四年九月载:……上谕三和等前往查看四处行宫,衹应就旧时所存,略加修葺,或者地势尚可增数间者,仅容驻跸,酌量今冬可以完工者。一面奏闻,一面办理。如其限于地势,不能展拓,则一概不必增添。非如从前三和会同那苏图等原勘图式,三和不可误会朕旨。 </p><p class="ql-block">乾隆十四年九月二十七日,乾隆帝谕直隶总督方观承曰:其赵北口、端村等处行宫,所拟式样就好。即照此式样酌量添建、改移、修整。其工做就此修理,务其坚固妥协,不必另行展宽添盖。其现今应行挪盖修整之处,务令今冬完工。再屋内装修派刘浩花塞前往监看。照式妥协安装。钦此。又方观承奏称:四处行宫,经前署督臣陈大受奏明,请动余铜变价闲款银三千六百二十九两六钱为改移修整之费,……(皇帝硃批曰:)又有翁藻(浙江仁和人,雍正三年进士),效力赎罪银一万两,足敷用矣。至于工程,不过偶尔止顿,不必从奢,亦不令添造,但就此次所定之式,使坚固,足为再次水围少憩之地足矣……银两发保定河间二府,遴委干员分派承办。清河、天津二道,轮流驻工督率,臣仍不时亲往稽查。务使工归实用,一律坚固。行宫工程已于年内十二月二十三日全竣工。……随行司确查。端村行宫工程实用银一千五百一十三两八钱……此次办工,一切工夫物料俱系亲身检点。淀内村民受雇,无不踊跃趋功。 </p><p class="ql-block">据以上史料可知,端村行宫工程自乾隆十三年开始勘查筹备,至乾隆十四年十二月竣工,乾隆皇帝事无巨细,亲自批示。期间经历三任直隶总督,从现场勘查,具折上奏,画样呈览;到工程资金来源,官员督办,历时十月全面建成。乾隆皇帝力拒奢靡,只是在康熙行宫的地盘基础上添盖油饰而已。并未大兴土木,并注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乾隆御制诗集咏《端村.其二》为证,诗曰:结宇堤旁盻水空,数间亦可号行宫。废颓稍葺规仍旧,示俭传兹神禹风。 </p><p class="ql-block">行宫三面环水,各殿座重新命名。其主殿名“湛对轩”,取与赵北口行宫“湛持轩”遥遥相对之意。乾隆二十六年巡幸水围作《湛对轩作》诗云:朴宇淀池上,烟波对渺弥。野船间出没,水墅远参差。触目有如此,澄心乃不期。前题一再咏,讶隔许多时。又作:际渚开轩斋,波光漾席几,“湛对”旧我名,重来景逾美,春烟泮合间,风漪远近里,凫雁下长空,浮游隐蒲芷,明志莫如斯,悦心即在此。 </p><p class="ql-block">原康熙所建“问源亭”重新修葺后取名“悦心亭”,命梁诗正题匾悬挂。亭为四柱,在“湛对轩”前,伸入淀水中,在乾降御制诗中多有描述:其詠《悦心亭二首》其一云:湛对轩前四柱亭,周遭春水护芳汀,苍茫万倾碧无尽,村树微分如荠青。并自注云:(地方官吏围亭植树缀花,反失天然佳趣矣)。《端村其三》又詠:淀池风物已薰馨,窣岸笼烟杨柳青,南望沧波渺无极,旷怀一寄“悦心亭”。(注曰:行宫前有亭临水中,最宜纵览,名之曰“悦心”) </p><p class="ql-block">又《题悦心亭》云:一棹近可达前川,川上方亭春望便,名曰“悦心”真不忝,碧波万倾连水天。水天空明难为状,浩乎吾意与之然,白洋闻比此更廓,(白洋大淀较端村水面尤廓云)漾舟明日凌苍烟,周裨寰海此一勺。尚令人意飘乎仙,蓬莱应有安羡辈,可惜误之徐福船。 </p><p class="ql-block">御制诗又题《黄公望烟树溪亭小幅》诗,对悦心亭的周边风物赞叹不已。诗云:日日身在画中行,何用行幐携画卷,以画证境妙趣多。此中防心良不浅,小幅周方不逾尺,纵目顿有千里远,惨淡经营素所工,岂是造物佳粉本。溪亭四柱俯清流。背树稍露横云巘。晴烟浩荡望无涯,桥边村墅依微辨。山环水抱别一天,胜处卜居真复善。“悦心亭”前波映心(端村行宫前有亭曰“悦心”),招提寺侧峰来眼。到底还输画里兼,大痴(黄公望)首肯吾精辩! </p><p class="ql-block">乾隆皇帝在乾隆十五年(1750年)二月二十四日、乾隆十八年(1753年)二月二十七日、乾隆二十六年三月三十一日三次驻跸端村行宫。在乾隆十五年丁酉驻跸端村行宫时,大学士傅恒、张允随奉旨处理山西民生赈灾一事,并于次日行围白洋淀(《乾隆起居注》第九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p><p class="ql-block">皇帝出巡,队伍庞大,仅靠行宫无法解决全部人员的食宿问题。且端村行宫规模较小,房屋不过二十余间、占地不过十亩左右,无法满足上千人的巡幸队伍需求。故在端村行宫北建马村大营“安营扎寨”,供随扈大臣及禁卫部队使用。为日常保护行宫的安全,又在马堡村建兵营一处,派外委千总一名,(八品武官)兵丁二十三名,在行宫外围看守巡查,并监管郭里口行宫的日常巡视任务。 </p><p class="ql-block">端村行宫在道光年间,因为清政府国力衰退、财政紧张,遂下令取消巡幸天下的制度。道光六年下旨,其御笔匾联,室内陈设都奉命上缴。端村行宫转交直隶省作为官房,仍作为接待各地高级官员途经此地时的落脚点。中央政府从此不再拨付行宫的修缮费用。直至清末,由于行宫年久失修,加之白洋淀地区经常洪水为灾,行宫时被水淹三四尺,墙垣房屋灰粉剥落,廊柱倾圮,逐渐坍塌殆尽。端村行宫做为一方古跡也消失淹没在淀边的泥土中。当年的盛景,只有通过乾隆御制诗文的记述供人凭吊,诗云:《端村其一》:烟波泛潋镜光涵,蟹舍蜗寮渔业谙。已觉水乡无限好,遄飞逸兴到江南。其二:樊舆纡辔驻端村,水猎绳先一讨论。引领群黎欣望幸,都缘曾被圣人恩!</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那苏图奏折</p><p class="ql-block">乾隆十四年卒于任上</p> <p class="ql-block">陈大受,乾隆十四年七月初二,署理直隶总督两个月零七天,转方观承。</p> <p class="ql-block">直隶总督方观承奏折</p> <p class="ql-block">清实录,记录清代帝王每日处理政务情况,按年编辑,每月分为上下两册。</p> <p class="ql-block">高宗纯皇帝实录</p> <p class="ql-block">西巡驻跸地,其中曾驻跸端村行宫。</p> <p class="ql-block">乾隆御制诗</p> <p class="ql-block">乾隆八年新安县志</p> <p class="ql-block">御制诗,题悦心亭二首</p> <p class="ql-block">御制诗,端村湛对轩作</p> <p class="ql-block">御制诗,题湛对轩</p> <p class="ql-block">端村行宫现址,老百姓称此处为“亭子园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