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口“八0二”军事演习纪实

燕山月

长城,是中华民族坚不可摧的象征。位于古长城上的张家口市境内,现存有从战国到明朝,先后8个朝代修筑的长城1400多公里,堪称“长城博物馆”。 历史的车轮驶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一座新的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在塞北大地巍然屹立。 这就是40年前,1981年秋季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张家口举行的一次现代条件的军事大演习(代号“802”会议)。这次军事大演习,是建国以来我军举行的规模最大、投入兵力最多、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一次实兵演习。演习场面宏大,气势雄壮,战场环境逼真,攻防对抗激烈,使参加演习的部队得到了近似实战的锻炼,壮了国威、振了军威。邓小平同志对这次演习十分重视,不仅多次听取情况汇报,亲自确定演习方案,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要求,而且亲临演习现场,检验演习成果,检阅演习部队,发表了重要讲话,给张家口人民留下深刻印象,至今怀念不已。 <p class="ql-block"> 时 代 背 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实行了伟大的转折,开始了改革开放的新阶段。当时国际上,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斗争愈演愈烈,苏联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我国直接面临着霸权主义的威胁。邓小平同志认为,“霸权主义者有疯狂性,不知道他们在什么地方制造一件什么小事情,就可能挑起战争。大战固然可能推迟,但一些偶然的、局部的情况是难以预料的。”根据国际军事斗争的需要,邓小平同志要求军队要做好反侵略战争的准备,做到有备无患。</p><p class="ql-block">  遵照邓小平主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和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示,全军各部队大力开展现代化、正规化建设,掀起军事训练高潮,全面提高部队的作战水平,以适应未来战争的需要。1980年10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了代号为“八○一”的全军高级干部研讨会,重点研究了新形势下的军事战略方针问题。10月15日,邓小平同志亲临大会并作了总结性发言,指出:“我们未来的反侵略战争,究竟采取什么方针?我赞成就是‘积极防御’四个字。积极防御本身就不只是一个防御,防御中有进攻。”为了把新的战略方针具体化,他进一步指出:“实行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要制定各种计划,要结合训练,要根据这次会议,搞出一个作战预案来,包括全局,包括每一个战略区域。”</p><p class="ql-block">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战略思想和意图,为了落实“八○一”会议精神,中央军委决定组织一次全军高级干部学习贯彻新的战略方针的战役集训,同时,为了更好地深化全军高级干部对“八○一”会议精神的认识,中央军委又决定委托北京军区筹划和组织一次代号为“八○二”的实兵大演习,并把演习作为战役集训的“下篇文章”,着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讨未来战争初期防御战役的重要问题。据北京军区政委杜铁环回忆,当时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北京军区开始了紧张的演习准备工作。后经总参谋部和军区反复研究论证,拿出了3个演习方案。</p><p class="ql-block"> 1981年春节,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同志代表全军官兵在给邓小平同志拜年时,把军区的演习设想先当面向邓小平同志作了汇报。同年,3月10日上午,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和副总参谋长张震,又专门向邓小平同志汇报演习方案和军委办公会议的意见。杨总长在汇报中说,演习拟了3个方案。一个是方面军规模;一个是集团军规模;一个是师规模。第一方案,按北京军区汇报的十多万人的方案;第二方案,压缩到几万人左右;第三方案,只搞图上作业。第三个方案考虑的根据,主要是调整时期要动用这样多的部队,动用这样多的钱,比较困难。在来之前,军委办公会议也研究了一下,认为规模小一点好,节约一点好。到底怎样确定好,请邓副主席指示。</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同志听了汇报后说由于演习在政治上会不会引起苏联有什么反映,不要考虑。这与海军编队在海上演习不同,海上演习可能引起人们猜想,我们只是在陆地上搞演习,与海上演习就不一样了。苏联也搞嘛!苏联每年要搞多少次,规模也不小,也没有政治上的反映。我们过去也搞过嘛!搞这么一次实兵演习有好处,我们的部队可以实际锻炼一下,也可以看看部队训练的成果。这样大规模的演习,我们好久没有搞了,只在旅大,在辽东半岛,叶帅主持搞了一次。还有一个,搞这么一个演习是给军队打打气。要搞合成军,天上地上该有吧!这次演习,有地面部队,有空军协同,只是没有海军。这样的演习对军队有鼓舞作用,经过训练再搞实兵演习,可以提高部队实战水平。多年没有搞了,还是搞一次。邓小平同志接着说:部队阅兵式、分列式也好久没有搞了,不能说阅兵式、分列式是形式主义,对部队作风培养都有教育意义。现在有的部队懒懒散散不像个样,我想适当的时间搞一次阅兵。阅兵对军队在人民心目中的观瞻有好处,现在人民不知道军队在搞什么,经过阅兵式、分列式,把军队摆一摆给人民看,这样更加强了军民关系,也使军民关系更好些,对加强军队训练有作用。演习时各个军区首长、各军兵种首长要组织一些干部来看。这笔钱还是要花。要搞好一点,要把军队的气鼓一下,要把军队训练得像个军队的样子。张震副总长请示说:“如果这样搞,要用一笔经费,要动用储备物资。”邓小平同志说:“好吧!就这样。”最后,邓小平同志在张震副总长给他的请示信上作了批示:“同意第一方案,力求节约。”</p><p class="ql-block">  邓小平同志的决策,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老帅们的支持。国务院专门给有关省政府下发了通知,要求给予演习部队大力支持和援助。叶剑英副主席听了报告后说:“这是一件大事情,这样抓很好。这对锻炼部队,提高我军在现代条件下组织指挥各军兵种协同作战的能力,探讨以现有装备战胜优势装备的敌人,将会产生巨大的精神和物质力量。这次演习,军委主席邓小平同志亲自指挥,对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将是一个巨大的推动。”徐帅、聂帅也都认为,搞这次演习很有必要,并预祝演习取得成功。</p><p class="ql-block"> 为了完成有史以来最大的演习,并且前期一定做到完全保密,需要所有部门紧密配合。包括总部、各兵种和北京军区的各个机关都进入了战时状态,他们的工作量的异常繁重。为了完成任务,各个部队开始不间断的训练,训练强度和标准大幅度提升,为演习做了准备。</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演 习 过 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对这次建国后我军历史上重要的军事演习,党中央非常重视。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会议选举邓小平同志为中央军委主席。在全会召开三个月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 、赵紫阳、李先念、华国锋、王震、韦国清、方毅、李德生、余秋里、张廷发、耿飙、彭冲、陈慕华、万里、王任重、宋任穷、杨德志、廖承志、杨尚昆、薄一波、姬鹏飞、黄华、陆定一、康克清、王首道、肖华、程子华,中央军委常委韩先楚、杨勇、王平、陈锡联,以及中央和国务院各部委的领导同志、各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同志和军队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的共32000多名领导同志到张家口参观了演习,检阅了演习部队。</p> 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指示和中央军委新的军事战略方针的要求,演习是方面军防御战役演习。这是我军历史上投入兵力、兵器最多的一次演习,参加演习的部队有陆军的军、师、团、营,空军航空兵大队和空降团,连同保障部队共114000余人,动用坦克、装甲车1327辆,各种火炮1541门,各种飞机475架,各种汽车10606辆。 演习分为“红”“蓝”两军,按照演习方案,“蓝军”以突然袭击的方式,向“红军”发起全面的进攻。首先以核武器和远程航空兵对“红军”防御纵深内的重要目标,实施猛烈轰击,然后坦克、装甲车集群在空军掩护下,突入“红军”防御阵地,企图夺取战略要地。“红军”发现“蓝军”大规模入侵的行动后,快速组织动员,进入紧急状态,以最短的时间完成战役展开。坚守防御,顽强抗击,掩护国家转入战时体制,粉碎“蓝军”的进攻企图。演习着重演练多军种、多兵种联合作战能力,参加演习的部队,空军有歼击、轰炸、强击、运输机和直升机等,地面部队有摩托化步兵、坦克兵、炮兵、工兵、通信兵、防化兵等。演习要求各军兵种积极配合,密切协同,进一步提高部队现代战争条件下的整体作战能力。 1981年夏天,北京军区各个兵种部队准备完毕,随着一声令下分别以铁路、公路输送和摩托行军的方式,浩浩荡荡地向目标区域开进。航空部队也以不同机型编队向指定空域突进,声势之大整个华北都为之震颤。部队开动的消息不胫而走,沿途的群众从来没见过这种阵势,纷纷猜测是不是又有战争了,北京军区都出动了,看来这是大事呀!民间短时间出现了一些骚动,不过政府很快把演习的计划公之于众阻止了骚动。 <p class="ql-block">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9月14日,我军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张家口“八○二”军事大演习在张北地区拉开了帷幕。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在作为军事要隘的张北县野狐岭狼窝沟观看了军事演习。</p> 野狐岭,位于张北县与万全县交界处,岭高险峻,自古是通往坝上蒙古高原的一条重要的军事驿道。元代诗人郝经有诗云: “中原南北限二岭,野狐高过大庾顶”。 狼窝沟是张北县南端野狐岭中的一个隘口,俗称黑风口。这一带冈峦起伏,地势高耸险要,自古就是中原和大漠的天然分界线,也是历代的兵家必争之地。1945年8月,抗日战争中,苏蒙联军曾在这里歼灭日寇860多人。为了纪念在狼窝沟战斗中牺牲的苏蒙联军烈士而修建的陵园和纪念碑就坐落在黑风口西侧野狐岭的山峰上。从此,这里作为二战时中国战场上为数不多的盟军作战纪念地而名扬天下。“八○二”军事演习的预演就在这复杂的地域中展开。 上午9点30分,演习正式开始。张北坝头一带方圆120平方公里的区域顿时成为战火硝烟的战场。战机轰鸣,铁甲隆隆,硝烟弥漫,火光冲天,爆炸迭起,震耳欲聋。轰炸机泻下一团团炸弹,强击机俯冲发射航箭,火箭炮轨迹如天河湍涌,反坦克导弹像长了眼睛。在被爆烟裹住的参观台上,邓小平同志和其他党政军领导兴致勃勃,连连鼓掌。当看到“红军”战略预备队在航空兵、炮兵的支援下,对“蓝军”进行气势磅礴的反突击时,邓小平同志激动地站了起来,连声说:“打得好,打得好!” 9月18日,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杨得志、北京部队司令员秦基伟陪同,在张家口市八角台山上,观看了驻张家口某集团军演习的全过程。在这次演习中,由诸军、兵种协同作战:天上,银燕腾空,戈光闪闪;地面,炮声隆隆,硝烟弥漫,“红”、“蓝”两军对阵“激战”,一幅人民战争威力无穷的壮丽画卷展开了。陆军部队脚踏祖国的大地,壁垒森严,奋勇向前,英勇善战;空军部队的银燕搏击长空,神兵从天而降;专业兵种战斗顽强,各显其能;新一辈民兵拥军支前,军民团结,并肩战斗。对这次演习,中央首长及各省、市、自治区的领导同志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们说:“有这样的军队保卫祖国,党中央放心,全国人民放心。”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向驻张某集团军军长孙致厚、军政治委员刘克宽祝贺演习成功,胡耀邦、赵紫阳也祝贺部队演习成功。张家口地区的一些干部群众,看过演习后说:“有这样的军队和我们一道坚守张家口,我们的信心更足了。” 演习持续了5天 ,已是77岁的邓小平同志,不顾身体劳累,每天近3个小时的演习,他每场必看,观看了演习的全过程,对演习给予高度评价,他说:“这次演习,检阅了部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成果,较好地体现了现代战争的特点,探索了现代条件下诸军兵种协同作战的经验,提高了部队军政素质和实战水平。演习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成功的。”9月18日,邓小平同志看完演习回到下榻的位于张家口市桥西区明德北街的驻张65集团军招待所,仍显得十分高兴。晚上就餐时,他不顾劳累破例允许摆上了白酒,并与演习部队的领导一起干杯,祝贺演习取得圆满成功。 演习结束后,遵照邓小平同志关于军队要搞阅兵式、分列式的指示精神,9月19日上午,胜利完成演习任务的陆、空军部队以及部分海军部队,在张家口市南郊榆林机场,光荣地接受了邓小平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胡耀邦、赵紫阳、李先念、华国锋等的检阅。邓小平和胡耀邦坐在阅兵主席台上。 上午9时许,在雄壮的军乐声中,邓小平同志乘车检阅了部队。他频频向干部战士招手致意并不断发出问候:“同志们好!”“同志们辛苦了!”受阅部队精神抖擞,情绪激昂,齐声回答:“首长好!”“为人民服务!”亲切的问候,响亮的回答,汇成阵阵声浪,在机场上空回荡。接着,邓小平同志发表了重要的阅兵讲话。 <p class="ql-block">  随后,进行了隆重的分列式阅兵。威武的阵容,钢铁的行列,护旗方队、步兵方队、海军方队、空降兵方队、摩托车步兵方队、炮兵方队、装甲输送车方队、坦克方队、工程兵火箭布雷车方队、工程兵舟桥等方队排列整齐,车轮滚滚,气势磅礴,顺利通过了检阅台。空中健儿,凌空受阅,蓝天当帷幕,长空作舞台,一支支银箭冲天外,一缕缕烟云如彩带,一串串流星横空飞,一条条银练飘下来。这次阅兵,展示了军队严整的军容,战斗的风貌,严明的纪律,优良的作风,文明的修养,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好评,在全体参观人员中留下深刻的影响。这次阅兵,鼓了士气,增了斗志,壮了军威,扬了国威,同时也加强了军政、军民团结。充分证明,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有战斗力的强大的人民武装力量。</p> <p class="ql-block"> 深 远 意 义</p><p class="ql-block"><br></p> 演习和阅兵结束后,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胡耀邦、叶剑英、赵紫阳、李先念、陈云、华国锋、徐向前、聂荣臻、彭真、邓颖超等同志,于1981年9月24日在北京接见了胜利完成军事演习任务的军队领导干部、参观这次演习的中央和各地党政军领导干部,并同大家一起照了像。接见后,又举行了大会。大会由中共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主持,中共中央主席胡耀邦、国务院总理赵紫阳先后在会上讲了话,热烈祝贺这次演习的成功,并勉励大家在新的起点上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就。 这次演习,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可以说政治意义超过军事意义,历史意义超过现实意义,在国内和国际上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div>  这次大演习,引发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其实部队在备战时各国的情报网就感觉到了异常,通过不同的渠道获悉了中国军方出现大规模备战,直到政府发布演习的通知才验证了他们的猜测。</div><div> 此次华北军事大演习新华社做出了这样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北京部队和空军部队,近日在我国华北某地进行了一次军事演习,这是第一次现代化条件下的军事演习,向党和人民展示了近年来我军取得的现代化成果,是一次中国军队形象的最新展现。"<br><div> “金戈铁马炮火连天,十万大军沙场角逐”。邓小平同志视察张家口“八○二”军事演习已经过去40年了。当年激烈战斗,硝烟弥漫的演习场,如今已是碧草蓝天,牛羊遍野的大草原。虽然时过境迁,但是450万张家口人民永远怀念邓小平同志当年视察军事演习,检阅钢铁长城的雄姿。他亲自决策和领导的张家口“八○二”军事大演习将永载史册,成为我军建设史上一座不朽的丰碑。<br></div></div> 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 2004年8月22日,为深切怀念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国家邮政局于这一天发行《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周年》纪念邮票一套2枚。值得张家口市人民自豪的是,纪念邮票第二图就是邓小平在张家口榆林机场检阅三军的形象,这一彪炳千秋的光辉形象将定格在“国家名片”之上。当年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观看军事演习的张家口市八角台参观台已被列为河北省和张家口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地。在这里建立绣霞楼、畅怀塔,供游客登楼塔远眺,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在塞北大地视察“八○二”军事演习的情景和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做出的伟大历史功绩。 <p class="ql-block">阅兵参观地——张家口市八角台</p> <p class="ql-block">八角台阅兵台</p> <p class="ql-block">八角台纪念石</p> 张北县“八0二”演习纪念馆 张家口市“八0二”演习观礼台纪念碑 邓小平“八0二”演习观兵处纪念石 张家口市“八0二”演习观礼台旧址 (此文《张家口文史》第二辑刊载、河北省政协《文史精华》2004年第九期刊载、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邓小平与河北》一书收录)<br><br> 《张垣记忆》之二十三<div>  作者:燕山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