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持续不断地写作

悠游

<p class="ql-block">每个周日晚上回到家里,总是对周一充满了期待,因为作为一个半自由职业者,周一到周五,虽然忙,但时间是由自已去支配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2020年五月开始写公众号到现在,差不多已经有八个月的时间了,在这八个月里,虽然中间也偶有一天或者两天断更(周末上课,有时间太累就没再写),但基本上持续了笔耕不辍的劲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写公众号就像写日记一样,每天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和心理历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从前写文章抱持着这样的一种想法:万一哪一天突然离开了这个世界,天空没有留下飞鸟的痕迹,但我却已经飞过。我飞过的痕迹在哪里?在我留下来的文字里,它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传世经典,也不能给世人以多么深刻的领悟与警醒,然而对于我的亲人来说,至少是一份留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就曾经亲见过,一位朋友在她的父亲去世之后,把父亲生前写的日记放在床前,每晚临睡读几行,尤其是一些重要的日子,是那些生者的笔迹和心声,陪着她度过难熬的时光。她的父亲年轻时的经历,更给她以启示,让她奋发和觉醒,深层次地去思考生命的涵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读书的时候,我曾有几年非常喜欢记日记,和一位女同学一起,每天会把日常琐碎放在日记里,今天上的什么课印象比较深,中午在学校吃的什么饭,吃完之后头有些晕,还有,和朋友在八月桂花开放的季节,去医院里偷摘那唯一的一棵桂花树上的芳香……</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当时记录的时候,从来没有想过,有一天会再次拿起日记,能够读到心驰神往,向往回到过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其实生活中的每一天都是平淡的,而如何在平淡中撷取到快乐和有意义才是关键。</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次上课都会要求小朋友们:每周至少记三次日记啊,哪怕几行字都行。因为现在的孩子,学习任务比较重,平时的作业量也挺大的,即使不能天天写日记,那么每周三次,至少能够记录下来一些什么东西吧。然而孩子们有些抗拒,不满地说:“日记有什么好写的?”“我写不出来?”“每天作业都多死了,哪有时间写日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写日记的好处是孩子们现阶段所不能领悟的,所以做老师的,只能手把手教他们如果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去记日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孩子们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在学校里学习,看似一天天重复一样的事情,然而每一天是否就真的一样吗,当然不一样了。有句名言:这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既然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每一天所经历的,当然也会不一样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学校里的功课项目繁多,一天下来,或许有那么一节或者两节课是他们爱上的,爱上的那些课都讲了什么,学了什么,是哪位老师讲的,在讲课的过程中,又发生了什么样的小故事,这些闪光点,都可以印在脑子里,记在日记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每天家长接送孩子,路边哪些路口,看到过一些什么样的情景,春夏秋冬四季的不同,在身边很能反映出来,而人文环境也是可以写下来的一大亮点,这时候就不要再嫌弃“创文创卫”这些城市活动,回到家之后,母亲做了什么样的饭菜,哪些饭菜是孩子会做的见过的,哪些是不会做的没有见过的,味道如何等等,那么多的东西都可以记录下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好文笔是打磨出来的,好文思是积累出来的。除了极少的天才作家,大部分的写作者,都是在长期的写作锻炼之中,才造就了“文思如泉涌”“下笔千言”的为文盛况。</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家们有没有写不出来文字的时候,当然有。就像运动员日日训练,也并不是日日都狂热地喜欢训练一样。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就曾经形容自已的写作就像手执钢凿开挖磐石,只有坚持不懈矢志不移努力开挖,才能更持续不断地接近水源。从这一点儿上看,需要有意志力了,而意志力也不是天生的,而是从锻炼的过程中,一点一点地培养起来的。</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二十一天。这是人们经常谈到的一个观点。其实并不是准确地说明,培养一项良好的习惯,就真的需要二十一天,而是说明了一个惯性问题。</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惯性问题上,我忽然想到了一个感情的惯性问题,说个题外话。感情婚姻和家庭是成年人一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偏感性化的女人来说,感情的困扰又是一生中的一个重大困扰,这一魔咒是如何来的,又将如何才能淡化呢,我想,里面就有一个惯性思维形成的过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年轻女孩子对于感情的纯洁度和高度要求是严苛的,但“好女也怕恶男缠”,一个“缠”字,就是形成惯性的过程。人都是渴望被认可被欣赏被喜欢的,长期处在被某一异性捧着的状态之下,一旦养成了习惯再抽离,就会产生强烈的失落感,这也是深谙两性心理的男人,最惯使用的操纵年轻女孩子的一种方式。所以,一旦遇到不是自已心仪的对象,小姑娘们最好是在第一时间就要把对方拒之门外,不要再给任何边缘接触的机会,一旦深陷异性的“含情脉脉”之中,发现不可再继续,要适时抽身,狠心断绝,哪怕是精神上遭受再多的折磨,也要咬紧牙关“死撑”,死撑一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一定可以走出感情的漩涡。</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同理,此规则也适用于陷入婚外感情的女人们,那样的镜花水月是伸手不可及的,明知不可为偏偏去为之,伤害的也只是自已而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扯远了,还回来说写日记。</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写日记就像拍照片,在风景优美的地方让人停下来举剪刀手,是一种大煞风景的行为,然而留下的照片日后再翻出来去看时,那种神游故地,连嗅觉和味觉似乎都被唤醒的感觉,实在是美好。所以,写日记也是一种记录生活的美好行为。在这里,咱就不谈提高写作水平什么,就谈谈幸福指数和生活质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提高写作水平对于一个孩子的人生来说,是一种有限的游戏,而提高幸福指数对于人来说,是一种无限游戏。有限游戏的作用是有境的,无限游戏的效用是无涯的。我们每个人最终走向的,还是无限游戏,尤其是现在的孩子们。</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我们这一代小时候,曾经吃过苦,有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困窘生活,然而以后的孩子们,基本的生存已经不能成为他们的困扰,他们需要追求的是精神和心灵的高底,所以一些教育家和学者呼吁说:中国的孩子早变了,而中国的家长还在原地踏步。</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提高孩子们对于无限游戏的兴趣,才是提高他们精神和心灵高度的必经之路。具体到写日记这一环节,运用好一支笔,可以帮他们更好地保留一些成长的痕迹,保留曾经的视觉嗅觉和味觉,而这些视觉嗅觉和味觉,就是组成他们将来美好回忆的一段段一幕幕。</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为一个有孩子的成年人来说,我想要留下来的文字,最重要的,也是希望我的两个孩子,将来的某一天,在人生的道理上经历一些事情之后,母亲的人生感悟,对于他们有陪伴和参照的作用。这也是我日复一日地写下去的力量源泉。</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总之,写日记是一种好习惯,我希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养成写日记的习惯,在好的惯性力量的加持下,对于未来的人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帮助,都是可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在微信公众号里,我关注了几个勤劳的写作者,他们日日更新,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几乎不间断地写作,其中的一位作者,虽然每天都是鸡零狗碎地叙述一些日常生活,然而读了她的文字之后,感觉可亲可近,天天都有想要翻出来看一看的愿望。其实我们大多数人的生活都是平淡无奇的,如何把平淡无奇的生活记录下去,的确是需要善于观察的眼睛和灵敏的感觉,这也是培养一个写作者的过程。写的好不是因为你会写,而是你愿望努力去写,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我的进步也是显而易见,每次和师父师母在一起聊天,两位老人对我的写作都非常肯定,这也使我增加了写作的信心。人生的终点看似遥不可及,也可能就在眼前,唯有抓住眼前的时间,提高自已充实自已,才能对抗偶然袭来的对人生无法掌撑的无力感和孤独,而这种无力感和孤独,就像昨天晚上我和姐姐聊天时说过的话,成年人里,几乎百分之一百的人,都有或多或少的精神问题,都需要在软弱和强悍之间不断地适时切换状态,平衡与探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近这几日,总是在想杨菲朵的那篇《没有多余的感情不是一件坏事》,更加想把注意力集中在眼前要做的事情上,而不是一些无端的没有帮助的情绪上,我想我是越来越务实了。一个中年女性,能够从虚无飘渺的情绪上走向事物的具象上,也算是一种进步,而反观整理这种进步,是能够帮助我形成良性的状态的,希望大家都如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