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的经历

栀子花开(hrf)

<p class="ql-block">  在我的记忆中,知青经历是最难忘的。那时的我种过菜,插过秧,收过麦,打过场……虽然苦过累过,但劳动的磨砺,教会了我热爱生活,给予了我别样青春。</p><p class="ql-block"> 两年多的知青生活也有一些特别的经历,快乐,无奈,感动,迷茫……或许这就是不同时期的人生体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政治任务”</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4年8月,刚满18岁的我来到了太原市南郊区亲贤公社大马大队插队落户。 插队不到一个月,正逢中秋节即将到来。有天睌上大队广播了一则重要通知:为保证中秋节的市场供应,每个社员上交二斤鸡蛋,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三天之内必须完成。</p><p class="ql-block"> 听到广播后,我们几个知青犯难了,这“政治任务”怎么完成呢?我们不养鸡,哪儿来的鸡蛋?向社员家买,那时没有养鸡专业户,每家只是养几只鸡,自顾不及,再者也没人敢卖,那可是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怎么办呢?一知青立刻想出了“高招”,拿家里的供应号买二斤鸡蛋,交给大队完成任务。大家一听,有的说好主意有的说馊点子,但想来想去,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认了这招。</p><p class="ql-block"> 第二天知青们都请假回城买鸡蛋去了。我回到家,向父母说明情况,他们二话没说赶紧拿出家里的副食号让我去买了二斤鸡蛋。我的心里真是过意不去,因为父母过节吃不到鸡蛋了。他们一再安慰我,大队下达的任务一定要完成,他们吃不吃鸡蛋无所谓。 “政治任务”完成了,可心里总感到有些说不出的酸楚。</p><p class="ql-block"> 转眼又到年底了 ,大队召开社员大会,宣布公社下达验收新农村建设项目,其中一项是要求达到人均一头猪,再次强调这是“政治任务”,必须完成。这下我们傻眼了,我们仅有七个知青,每天劳动收工后还要自己做饭,哪有时间养猪,这次谁也想不出什么高招了。散会后我们集体去找大队党支部书记反映情况,他说开会研究后再答复。两天后大队通知我们,猪可以不养,但每人要从年终的工分粮中扣除60斤小麦顶养猪任务。</p><p class="ql-block"> 就这样,插队不到半年,我们知晓了“政治任务”的厉害,不养鸡捐鸡蛋,不养猪捐小麦。</p> <p class="ql-block">1975年在大队科研组劳动,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晋剧情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我们大队有个远近闻名的“晋剧团”。文革期间山西晋剧院著名晋剧艺术家王爱爱等人曾在此下放劳动,闲暇之时,他们教喜爱晋剧的老乡唱戏,并为大队培养一个“晋剧团”。</p><p class="ql-block"> 插队时分配在科研组劳动,这里有几个剧团的演员,劳作之余,男女老少围坐在一起,“角儿们”总会给大伙亮几嗓子,唱上几段,浑亮的唱腔激荡田间,为人们在劳动中平添了几分快乐。</p><p class="ql-block"> 可能是受环境的影响吧,我们几个知青渐渐地对晋剧产生了兴趣。平常没事时,在宿舍也会哼哼几句,找一下感觉;热情高涨时,还会在晚上和一些晋剧发烧友坐着拖拉机去城里看戏,晋剧排演场常光顾。这些戏迷对王爱爱主演的《龙江颂》、《杜鹃山》等剧目如痴如醉,连唱腔道白都熟记于心。每次看完戏回村的路上,总有些人在兴奋之余扯着嗓子吼几句,真是过足了戏瘾。</p><p class="ql-block"> 冬天到了,进入了农闲期,这时剧团开始忙碌起来了。大队部的会议室变成了排演场,每天门里门外人头攒动,挤满了老老小小的戏迷。演员的一招一式,一颦一笑,一声声“嗨嗨嗨”都会引来一片叫好声,那热情真不亚于如今的追星族。</p><p class="ql-block"> 大队的“晋剧团”由于有名人指点,行头道具齐备,演员功底扎实而闻名十里八乡。那时每逢过年大队都要搭台唱戏,剧目都是“革命样板戏”的折子戏,有《红灯记》、《沙家浜》、巜龙江颂》。</p><p class="ql-block"> 那段时间,大队的男女老少几乎全是晋剧迷,甚至有人家娶媳妇都要挑个会唱晋剧的,而剧团的姑娘们为了不离开剧团,也有招女婿上门的。许多人一提到晋剧便神釆飞扬,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乡亲们的感染下,我们知青对晋剧的喜爱也达到了迷恋的地步。</p> <p class="ql-block">1976年夏与大队团支书王改香(中,大队晋剧团的女一号),在晋剧《红灯记》饰李铁梅,《沙家浜》饰阿庆嫂,《龙江颂》饰江水英。刘春花(左)在巜红灯记》饰李奶奶、巜沙家浜》饰沙奶奶,在晋祠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代课老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5年的秋天,学校有一名女教师休产假,大队通知我临时代课两个月。我满心欢喜又忐忑不安,高兴的是教书育人是我的志向,不安的是让我代初二的数学,面对比自己小四五岁的学生,心里还是有些胆怯。</p><p class="ql-block"> 记得第一节课讲相似三角形,为了讲得细致清晣,备课时我练板书练画图,按40分钟的课时充分准备内容,卡着表反复练习多次,感觉没问题,一切都OK。</p><p class="ql-block"> 开讲的那节课,当我一登上讲台,随着班长一声“起立”,同学们大声喊“老师好!”我的心顿时紧张起来,我扫视了一下30多个学生,竟然好多男生的个头比我高出一大截,心里更加慌乱,讲课时语速也加快了, 课讲完低头一看表仅用了23分钟,剩余的时间只好让学生做习题。</p><p class="ql-block"> 中午班主任对我说:“学生们反映你的板书写的很好,就是讲课速度太快了。下午的自习课,再给他们辅导一下吧。”于是我又重新讲述了内容,看到学生们自如地运用公式解题,我终于放心了。</p><p class="ql-block"> 初二班的女生热情活泼,乐于接受新事物,没几天便和她们成为了朋友。她们常来宿舍找我,有学写字的,有学口琴的,还有借小说的。她们喜欢听我讲一些新鲜事,纯真的眼神里充满了好奇,她们憧憬外面的世界。</p><p class="ql-block"> 初二班的副班长是个做事认真的男生,有些腼腆,不善言辞。一次我下台阶时不慎崴了脚,走路有些跛。每天放学后他总是带着两个男生,默默不语地帮我把水缸挑满才回家。虽然是件小事,但他们质朴的举动让我很感动,一直记在心里。我尽力在课业上给予他们帮助和辅导,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转眼两个月到了,我依依不舍的离开初二班回科研组劳动去了。</p><p class="ql-block"> 来年的春天,学校的一名老师调走了。我再次被召回学校,成为了一名正式的民办教师。</p> <p class="ql-block">1975年11月与大马学校初二班及太原五中部分学农同学合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四十多年后再忆我们的知青往事,依旧感到那时是从心底流淌出来的青春激情,蓬勃和活力,虽然充满了“崇高与空洞,激进与豪迈” ,也是那个时代真实的记录。</p><p class="ql-block"> 一种年龄一种感悟,无论怎样,曾经的苦难让我们成长,曾经的磨砺让我们丰盈,曾经的美好让我们珍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2021年1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