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体有“磁场”教师有“气场”

云师大实验中学昆明湖物理教研组

<h5> ——盘龙区物理学科《磁是什么》课例主题研讨活动</h5> 为提高学科教师解读教材、教法,创造性使用教材、教法的能力。2021年1月7日,盘龙区物理教研员郭文林老师在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举行了《磁是什么》课例研讨活动。 昆明实验中学的赵远青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概念课《磁是什么》。课上赵老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引入课题,在设问、追问引发思考后,通过有层次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总结,教师点拨形成概念和规律。最后在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之后完成课堂练习及讲评。 点评时,大家畅所欲言:赵老师的教师素养、学科素养较好,学科语言准确,有条不紊,肢体语言亲切和蔼,教态大方自然,风格儒雅,深受学生喜爱;教学多以真实的实验为主,可见度高,现象明显,且层次性强,能体现学科特点;课堂教学路线清晰明了,知识点衔接过渡顺畅自然;设问、追问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并在其中完善、矫正学生的“前概念”和易错易混知识点;课堂不急不躁,教学环节给足学生学练的空间,真正体现“教不移位,学要到位”的教学思想,真正体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课堂管理能力。 教研员郭老师在老师们点评后进行了补充,认为本节课师生交互性较好,课堂小结和课练方法得当,学生积极性较高。同时也提出了部分环节调整、活动优化和教学首尾呼应的建议。 本节课,赵老师较好的示范作用,引起了大家对新课引入、概念课的教法、实验改进和创造性使用教材深层次的思考。郭老师希望大家今后以课例为支点,加强课例后的再思、再研,读懂教材、读懂编写者、读懂学生、读懂教师自己、读懂教法,从而推动教学行为的改变。磁体通过“磁场”作用于“小磁针”,物理教师用“气场”作用于学生,让学生在学习中开心的同时开窍,实现物理课堂真正意义上的“悟理”!<br> 今天晴空万里,昆明湖碧波荡漾。我们坚信:在这大山大水大格局的新土地上,定会绽放出漫山遍野的“悟理”之花! <div>文字编辑:刘俊</div><div>排版制作:邓绍舜</div><div>责任主编:王远漾</div><div>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昆明湖校区 物理组供稿<br></div>

学生

课例

教师

读懂

实验

教学

教法

课堂

教材

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