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坊牛拉鼓:牛气冲天亮神洲

张秦.太阳树[西安]

<p class="ql-block">鼓出于牛人更牛,牛气冲天亮神洲!1月10日下午,西咸新区体育文化协会副会长、网红民间文化名人魏老根(魏兴)指导咸阳市秦都区渭滨街办东南坊村远近文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牛拉鼓进行彩排,迎接12日电视台向全国观众拍摄牛拉鼓大拜年活动!魏老根是我当年在秦都区工作时的老同事,他彩排牛拉鼓自然得叫我观看,沾点牛福,长点牛气,得点牛志,聚点牛力,以便耕好牛年的责任田!</p> <p class="ql-block">  鼓,起于殷商,盛于秦汉,《曹刿论战》中曾有关于“贵鼓”的记载。“贵鼓”既是大鼓。可见鼓在当时是发布帅令的工具,通过鼓点的变化,指挥着军队的行动,故有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之说。举行大型庆典活动采用这种鼓乐,既秉承了秦汉雄风,又体现了秦人的阳刚之气。</p><p class="ql-block">“东南坊牛拉鼓”是一种地方传统民间艺术,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连续四代人传承,经久不衰,它曾威震咸阳、享誉三秦,有着光荣的群众文化传统。牛拉鼓队队长余凯曾被誉为“三秦鼓王”。东南坊牛拉鼓曾为毛主席纪念堂送青松仪式做过精彩表演。曾参加陕西省第九届全民运动会、陕西省第首届农民运动会、陕西省第三届国际旅游日开幕式、陕西省、市春节晚会、西安古文化艺术节,在厦门参加了中央电视台《东西部文化艺术交流会》、陕西省大唐芙蓉园开业典礼等十几次大型表演活动,同时还选入中日合拍大型环幕电影《万里长城》镜头和中国与加拿大合拍的《秦王出征》影片,被誉为“华夏一绝”。</p><p class="ql-block"> 牛拉鼓因鼓大,非牛拉车载而得名。鼓身描龙画凤,纹饰古朴,以寓意吉祥之意;鼓面直径一般都在2米以上,鼓槌形似棒槌,系着彩绸,擂起鼓来,声震二里之外,加上鼓手优美的舞姿,给人以雄放飘逸之感。声感、气势雄壮,是牛拉鼓的艺术特色。这种特色,体现了秦人粗犷豪放的性格特征。</p><p class="ql-block">由于前几年东南坊村拆迁,没有足够大的场地容纳百余人进行排练和表演,东南坊牛拉鼓被荒废了一段时日。近两年,中央号召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市区领导对文化工作也非常重视,加之东南坊人对精神文化的追求也愈来愈迫切,东南坊两委班子成员经过讨论协商之后,决定大力支持锣鼓艺术的发展,克服种种困难,将东南坊祖辈留下的传统文化继续发扬壮大,让东南坊牛拉鼓再次火起来。2018年东南坊牛拉鼓为十六届运动会火炬传递起跑仪式进行助阵表演,《大秦战鼓》的表演气势,让广大市民在阵阵鼓声的敲击中感受到了十六运铿锵有力的脚步声。后陆续又参加了第一届健步走开幕仪式、秦都区健身日、咸阳二期五环广场元宵节等大型表演活动。</p><p class="ql-block">随着咸阳市创建文明城市活动的开展,丰富广大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营造浓厚的创文宣传氛围,提高广大居民对创文的知晓率和参与率,东南坊牛拉鼓队作为渭滨街办一支强有力的辅助力量,积极的多次参加办事处组织的创建文明城市纳凉晚会。他们身穿红色、绿色鲜艳的服饰,各类绑条彩绸的敲击乐器…… 近百人的锣鼓表演一出场,气势磅礴的盛大场面吸引了大批的群众观看。童子拜佛、金鸡独立、回头望月、大鹏展翅等高难度动作和百余队员的默契配合,博得现场观众阵阵掌声,营造了和谐幸福的良好氛围,为巩固文明城市加油助威!</p><p class="ql-block">为了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东南坊牛拉鼓”为大众所熟知,并得以完好的保护和传承,吸收了一大批年轻的锣鼓爱好者,充实了锣鼓队伍,现有会员一百七十多人。与此同时,购置了服装道具,饶钹、铜锣等,为锣鼓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和物质上的支持。渭滨街道新阳光社区和东南坊锣鼓队已开始筹措办理申遗手续。在继承我国传统锣鼓艺术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让三秦锣鼓队响遍渭水之滨,敲遍三秦大地!</p> <p class="ql-block">牛拉鼓,牛牛牛!东南坊牛,咸阳牛!小牛家伙的声音比老牛大!</p> <p class="ql-block">十岁的东南坊牛拉鼓继承人帅的牛气!如今东南坊牛拉鼓最大的看点就是鼓出于牛而人更牛!</p> <p class="ql-block">哈哈哈哈哈,我的名字叫咸阳,山水俱阳!</p> <p class="ql-block">十二岁的牛拉鼓传承人。</p>